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学习摘录笔记

《人类简史》第三章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2017-04-08  本文已影响271人  莫聽穿林

1、演化心理学认为,现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和心理特征早从农业时代之前就开始塑形,即使是现在,我们的大脑和心灵还是以狩猎和采集的生活方式在思维。

2、比如我们很难戒掉高热量食物,摆脱不掉肥胖,是源于祖先在特殊环境下的饮食习惯,这是贪食基因理论。

3、远古公社理论认为一夫一妻制为核心的家庭与我们的生物本能背道而驰。而很多学者则坚持一夫一妻制是人类的核心行为。

4、所谓的石器时代其实是木器时代更精确,当时的狩猎采集工具多半是木质的。远古的采集生活与后来的农业、工业生活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极少使用人造物品。因为要经常搬家,所以远古人类必须把生活必需品减少到最少。

5、狩猎采集社会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他们各有特色,大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地区仍然会是两两相异。

6、语言和和文化是认知革命的只要成就。虚构故事出现,使相同环境相同基因组成下的人类也能创造出不同的想象现实,表现出不同的规范和价值观。

7、认知革命后,智人的“自然生活方式”不止一种,真正存在的是“文化选择”。

原始的富裕社会

8、狗是第一种由人类驯服的动物,早于农业革命。

9、对外关系间的合作是智人的一大重要特征,也会他们的优势,这使得不同部落可以结合为一,产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神话和共同的规范的价值。

10、智人大多时候还是依赖自己的部落,也要随着季节变化、动物迁移而随之迁徙。智人最早形成定居聚落可能在45000年前,沿河建立的渔村,也可能出现智人第一次的跨海事业,前往澳大利亚。

11、智人的生活主要还是依靠采集,通过采集还要积累各种鱼生存相关的知识。采集者对周遭环境的认识比现代人更深更广更多样。

12、从采集时代以来,智人的脑容量是逐渐减少的。他们不仅了解自己的周遭世界,也很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感官世界。

13、狩猎采集者的生活要比我们现代人类的生活轻松惬意,基本三天打猎一次,每天采集3-6小时,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家务的负担;采集者因为食物的多样性也基本没有营养不良的问题,平均寿命刨除新生儿死亡率高的因素,多数可以活到60岁。(古代智人的采集生活真是逍遥,现代人的苦恼显然是自找的喽,作茧自缚有没有,哈哈)

14、采集者的饮食具有多样性,他们不挑食,也不依赖单一的事物,所以就算某种事物来源断了,对他们也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农业社会就不同了,遇到天灾,就很可能引起饥荒。

15、远古采集者的也很少出现传染病的发生,因为他们生活的空间不死密闭的,亲近自然,经常迁徙更换水土,又基本少有家禽 所以他们不会像农业社会容易被传染病威胁。

16、农业时代前的采集社会被称为“最初的富裕社会”。

17、采集者的社会会比较残忍,对于年迈了老人、生病的年轻人,生命力弱的婴儿都可能随时被杀死。但是他们对于同龄人有表现出了慷慨和真诚的友谊,不执着于成功与财富。(作者观点,古代采集人对老人小孩的残忍与现代人支持堕胎和安乐死并没有什么两样)

18、采集社会的智人,不是天使不是魔鬼,他们是人,复杂的人。

19、远古采集者们信仰“泛神论”,他们相信任何时候,万物都有灵性,都可能惩罚他们,也可能守护他们。泛神论不是一种宗教,它们数千种不同的宗教、邪教、信仰的通称。人类和其他的灵之间没有障碍,没有地位高下之别。当时的人类并不认为自己是操控世界的神,人类不是中心。

20、我们对远古采集者的宗教只有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我们并不知道他们都说了那些故事。

21、考古学家通过三万年前的遗址发现,当时的人类就有厚葬,还有惊人的陪葬品,所以由此推测三万年前的智人已经发明了一些政治规范。

战争还是和平

22、考古学家通过多出遗址研究发现,有些遗址现实远古采集社会的生活可能一片祥和,少有暴力发生。而有些遗址则明显有过暴力和虐待的痕迹,所以在当时的社会,某些时期某些地区是和平,某些地区确实动乱不断的。

沉默的帷幕

23、如果我们无法发展出新的研究工具,可能永远无法真的了解远古采集者的生活,一切都藏在厚重的沉默的帷幕之后。

24、从古至今,最重要最具有破坏的力量,就是这群四处游荡,讲着故事的智人。

期待第四章 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欢迎扫码进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