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顺手拈来&诗酒趁年华《精品荟萃》♞

用比喻的书法,来阐述中庸之道

2020-09-06  本文已影响0人  杨金社

真的没有想到,孔子还是一个使用“类比”这种修辞手法的高手啊!

在《中庸》第十六章中,孔子把鬼神描述成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的东西,但鬼神就好像在人们的身边,或者悠闲地漂浮在人群的上空,鬼神的功德真的是盛大无比。

在这里,孔子说鬼神的德行很大,虽然人们看不见,听不到,但是,它却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人们无法离开它,只能虔诚地祭祀它。

孔子甚至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靠鬼神之气来生长发育的。

你不要以为孔子在讲迷信,其实儒家历来就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化育而成的,也就是由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与变化发展而来的,离开阴阳二气,宇宙间就什么也没有了。

在这里,鬼代表着阴气,而神则代表着阳气,孔子将鬼神之道与阴阳之道进行更为形象化的比拟。

孔子借用鬼神的力量,来阐发道,来说明道,说“道”是无所不在,或者说,中庸之道就如鬼神之道,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见,但它却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使人们无法离开它。

其实,孔子的言外之意是说,既然中庸之道和鬼神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且是处于万事万物之中。那么,人们就应该像虔诚地对待鬼神那样,来对待中庸之道,来修炼中庸之道。

你说孔子是不是个善用“比喻(类比)”手法的高手?

其实,比孔子更会使用“类比”手法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词合集《诗经》。

《诗经•大雅•烝民》篇中,把德比喻为羽毛,意思是说,道德的感化,不着痕迹,就像轻轻的羽毛一样,这就是“德輶如毛”的意思。

这还没有完。

后世的朱子,也把中庸之道比喻为空气。

空气无色无味无声,人们既看不见它,也闻不到它,更听不到它,但在这个世界上,却谁也离不开它。

所以,朱子认为,中庸之道的功用,就像空气一样,在于无声无息地化育万物,这是中庸之道的最高境界。

哲人们用这些比喻来阐述中庸之道,意思只有一个,就是要人们来实施中庸之道,来按照中庸之道处理各种关系。只要人人都是道德高手,还愁这天下不你太平吗?

这一章有一个生字:“矧”(shen),同“沈”音,意思是“况,况且”。“矧可射思”中的“矧”,就是“况且”的意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