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06:情义
原文: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译文】郗鉴在永嘉之乱期间,住在家乡,生活很贫困,常忍饥挨饿,有一顿没一顿。乡里敬仰他的贤德,商讨众人一起轮流供他饭吃。郗鉴经常带着哥哥的儿子郗迈和外甥周翼这两个小孩去吃。乡里说:“我们各家自己都穷困挨饿,只是因为您的贤德,想合伙接济您罢了,恐怕没有办法兼顾其他人。”之后郗鉴就单独去就餐,吃完后总是两个腮帮子含满了饭,回来后吐出给两个孩子吃。大家最后都活了下来,一起过了长江。郗鉴去世的时候,周翼正担任剡县县令,他辞职回去,在郗鉴灵床前尽孝子礼,坐卧都在草席子上,深深哀悼足有三年。
郗公:这里指郗(xī)鉴(269—339),字道徽,高平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重臣、书法家,一生历经国家的种种叛乱,总能得到百姓支持助平叛乱。素有儒雅之名,为时人所敬重。
这个故事有点长,不过也是我最近比较喜欢的一个。
因为得到众人的敬重,所以就算穷,也要合伙来接济他。而他也顾虑到这一点,但福分不能一人享,他用这种方式来使两个孩子活了下来。最后,他死了,而周翼的做法,我不由得拍掌叫好。
都说三年守孝,这是情义,也是恩情。可真正做下来的,又有几人。我赞同他的做法,也敬重这些人。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讲情义,终究会得到回报,只是时间关系而已。他们会自己的方式来报答,而我们也不应该忘恩负义。
我没有积累实例,可是当我看完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惊,我喜,古人的情怀真的值得我们崇尚。
从小到大,虽没有为温饱烦恼过,但为脚踏实地地帮父母一起下田种地,锄头一下,用力一耙,一片一厢而钕好,这也是一种实践。
饥渴难耐,父母之心血,做人做事,知恩图报,这是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会我们的。在这个故事背景下,我也明白了一些学识哲理,说不出动情的话,就让我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一份情,一份义,你我一起,搭建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