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妃研读社》

[桂妃研读社|D107]《养育的选择》Day5

2018-06-16  本文已影响103人  c1ccaacaa435

阅读1小时

阅读范围:P85-106

导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各位爸爸妈妈是不是都遇到过下面几种情况:

       “我想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无拘束地成长,更加活跃,所以没有那么多规矩。”

       “我每次给孩子制定好了规则,做的时候,他总不听,多说两句就哭,看看他还小,就想算了算了,大了就好了。”

       “每次都跟他讲,吃饭快点,写作业快点,但是孩子总像听不进去,我也没有好办法啊。”

       “我是从部队出来的或者我是当老师的,我教孩子的方式就是执行,严格按照规定办,不然就接受惩罚。”

在教育孩子时总会有各种问题,规则的养成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个难题,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对孩子来说,怎么样建立合理的规则?

    第五章   如何给孩子规则养成

       1、规则是“教养”,而不是“禁止”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规则?其实,规则并不是说父母要去禁止孩子做什么,或者要做什么,对于0-3岁的孩子来讲,父母制定规则,是要教孩子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和习惯,让他们有教养。父母要从目的原因的角度思考,并改变对于规则的理解。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则让孩子养成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

       孩子在生活中,不停地在看其他人的行为,并且思考学习,都会喜欢熟悉的生活程序,有规律的生活内容,这样孩子不会觉得突然,会有安全感。

       父母建立规则,并非表面意义上的禁止或是硬规定。而是要帮孩子养成一种生活习惯,让他们对生活的这个动作很熟悉,很清楚,养成习惯了,他就不会觉得是禁止

       比如:很多小朋友在家里吃饭,“就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吃完的这种习惯从小养好了,形成习惯不会觉得有问题。而如果是等到,爷爷奶奶跟着后面,边玩边喂。或不看电视就不吃饭的,又或者有吃饭墨迹的。到这个时候,父母就说“不许到处跑,坐桌子上吃完。”“不许看电视,吃完再看。”“快点吃!” 这就会是禁止,然后会有拉锯战的情况了。

       我的女儿和外甥女就也有区别,我女儿是从小就在桌上吃饭,而外甥女从小放养长大,在家是边玩边吃,到我这里却会安静坐着吃完,因为知道我这里的规矩,但对她们来讲,女儿是形成习惯,到哪都是如此,而外甥女是因为害怕管教,是禁止下桌。

(2)规则让孩子懂得安全意识和行为

       3岁前的孩子学习规则,是要保护他自身的安全,同时也要有不要伤害他人和物品意识。

       做到这一点,首先父母要避免为了自己顺手、方便、省事而去限制孩子的情况。

       比如:小宝宝喜欢到处翻箱倒柜,妈妈尽量不要因为怕乱,而禁止他们去探索去发现。而应该把家里的环境安排得尽可能的安全,同时来教孩子其它的安全规则。

       培养安全规则的方法,是要为孩子解释规则,再给他们一些解决的办法,让孩子自己学习和选择处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是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学习人际交往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比如:进入停车场停车,要教孩子不要下车乱跑,因为旁边有开动的车司机不一定会看到孩子,同时,可以教他们一些方法,比如站在车门边摸着车门不走开,等妈妈拿好东西牵着一起走等,孩子学到了就会形成习惯,建立起了规则。

       进入游乐场,玩秋千,又要怎么做呢?首先是不能站在秋千摇摆的范围内,因为有撞到的危险,那孩子要玩该怎么办?可以建议他排队,跟其他小朋友交流,计算每个小朋友玩的时间或次数,在制定规则的同时孩子又增加了沟通协调的能力。

       当孩子这些规则建立好,习惯养成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很好的应对安排的时候,那从别人的角度来看,这个孩子的“教养”就体现出来了。

(3)规则可以帮孩子建立学习规则

       当孩子从小就培养了规则意识,在后期进行集体生活,比如幼儿园、学校的班级之后,会较好的避免一些学习上的问题。

       比如:有的孩子到了幼儿园,上课没一会就坐不住,会到处走动。上小学的时候,爱跟旁边的同学讲话,老师提醒了就好一会,过会又做小动作了。或者是做作业的时间很长,不能尽快完成。

       而有的孩子则可以自觉认真听课,较快地完成作业,其中就有孩子培养了良好的规则意识的作用,知道上课时是不能讲话的,不礼貌也会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作业就像吃饭,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样才能去做别的事情。不跟其他小朋友打闹,会有受伤的可能等等。这都是早期规则养成后带来的好处。

       那么,父母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呢?

       2、依照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制定规则

       父母为孩子制定规则,要注意不能一套方法随处用,要注意两个原则:一是要遵循孩子发展的规律。二是执行过程中,尊重孩子的身心特点。这样尽量不会压制孩子的天性,也不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

       比如:妈妈要求一个2岁的孩子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吃饭,其实这是不合适的,2岁的孩子还在发育手部精细动作,如果要制定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吃饭的规则,就违背了孩子发展的规律。

       如果一个男宝宝,妈妈要他时时刻刻都安安静静,不吵不闹,也可能会对孩子的天性有所压抑。那我们该如何做呢?

(1)鼓励孩子思想自由

       我们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进行约束,但不要去影响他们的思想,接受孩子自由的思想发挥,这样才不会抑制住孩子的天性。

       比如,我们可以说要求孩子举手发言,这是行为规则,但孩子说什么,是他的想法,不要去限制或嘲笑。

       孩子做手工,可以要求注意安全,不要拿剪刀到处指、晃。但孩子做手工的结果,应该夸奖,认同。

(2)只制定具体的规则

       孩子的理解能力、控制力都有限。所以父母在为他们制定规则的时候,要具体、清楚。孩子才能尽快的理解执行。

       比如:在玩秋千的时候,不但要孩子们排队,还要制定玩的时间或次数,这样孩子们执行起来有具体的参照。

       孩子喜欢打闹,应该除了说“不要打闹,会受伤的”这种语言外,还要教孩子,示范物品伤到的情况,怎么样的接触动作是安全的,友好的。

       孩子吃饭的时候,要明确具体的时间,比如20分钟或30分钟内吃完,这样孩子会看着时间自行安排吃饭的节奏。

(3)用孩子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

       用孩子理解的方式解决问题,不是单纯的“温柔地坚持”规则。而是从小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去执行规则

       比如:当小孩子在与别的小朋友抢一个玩具的时候,有的父母会坚持让孩子让出玩具或交出玩具,虽然态度很温柔,但其实属于一种软暴力。而应该说:宝宝,你看你们俩抢这个玩具,它好痛喔,能不能先放开它,让它舒服一下,商量你们谁先陪它玩好不好?

       有的小孩喜欢吃冰棒,吃完一根还要接着来,父母可以说,宝宝,你吃了一根就够了,如果再吃,你肚子里的朋友就会很不舒服,你没听见它们正在跟你说,不要啊,再吃我们好冷了。

       经过今天的讲解,宝爸妈们是否了解了规则的意义呢?它并不是给孩子进行硬绑绑的规矩,而是让孩子有个良好的规律的生活习惯和教养。要结合孩子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沟通培养,约束行为而放宽思想,多多从孩子的角度去回答和解决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