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进退自如的绝佳话术
【出处】《资治通鉴》 汉纪35 第43卷
【原文】春,正月,赵孝公良薨。初,怀县大姓李子春二孙杀人,怀令赵憙穷治其奸,二孙自杀,收系子春。京师贵戚为请者数十,憙终不听。及良病,上临视之,问所欲言,良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他所欲。”良无复言。既薨,上追思良,乃贳出子春。迁憙为平原太守。
【译文】春季,正月,赵孝公刘良去世。当初,怀县大姓李子春的两个孙子杀人,怀县县令赵憙深入追究凶犯,两个孙子自杀,李子春被捕入狱。洛阳的皇亲国戚有数十人替李子春说情,赵憙始终不答应。及至刘良病重,皇帝刘秀到他家探望,问他有什么话要说。刘良说:“我一向和李子春交往深厚。现在他犯罪,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他,我愿乞求饶他一命。”刘秀说:“官吏尊奉法律,不能歪曲。请另外说其他的愿望。”刘良不再说话。刘良去世后,刘秀追念叔父刘良,才赦免释放了李子春,提拔赵憙为平原太守。
【解析】法律是个硬性的规定,作为最高领导,有人打招呼要求突破法律规定,这个时候最高领导很难办,如果直接释放,法律以后还如何有威信,如果不放,这么多人打招呼,两难选择。但是刘秀最终找到了又照顾关系,又不带来恶劣影响的权谋方法,那就是特事特办,可以说环环相扣,完美无缺:
1、说情枉法必须直接拒绝
刘良病重的时候,求情要求刘秀释放自己的好友李子春,这是叔父最后的请求,刘秀心理再想给他面子,也不能直接说。因为求情的人很多了,给你面子,其他人被拒绝的权贵心理怎么想?如果通过你这个求情,以后其他人没事都跑过来求情,法律还如何起作用,必须直接义正言辞的拒绝,法不可枉。
2、用追思叔父作窄门突破
但是作为皇帝其实是想内心完成叔父最后一个心愿的。但是如何既放人,又能够堵住求情这个口,不至于滥觞。就只能把这个说情变成其他的特定条件。于是刘秀不断地展示自己思念叔父,用追思叔父,完成意遗愿,展示孝道。把说情打招呼变化成了皇帝追思情,变成特例,直接放人。不是打招呼放的。
3、提拔赵憙鼓励奉法直臣
人放了,其他人的不是特定条件,也就无法打破法律。但是如果让赵憙自己放人,赵憙的身份就会很尴尬,之前的坚持相当于是错的,所以汉武帝直接晋升赵憙让他从县长变成省长,给了极高的评价。让后续的人直接放人。避免了尴尬。维护法律的人得到了鼓励,消除不良影响。
刘秀经过上述的手段,堵住了打招呼的口子,消除放人带来的不良法律影响,完美的解决了这个事情。这个权术手段可能在现实中无法复制,但是这个权术思维确是我们需要借鉴的,就是如何的突破规定,就要把这个事情变成特例,特事特办,也就不会形成不良的示范效应。
用这个思维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媳妇让给丈母娘生活费。如果一旦开这个口,以后就要定期给,很是不方便,但是如何给,又不形成惯例呢?这就需要变成特例来解决,比如说以丈母娘病了,要给点,天冷了,看她衣服多年没换,要买新的,或是借口自己有了意外奖金。等等。维护了媳妇的感情,还不让自己陷入负担。这样既给了钱,又不形成惯例,自己能够进退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