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荟萃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世间事

既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们还需要努力吗?

2018-05-04  本文已影响359人  蛮子123123
既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们还需要努力吗?

文/蛮子

01

最近朋友送我一本书。

我乍一看书名:《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心想,这不是典型的鸡汤文吗?

这类文章无非是教化我们信命认输,放弃努力,随意而安,得过且过……我脑海里马上涌出了一系列类似的词。

最近几日清闲,本想随意打开书页翻翻,却一发不可收拾,走火入魔般一口气把这碗鸡汤一饮而尽。仔细回味,它是鸡汤,但是有骨头、有肉、有味道!

此书由年轻僧人加措活佛所著,是“他开示人生智慧的感悟随笔,每篇文字不多,然不乏触动你心灵的警言,让你与他一起去面对人生生命、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以及由此而悟得的解脱智慧”。难怪北大教授楼宇烈评价甚高,强烈推荐。

字数不多的一本书,由数篇短文组成。每篇都选题精致,深入浅出,语言流畅,朗朗上口。收获满满的正能量。就像一位身披袈裟的僧人坐在你的对面,为你开悟人生。

02

加措活佛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文中写到:“坏事未必不是好事。生命中常会有挫折,但那不是尽头,只是在提醒我们:该转弯了。”

的确如此。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两汉时期塞翁失马的故事与此道理如出同辙。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老子也曾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所以命运给你的一切遭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这么一个故事,名字就叫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从前有个国王,最喜欢做两件事,一件事打猎,一件是带着宰相一起微服私访。

这位宰相嘴边总是挂着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一天,国王在森林狩猎,猎到一只花豹,国王很高兴,急忙下马去检查猎物,却不想花豹使出最后的力气,咬掉了国王的小手指。

国王很不开心,叫了宰相来喝酒,宰相却还是笑眯眯地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怒之下,国王下令将宰相关进了监狱,并说:“你无故受这牢狱之灾,难道也是最好的安排?”

宰相不气不恼,仍然说:“如果是这样,那我依然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不久后,国王一个人微服私访,在偏僻的山林中被当地的土著部落五花大绑带走,说要在满月之日把他当成祭品烧死,献给满月女神。

正当国王满心绝望之时,祭司发现国王的手指缺了一截,大惊失色,说他不是个完美的祭品,如果用他祭祀,满月女神会发怒的。

土著人把国王放了。

回宫之后,国王召人连忙将宰相放了出来,激动地说:“幸好我的小手指被花豹咬掉了,不然要丢的,也就是我的命了!果然如你所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宰相依然笑眯眯的,一副了然的样子。

国王问他:“可你受了这月余牢狱之灾,又怎么说呢?”

宰相说:“如果我不在监狱,那一定是我陪着国王陛下微服私访,如果土著人发现您不适合祭祀,那被当作祭品的就一定是我了呀。”

国王哈哈大笑说:“果然如此,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世间万物皆盈虚有数,福与祸,得与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何不以一颗理智之心看待那些荣辱得失?

得之并非尽是幸事,失之也并非尽是悲伤。“秋叶飘落是无法阻止的,零落成泥碾作尘是悲,但化作春泥更护花则是感动。”

03

“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是逆来顺受,而是学会对待生命中的困惑与迷茫,增强面对世事无常的内在力量。”

选择逆来顺受还是希望不灭?两只掉进麦缸里老鼠的心态注定了它们不同的命运。

一只沮丧地认为,缸那么深,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出去了。好在还有麦子吃,暂且享受吧!

于是,饱食终日,日渐肥胖。麦子越来越低了,缸越来越深了,老鼠胖得圆鼓鼓,越没有跳跃的力气了。

不多时,麦子吃完,老鼠饿死。

另一只老鼠,心中逃生的希望不灭。每天只吃到维持生命的量,每天蹦跳训练,一天比一天跳得高一点。

终于有一天,跳到缸沿,回归了自由。

加措讲道:“一个普通人想要凭借孱弱的肉身去守护自己的梦想,是不容易的,再强的人,也总有布满创伤的一天。人始终是在变故中才能成长,而能够依照初心,做好自己的,总是那些不断修正内心、充满正念的人。”

我的两位同学,小王和老吴二人面对变故的不同态度也证明了修正内心、充满正念的重要性。

这两位同学分别在两个县市。都曾在令人羡慕的国企上班,工作体面,待遇蛮好。

忽然一天,体制改革,先后下岗。

记不准哪一年的一天,小王来找我给他介绍个工作。

小王曾在是我们同学中的才子,吟诗作词,挥斥方遒。

我说:“你上班好好的,怎么换工作?”

“公司改制,优化组合,没有选上我”,他低声说。

“你科班出身,专业对口,年富力强,应该优先呀?”

“我就看不起那帮家伙”。

他告诉我,公司就他几个是学专业的,多数是顶替转正进来。他骨子里就看不起这些人。

几次开大会,他就直接站起来提意见。现在人家牵头组阁,自然让他落榜。

他还说特别想逃脱现在的环境。老婆与邻居不睦,三天两头与人吵架。儿子不好好学习,前些天他批评了一次,十几天逃学不上课、不回家。

我茫然无措地看着他,不知从哪里劝起。

最后给他说的意思是,冷静对待当下的困难,与周围处好关系,在县城找个活干,方便招呼家庭与孩子。

那次见面后再未联系,约是半年以后的一个下午,我接到电话,听说黄昏时候小王一人在路上步行,后面的拖拉机刹不住,直接把他撞倒在地……

我这位同学被交通事故致死,带着不满与遗憾离开人世。

老吴同学是夫妻俩先后下岗。

老吴眼活络,很快搞了个汽修厂。租用了一块土地,招聘了几名技师,利用他在县城人熟关系广的优势,很快红火起来。

他老婆也放下国企干部的架子,主动承揽配件销售与汽车美容业务。

十几年打拼过来,生意兴隆,积累颇丰。如今,牌子打出去了,摊子交给儿女经营。

夫妻两个旅游、摄影、写字、健身、烹饪,同学们都纷纷夸赞,这一对幸福指数高!

从两个同学的相同遭遇与不同结果,印证了“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需要莫大的勇气与乐观豁达的态度。”

04

“活得丰盈才不会被淹没。生涯比小说要出色良多,也要事实得多。人生总有起落,精力终可传承。”

巴顿将军说过,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每个人都有过大大小小失败的经历,是一败涂地还是再次站起,褚时健从辉煌的高峰跌落到人生的低谷,又从低谷反弹的经历成为了一个成功逆袭的人生模板。

褚时健是红塔集团原董事长,曾经是著名的“中国烟草大王”。

1999年1月9日,褚时健因贪污被判处无期徒刑。从一个红透半边天的国企红人,执政了18年的红塔集团的全国风云人物一下子变成阶下囚,这个人生的打击可以说是灭顶之灾。

接下来的打击对一个老人才是致命的,妻子和女儿早在三年前已经先行入狱,唯一的女儿在狱中自杀身亡。……这场人生的游戏是何等的残酷,一般人想到的:此时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晚年遇到这样的不幸,只能在狱中悲凉的苟延残喘度过余生了。

2002年,74岁的褚时健保外就医后,雄心不减,与妻子承包荒山开始种橙。彼时,褚时健的第一拨橙子树刚种下。橙子挂果要6年,而褚时健当时已经75岁了。

褚时健的满头白发与创业的豪情,曾深深触动了王石,“人生最大的震憾在哀劳山上。一个75岁的老人,戴一个大墨镜,穿着破圆领衫,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论橙子挂果。虽然他境况不佳,但他作为企业家的胸怀呼之欲出。”

如今老人家已经86岁,历经千辛万苦,年预计收入在1亿元以上,利润达几千万元。他本人又成了“褚橙大王”,证明了另一个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了另一个神话。

有人曾问王石最尊敬的企业家是谁?王石沉吟了一下,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不是全球巨富巴菲特、比尔.盖茨或李嘉诚,也不是房地产界的某位成功人士,而是一个跌倒过并且跌得很惨,但面对任何人生的磨难异常淡定的人:褚时健。

05

人生是一场无法回放的绝版电影,不管过去是辉煌还是糟糕,都已经不再停留。你值得拥有的,就是当下的时光。

人生的精彩不是因为结果这个句号勾画得足够圆,而是在于这个句号之前的所有内容。

既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们还需要努力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