曾经沧海亦为水
此刻,起风了,树影婆娑,小满刚过,远离满月还有些时日。老虎走了,猴子称大,晴朗的夜空星星熠熠生辉,夜很静,这样的时刻似乎适合缅怀。
一年前的今天,享年105岁杨绛先生在协和医院病逝。她是一位让人极为敬重的女士,才华富斗,贤良淑德。每个人生来都要面对困苦磨难和挫折,杨绛女士却把百年生活活成如水如海的优雅。
正如两千多年前埃比克泰德和马可·奥勒留告诫我们的那样,真正塑造我们的不是我们的经历,而是我们对经历的反应。
杨先生的一生绝不平顺,出生于民国最动荡的时期——辛亥革命前夕,走过战争与动荡,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她始终保持不争不慌的状态,总能给世界以温暖、以感动。
文革期间,钱钟书和杨绛成了“牛鬼蛇神”。杨绛被人剃了“阴阳头”,就连夜赶做了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
1969年,他们被下放至干校接受改造,杨绛被安排种菜。在翻译家叶廷芳的印象里,杨绛白天利用看管菜园时间,看书或写东西。同伴回忆,“你看不出她忧郁或悲愤,总是笑嘻嘻的。”……
在她84岁高龄时,钱钟书和女儿相继离世,她将灵魂深处失去挚爱的悲恸,化为绵长的文字……
正如她概述人生的磨难: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在年轻时认真经历生命的历练,方能在岁月中优雅地老去。
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顿,她的反应是面对和乐观接受,所以她包容的胸怀让生活如水的柔和和平静。正如海底的珊瑚一般,柔软的身躯天天接受大海的冲刷和洗礼后,变成婀娜多姿,瑰丽各异的珊瑚石。
晚年的时候,她的境界愈发冲淡平和。她曾翻译过英国诗人瓦特·兰德(Walter Savage Landor)的一首诗是她真实的写照: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这种心态造就了杨绛成为笔耕年龄最大的上榜者,2014年,103岁高龄的杨绛出版了《洗澡之后》,为这个故事写了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
岁月轮回,静水流深。先生的一生,如同明灭之中划过的一根火柴,用幽幽微光照亮着茫茫穹苍。
今晚,一轮弯月,但微微的光照亮了广袤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