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琴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2020-09-21  本文已影响0人  超级赋能王张胜萍

哈喽哈喽大家晚上好啊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孔子听歌的故事,我相信认真聆听的,或者说已经打卡的,那么一定会对孔子的这一套学习方法深表赞同。

它不像我们普通人,觉得我听了歌,我听着觉得好听就算了,而是既然觉得好听,那我就请对方再唱一遍啊,或者多次重复,我把它听进去,看一看到底他是怎么唱的,曲调啊,哪些节拍啊,等等,争取跟着哼着唱,把它唱下来,你会的,我把它学会了变成我自己的。

这里面说的其实还是比较笼统的,也就是说我今天早晨花了20多分钟,时间要半个多小时来讲,只是我们的一些推测加上理解,这到底孔子他是怎么学东西的呢?在史记里啊,有一篇文章写的再清晰不过了。

如果大家认真看了这篇文章,仔细回味也来学习的话,那么,你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孔老夫子到底是怎么学的,我们和他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先看一看原文啊,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这篇文章出自史记,是孔子世家的一篇文章,就是写孔子的传记啊,它和本纪不同,本纪指的是皇帝啊,高祖本纪,秦始皇本纪啊,但除了本纪,那另外一个比较上台面的就是世家了,比如说吴广陈涉世家,项羽世家,这些都说明司马迁对孔子是非常推崇的。

他把孔子列入世家来描述,仅次于皇帝,因为孔子没法和皇帝划等号,但是孔子的地位历来都是帝王师,不得了的。

先白话文来翻译一下就是孔子啊,向师襄子学琴古琴学了十天,仍然没有学新曲子。

师襄子就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你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是还没有掌握方法。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学会弹琴的技巧啦,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这时候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

就是说我只是弹的听起来像了,但到底它表达的什么意境,我还没有掌握,还不行,我还要继续学习。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啦!

孔子说,我还没有真正掌握,因为我不了解这个作者是谁,这是谁做的这首曲子,为什么那么有吸引力,有震撼力呢!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

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个人皮肤深黑体形硕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谁还能撰作这首乐曲呢?

师襄子听到后啊,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老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么说的,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大家看到了没有?孔子学琴,哪里是只是会了那么简单。

不但要弹起来像,而且要知道到底是曲谱是什么,把它弄清楚弄明白了,知道方法,知道技巧,熟练掌握。

这还不行,还要了解它的意境,它到底能够谈出什么样的意境?就像我们读文章一样,你只是把它读出来了,一点感情没有能感动人吗?

你只有理解了它的意境,那么你才能弹出它的意境,真的,你能多大的理解度你就能有多深的呈现,你连知道都不知道,你何来的呈现?那是不现实的。

只了解这些就完了吗?也不是。那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做出这首曲子来呢?

这就厉害了,想一想我们听的一首歌好听,能够在没有背景的情况下,根据曲子本身,歌本身推测出来这首歌是谁写的,谁谱的曲子,那是什么概念?可以说是神交啊,心灵相通了。

也就是说,跨越时空的长河真的就像我说的似的,我们跨越历史长河,与孔老夫子跨时空对话,他是跨越历史长河,与周文王跨时空对话。

他好像看到了周文王音容笑貌和他在交流,他就是在那种情况下有感而发作的这首曲子。

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真的不是说表面上会了就算完了,而是要通过笃行,不断的琢磨,反复练习,才能把事物本身的规律内化于心,做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使得自己能够进入更高的境界中。

这其实也是告诉我们,不要贪多求快。

我一天看一本书,我一年看它几百本,我一天听几个专栏,我一天怎么这么样,这些东西好不好?比不学肯定是好的,首先要肯定。

但是同时大家一定记住,慢工出细活,好功夫都是磨出来的。

大家还记得今天早晨我讲的吗?其实这是华杉上讲的,我挺佩服他的,我们学论语怎么写啊?不要一口气把它看完,像读小说一样吃快餐啊,吃完了好爽,爽一爽就过去了。

而是一天一章,有的一章其实只有一句了,有的时候稍微长一点,认真聆听,仔细琢磨,积极梳理,多提几个问题。

好好的去把它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与自己相结合。

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这两天我看到我们战友回馈的时候,当有人举了例子,你比如说雪举的她朋友的例子,舒妍讲了一个故事,我就特别开心,为什么呢?

这说明你注意观察和思考了,你知道学以致用了,不管是你的故事还是你身边人的故事,不管怎么样,你都能够把它用起来了,这就比较高级了。

慎独小姑娘,大家都知道啊,她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做回馈的,态度非常认真,那我和她交流的时候,她就告诉我说:老师,我感觉自己的经验比较少,阅历不丰富,让我举例子举不出来。

我说你不要着急,首先你要有意识,知道有这回事儿,我要尽可能地学习致用,如果发现自己的故事不够啊,积累不够没关系,有,那我就举几个例子,你比如她上银行实习啊,看到有人排队的故事,那这就是很好的实例啊。

那没有怎么办呢?没关系啊,你就把我讲的知识点把它总结出来,12345,这也很好啊,不一定非得说我弄出来有多好,看起来我有多厉害,多牛逼,不是这样的。

君子求诸己啊,我们学东西一定是为了自己的,你把你自己照顾好了,别人也因此受益,能够兼及别人,而不是我学东西就是给别人看的。

昨天秋艳和土芳都说:你看我也每天听啊,我也每天做,但是由于没有什么新东西啊,感觉好像跟大家一样,因此我就不发了,我说这种思维是不对的。

看起来一样的东西,为什么不同的人学习的效果不一样呢?这是因为每个人的阅历不同,思维不同,出发点不一样,看的点也不一样,你会发现纲是差不多的,但里面的血肉就完全不一样了,你的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

所以啊,我们千万记住不要和别人比,如果比的话也是向人来学习,互相促进和提高,而不是比你看他比我好,我感觉到丢人,我比他好,我怎么骄傲,没有必要,这是不对的。

我们在读孔老夫子的这些语录的时候,如果能够向孔子学鼓琴,就是文王操,这篇文章一样,达到他的这种境界的话,那么你一定会怡然自乐,开心的不得了[呲牙]。

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孔老夫子,他是在这种情况下,怀着这种心情说这句话的,这句话正中我心,与我高度契合,就感觉到自己和孔老夫子心意相通了,那是什么感觉?

我可以说好的不能再好,真的。

当你真正能够理解了,认可了,潜意识里深度契合了,那么你在做起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毫无挂碍。

你就会发现你做起事来,浑身充满了力量,浑身充满了喜悦,佛家来讲叫法喜充满。

这个时候那效率,那效果是你想象不到的。

好了,我用了20分钟的时间给大家读了一下,孔子学鼓琴的故事,并且加以解释和解读。

希望真的能够帮助到大家,学习这个东西,就是学和习,学是效仿,习是练习复习,养成习惯成为自己的。

也就是学到手,而不是做样子给别人看,哎呀,太好学了,一天到晚学不停,就是看没长进还那样有意思吗?没意思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