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我小分队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01——了不起的采铜

2016-10-26  本文已影响236人  妖瞳Stellar

一、引


在幸福进化俱乐部有幸结识了“战我小分队”,并就此开启了共同成长的旅程。初步学习计划是每月一个主题,每周进行一次讨论,在过程中不断输出,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本月的主题是心智月,共读的图书是采铜大神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是的,就是知乎上那个名声赫赫的采铜。第一次读采铜老师的书,才发现他在知乎上那些精彩的回答和书中一比顿失光彩,看来碎片化的阅读果然比不上深入阅读一本书来得过瘾。

精进.jpg

通读全书一遍之后,觉得知识点太多,还没有完全消化。期待以后能够逐章细读,并遵循书中的方法进行实践。目前只是将第一遍阅读后的感受记录如下。

二、全书结构


全书大概分为一篇序言,以及七大部分组成的正文,每部分讲述一个主题,分别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做好了这七大部分,就好比集齐了七颗宝石,能够召唤七彩神龙一般,变成一个很厉害的人啦。

(一)时间

时间这一章讲述了不同的时间视角,消极过去、积极过去、享乐主义、宿命论、未来视角等。每一种视角都有优势,但也都是不完美的。在不同的场合,应对不同的问题,要从中选择最合适的那一个来帮助自己将时间投放在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上,并不忘初心,保持生活的乐趣。

这一部分里,我最喜欢的是“收益半衰期”。我们都知道要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如何评断事情的价值和意义呢?以往我多半依赖于自觉,但是采侗大人的收益半衰期理论给了我们科学的判断方法!

列举一些如下(对我个人适用):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情:增长了工作技能、陪妈妈出门旅游、重构了价值观和世界观……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情:练习一首曲子、学一首日文歌、和好友谈心、做日总结、跑步……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情:打游戏、打扫一次房间、参加多人聚会……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情:刷微博、刷朋友圈、看综艺(哦,我厌恶综艺!)……

而应对方法如下: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情:拼命去做!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情:多做!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情:适当做!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情:不要做!

(二)选择

这一章我觉得可以概括为
1、以终为始——追求自己的真正想要的
2、提高标准——你的标准决定了你的人生
3、打破执念——打破思想中的藩篱,任何问题都有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案
4、科学思考——运用多维度分析的方法找到合理选项

(三)行动

市面上关于行动的书籍千千万,然而采铜老师的这一章内容仍然给我带来了非常新鲜的感觉。印象深刻的几点如下:

1、小事情要立刻去做——不要让小事情来分散你的注意力,挤占大脑的空间,给你增添压力(比如取快递)。

2、精益创业——要一边做一遍完善,要先推出1.0版本,再根据反馈来不断完善。
小例子:我前几天想写一个材料,因为想写好,所以迟迟写不出来。最后我想先写出来一个试试,再修改,结果还蛮顺利。

3、优先核心任务——拿到任务不要立刻就做,多思考,不要按照顺序来,先处理好核心任务,其他任务就水到渠成。
这部分感受也很深刻。之前有幸做过几次分享,觉得前期的准备工作还蛮折磨人的,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PPT和讲稿。这次决定按照采侗大人的方法来,早上用20分钟时间思考了分享的核心内容,整理成提纲。之后用工作和午休以及下班后的空闲时间去做PPT和讲稿,大概在五小时内就搞定了。而以往要磨上好几天。

4、及时复盘

5、三行而后思的行为:打扫卫生,快速处理一些非常熟练而低端的工作等;
三思而后行的行为:重大决策等。

(四)学习

1、要带着问题去学习
四个问题:

我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我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与以往有哪些不同或相似?
我还有什么问题需要了解?
长期来看,我需要探索哪些相关的知识?

2、知识的解构
作者提到,要用新知识来解构旧知识。这一观点对我造成了一些冲击,因为我一直认为是用旧知识解构新知识。虽然之前请教了一次药山大神,但是我依然觉得对新知识的最快理解,应当是旧知识解构新知识。但读了采铜的书之后,我终于明白,旧知识解构新知识,固然可以更快地消化和吸收新知识,但是原有的知识框架不会发生改变,我们只是把新的东西填充到以往的框架中。而新知识解构旧知识,则是对整个知识框架的重造。打个比方,就像超市一样,旧知识解构新知识,就是把一些新货放在货架的空余位置上;而新知识解构旧知识,则是将超市重新装修啦,彻底提档升级一样。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解码的深度:

第一层,信息、知识
第二层,价值、性质
第三层,形式、结构

以阅读经典巨著《飘》为例:

第一层,讲述了南北战争的背景下,坚强的女性斯嘉丽跌宕起伏的一生的故事,催人泪下。
第二层,这本书引发了人们从南方角度出发对南北战争的思考,以及新时期女性的觉醒。
第三层,作者通过一条爱情故事为主线,非常细腻地描述了战争前、战争中、及战争后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强烈对比。

解码的层次越深,维度越多,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越全面。

3、刻意训练——把知识当做技能,在练习中学习
几种刻意训练的方法:写作、游戏、设计

4、T字型人才
在一竖上,要做到专精,要有核心竞争力,要把自己钉在世界之中,有立足之地。
在一行上,要做到广泛涉猎,要拓展思维,把多领域的知识看做自己和世界接触的触角,来让自己和世界更好地融合。

(五)思考

1、让大脑去接收真正有用的东西
2、随机和混乱带来灵感
3、发散和收敛不能同时进行
4、用纸笔和图像来推进思考。大脑是用来思考,而不是用来记忆。
5、科学的思考方法——如矩阵、清单等

(六)才能

1、固定型心智和成长型心智
一直觉得成长型心智很重要,在看待他人时也确实会这么认为,但是一遇到自己的事,却还是总拿固定型心智来看待自己。总觉得:我节奏感太差总赶不上拍,我乐感太差练不好琴……
核心信念还是有问题,急需重建。

2、依然是T字型人才。必须在某一领域做到专精,是立足世界的根本,也是成功的根本。
但是,拿《爆裂鼓手》来做例子,我不服……那么一个黑暗的、勾心斗角的片子……
而且,good job真的很害人么?

每次上课,当老师夸奖我,我下一周就会非常积极,创下新的练琴记录;而每次遇到批评,我就容易一蹶不振,甚至想逃课来逃避。当然,这与我不够积极主动有关系,与我自己能力不足、自信心不强有关系。但是,夸奖往往也确实比批评更能激发人们的动力。所以对家人、朋友还有陌生人也好,我还是愿意对他们说“good job”。

近年来一直提倡的游戏化学习,其中也少不了及时的正面反馈。游戏设计中大量的正面反馈,让能让玩家乐于参与其中。今年在玩大菠萝3,从一开始的大米30,到40,50,60,70,一层一层刷上去,不断期待能达到100层的小目标,正面反馈带来的动力必不可少。

至于为什么正面反馈能带来更多的投入,我来举一个小例子。我本来是俱乐部的一个万年小隐藏,但是在今年海比特训练营中,没想到竟然被评为了优秀学员。这件事对我的鼓励非常大,后来一口气参加了海比特高阶、分身术、真自由、打到纸老虎内容团队等活动。现在回想起来,当初的那个奖励对我产生了多大的推动作用呀!而且它要求我在以后每一次训练营,都要以优秀学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标准提高上来了,自然行动也就跟上了。

3、反脆弱
经常听到反脆弱这个词,但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本书终于了解了:

脆弱——瓷器,一碰就碎
强韧——岩石,很难撼动
反脆弱——人的免疫系统,能从攻击中受益,变强大

4、兴趣是最伟大的导师么?

书中有一点我很认同,那就是在我们仅仅接触到事物皮毛的时候,容易对事物产生误解。很多人都说中国的教育体制不好,比如物理、化学学了那么多,生活中并用不到。诚然,中国的教育体制是有很多问题,但只有这一点我不认为是问题。学了一点点摩擦力,就觉得物理特别无聊的人,谁知道会不会在学习电磁场的时候爱上物理呢?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就退缩的人,会不会在今后爱上方程式配平呢?觉得历史枯燥无聊的人,拿起《明朝那些事儿》会不会觉得历史很有趣呢?很多时候,不感兴趣,只不过是钻研地不够深!!所以,适当的外界强制作用,我认为实在是必须的。

我有个朋友,学习笛子七八年,爱不释手,没事爱吹一曲。我曾问他是否一直热爱笛子。他说不!!有一段时间厌恶地要命,被父亲打了几顿才坚持下来!感谢那位父亲,如果没有他的强制,可能我的朋友就失去了一个现在如此热爱的事物。

还有,在自己在做不擅长的事情时,很容易认定自己对某一学科或技能不感兴趣。我初中数学很好,也并没觉得有多讨厌数学,然而到高中之后,我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我也开始厌恶数学。理智的想一想,我不喜欢数学,仅仅是因为我做的不好罢了。人怎么会讨厌自己擅长的事情呢?所以到底是自己没有兴趣?还是自己不擅长?

书中还谈到,意志力是一个神话,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对此我不知道是否要相信。我自认为是一个没有意志力的人,我能坚持工作之后学琴三年多,健身一年多,肯定也不是因为我有意志力,也不是因为我多么热爱它们……只是自我要求罢了。兴趣这个东西,本身实在太飘忽不定。我在学了琵琶之后才接触了更多的民乐,比如箜篌,觉得实在太美,兴趣点立刻就转移。但是这不妨碍我继续学习琵琶……有兴趣固然好,但没有兴趣就要放弃吗?

(七)成功

1、标准化教育有风险。书本和现实脱钩;知识面太窄;实际应用性差等。
2、从实践中抽象理论,完善理论后再反作用于实践。
3、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八)序章

这里提一点关于序章中的不同意见。
采侗大人提到,他在回到母亲家中时,觉得生活非常惬意安宁,后来他发现原来是母亲家的挂钟要比正常时间晚五分钟。大部分人的时间节奏都偏向紧张型,于是他得出结论——有时候反向而行说不定会更幸福。
我之所以不认同,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1、五分钟的时间差距不算很大,因为五分钟的时间误差,可以让生活焕然一新,个人不大信服。
2、个人倾向于认为,时间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这两句话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换成这两句话,意义才更明显。
好比,你必须去写一本书,写书的整个过程不会因为时钟显示的时刻而有什么变化。我们的生活中时间更多情况下是相对的概念,而刻度只是为了方便我们衡量时间的长短。
所以我的结论是,时钟无论是调快了,还是调慢了,所有你应当承担的责任,依然要由你来承担,逃避不得。
3、时钟调快会让生活节奏变紧张?
一次偶然的事情,让我体验了时钟调快后的生活。单位的电脑出了问题,重装电脑之后,时钟比正常时间快了八分钟。平日里,我中午一定要小睡上一觉,否则下午工作就会精神不济。那天中午顺手打开网页看了起来,打算刷一会知乎再睡。等再注意到时间,发现电脑显示已经12:45,心说坏了,只剩半个小时睡眠时间了!立刻蹦到了行军床上去。忽然又想起来,电脑的时间快哎,其实我还剩近40分钟的午休时间呢,可以美美睡上一觉了!顿觉时间变得十分充裕,所以心满意足地睡觉觉了。
此外还有其他类似的经历,总体感觉是时钟调快了之后,整个人更容易放松呢。
4、虽然我不太赞同作者在序章中的“时钟调慢五分钟可以让生活变得悠哉”结论,但是从中可以看到作者非常善于思考,生活中的一点小事却不放过,不断用心琢磨;情感比较纤细,是一个能体验到生活无尽妙处的人;文字造诣很高,十分吸引人。我个人十分敬佩,上述观点仅仅用于交流,而不是反对。

三、作者印象


(一)祝福
这里有一点小崩溃。
因为在打算写作者印象时,才想起来去百度搜索一下采铜大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意外发现了3年前采铜大人写的《一份迟到的告白》,才知道原来采铜大人竟然得过脑瘤……虽然可以肯定,采铜大人现在已经度过了危险,但还是捏了一把冷汗……这样博学的采铜大人怎么可以遭遇这种事……希望他以后永远健康快乐。

写到这,又觉得自己的思维很奇怪。不论是否博学,希望所有人都幸福安康。
虽然也知道,这世界上每天都有人生老病死,但是这种事一降临到自己认识的人身上,就难受地更加厉害。
还是祈祷所有人都幸福安康。

(二)了不起的采铜

整本书粗略读过一遍之后,在我脑海里构筑了一个非常厉害的作者形象,他有非常多的特异功能:

1、心理学知识研究地非常深入
我虽然完全是个心理学的门外汉,但还是能感觉到采铜老师在心理学这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以成长型人才为例,我们都听说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但其背后对应的各种理论却很少有人清楚。如果看论文的话,估计要厚厚的好几本吧,然而采铜老师只是运用了特有、普遍、恒定和发展组成的四象限就表达得非常明确了。

2、知识面非常之广
采铜老师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闻强识,从文中极其丰富的例子可以看出,采铜老师在管理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甚至音乐、美学等方面有涉猎。采铜老师正是他笔下那个T字型人才啊~

3、知识体系非常完善
采铜大人在文中的举例非常之多,我猜测这也是采铜大人在知乎总被人说是鸡汤的原因之一,因为鸡汤书大多是满满的例子。但是我认为,采铜的书绝对不是鸡汤!!虽然例子很多,但是每一个都是用来支撑理论的!!没有一个例子,是单纯地为了举例而举例;绝大多数例子都非常地贴切。
记得采铜大人说过,他在写这本书时,也是先把框架打出来,剩下的就是往里面填充。而填充的例子如此之多,如此丰满,我推测采铜大人一定有一个很棒的知识体系,不管这个知识体系是在采铜的大脑中,还是在各种云笔记上,这个体系可以随时存储、调用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4、善于思考
采铜老师设计饼干的例子让我觉得很厉害。如果是我的话,大概是靠漫无边际的想象,而不会用科学的方法来拓展思维。
我还记得老大说过,他的《成长路上的迷失与定位》,是在当监考官十分无聊时思考的结果,我当时觉得怎么会这么厉害,怎么就能把成长的路径思考地这么透彻,于是觉得老大牛逼。但是现在想想,不仅仅是牛逼,而是掌握了一套牛逼的思考方法。
说过思考方法,03期真自由训练营里的许楷模同学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他看了很多遍《金字塔原理》和《结构思考力》,马上列入书单!

5、从实践中抽取理论
收益半衰期理论让我惊为天人,最关键的是,怎么还这么接地气!完完全全可以落地实践!
虽然全书理论很多,但大多和生活关系紧密,能直接指导解决问题。从序章中,作者从生活小事中展开的思考来看,作者是不放过一丝一毫思考机会的人,总是不断输入实践,输出理论,再实践的过程。

6、成长型人才
采铜老师在书中提到了成长型人才,而我相信采铜老师本身就是一个成长型的人才。

7、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善良
假如善良也有层级,第一层是关心个体的悲喜,第二层是关心时代的发展,第三层是关心人类的福祉,那么我认为采铜老师都做到了。他叮咛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关注每一次社会的变革,致力于把世界变得更好那么一点点。用我们东北方言来说,书中的一句句建议,都如“掏心窝子”一般,是把自己所有的思想和智慧的总结交给读者。
如果采铜老师是燃灯者,希望所有的读者都能循着那光芒前进吧。

8、扎实的文字功底
举个例子可见一斑:

“归纳必然带来信息的减损。把一本书缩减成一句话之后,原本书中那么多精心的构思、精到的细节、精彩的论述,就全都扔掉了。”

“三精”的描述是不是很精彩?而这一段描述是不是特别能支撑论点“归纳必然带来信息的减损”?天知道这句话是怎么写出来呢……

四、一点题外话


《精进》一书里,采铜老师言辞恳切,对当代的大学生提出了很多肺腑之言和切实可行的建议。感动之余,也对自己无所事事的大学时光感到非常沮丧。脑子里蹦出来一个想法:要是我在大学时就读了这本书……转而又认识到自己在推卸责任。那时就有其他好书啊,然而我却依然选择对好书视若无睹,整日游手好闲。现在回头看看,试错成本最低的年代就这样过去了,甚为可惜。

现在的我,估计可能就在公务员这条道路上走到黑了吧,虽然也有数次跳槽的经历,然而大多也都在体制之内,而且也体会到,工作之后,试错的代价要大得多,在每次跳槽时损失的时间、人脉、精力成本想想其实也不少。如果在大学时就有明确的目标,可能就会好一些。

成长,从现在开始.jpg

然而逝者不可追,现在已经是工作的第六个年头,明年第七年了,已经不能再把自己看作是职场新人了,感觉的成长的压力很大,紧迫性也很高。事到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在未来的每一天,珍惜时间,试着做出更好的选择,脚踏实际地行动,多学习钻研,多反省思考,再多努力一点,发现和完善自我,最后过一次自己满意的人生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