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教育

文化回归“百鸟朝凤 ”

2016-10-29  本文已影响91人  心花朵朵

误打误撞,我今晚看了电影《百鸟朝凤》。这部电影是我国第四代导演吴天明拍的。讲述的是我国黄河流域,秦川地带两代唢呐匠人技艺传承的故事。故事讲述的质朴、感人,立意跳脱,引人深思。

在观影时我三次动容,因为家里没别人,看到最后,和着唢呐哀婉前奏曲调《百鸟朝凤》,我甚至恸哭。我哭电影里的焦三爷,也哭一样吹唢呐技艺深厚的本家爷爷。

在电影中,少儿时的小主人公游天明不情不愿的被父亲帯到唢呐头牌师傅焦三爷家拜师。师傅很傲慢,考天明吸力。师娘拿来半瓢水,师傅让天明不喘气用芦苇管把水全吸干,天明没成功。天明老爸为了向师父验证天明气足,就拿水瓢狠命地砸儿子,给师傅听天明叫的响不响。一个父亲的心在打儿子的举动中复杂而揪痛。

焦三爷自视很高,把吹唢呐的行当做为匠人手艺。对传承徒弟要求,即讲悟性又讲德行。在几番考验中认准了天份不足,韧性有加,善良忠厚的天明为徒。在师傅用心,徒弟用功的七年中,天明学到了唢呐演奏的最高境界,百鸟朝凤。

吹唢呐行当的讲究:在白事(丧事)上吹,是对远行故人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两个唢呐),中等的吹四台(四个唢呐),上等者吹八台(四个唢呐,一鼓,一笛,一胡,一笙),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乐器众多的合奏曲目)。焦三爷对规距忠贞不渝的坚守,不为人情,金钱所动,独具匠人风范。

焦三爷说:“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儿里,才能拼了命把这活儿保住,传下去!”这是一个匠人的真知灼见与识人根本。焦三爷还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爱从心生,才会不为外物所动。一个负责任的艺术家钻研技艺的不竭动力是来自于本心的爱与追求。沉不下心,悟不到魂,就难以走到极致。

由于现代中国社会受到经济浪潮与多元文化的双重夹击,人心浮燥,祟洋媚外。由天明接手的民乐唢呗班被乌合的西洋管弦乐队联合豹纹短裙妹打得一败涂地。这是目前乡土文化的写实状况,由电影讲述出来,太令人心疼。心疼民间艺术家们的举步维艰,担心他们在夹缝中无法生存。另外,又心疼民众的浮躁、无知、不觉醒与不尊重。

看电影中的焦三爷为了扶持天明把唢呐手艺传承下去,泣血演奏《百鸟朝凤》,敬送亡人,不由动容。演员刻画的老艺术家为艺术舍我的形象太扣动人心。每个演员演的都很到位。

民族的,就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根本,真希望电影《百鸟朝凤》能拨动更多国人的共鸣,珍惜,爱护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不要等到绝迹了,再去补救,怕救回来的,巳变了形。

现在,我的家乡淮河流域办丧事还会请唢呐班来吹奏。为了迎合乡亲的口味,大多在吹奏到后半夜就引入了女青年的唱、跳、脱衣表演。按坚持观礼的乡亲们的话说:“好看的在后面。”真是,本末倒置。如果,从上而下的重视与宣传,也许会倒逼传统文化的回归。

借一句话:“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衰,谁有责?如果,文化人都能象拍“百鸟朝凤”的导演吴天明那样葆有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坚守文化的定力;如果,政府部门再多给传统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如果,民众愿意为传统文化发展买单,相信我们各民族各地区正濒临没落的传统文化定会回归,再繁荣。

可喜的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传统文化正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相信,传统文化的回归已在路上。如果有空,推荐看看电影《百鸟朝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