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第三代传人的红尘记
文|yoliyoli李大七
听闻要去探访武馆,我就按捺不住了。那可是武侠小说和古装剧里才见过的地方。
武馆该是什么样子?一番无厘头地脑补:正门旁一定要有参天的大树;梁顶挂着大大的牌匾;走进院子,百八十个壮汉齐齐扎着马步… …
最最重要的是,这武馆要是设在不易寻到的地方,才有世外高人的样子。
谁知道拿到地址,竟然是在滨江江汉路上。这条路人来车往的,竟不知道还藏着一家高手云集的武馆——修明馆。
修明馆,始创于2014年,土金大运转换之时。
落户的大厦与周边一众写字楼并无区别,甚至有些年代久远的陈旧。电梯直上6楼,一开门,像是穿越到了香港八、九十年代的老楼。循着光看去,右侧长廊尽头的门两侧挂着大红对联,门顶的木牌赫然写着:修明馆。
修明馆虽说是武馆,却是文武皆修。
论武,咏春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大成拳、游龙功任君挑选,教学师傅皆是正派传人,自幼习武,用涵泷师傅的话来形容,就是“根正苗红”。
论文,品茶、习琴、射艺,无一不能,即便是天南地北的闲话也欢迎。
只看入口,我暗自生疑:这方寸之地怎么容得下来学徒们大展拳脚?
可进门上楼梯,一看前厅陈设,就知道里边大有千秋。先前真是多虑了。
趁着主访人涵泷师傅还未到,我和草蜢观察起武馆来。前厅乍一看有种误入酒家的错觉,台子上却煮着一壶白茶,八卦钟下供奉着长髯关公像。
木工室不对外开放,几位师傅没事儿就待在里边打磨物件。再往里又要下楼梯,正对的是练功室和茶室。楼梯另一侧是射箭区,供人娱乐,胖师傅还应邀秀了一把箭术。
除了馆内,楼上专设古琴室,作习琴之用。
如今处处玄机的修明馆原不过是土坯。暂不说软装陈列,仅大框架的从无到有,就需要精密的测量和计算,极其考验设计师的本事和耐力。
听闻从草图到落成,修明馆装修了一年有余。
射箭区装修前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惊喜于屋里的重重设计,我们乐得倾听涵泷师傅讲修明馆的小故事,因为这馆内的设计大多出自他手笔。
作为建馆人之一和主设计人的涵泷师傅,想让修明馆不只是徒有其表的花架子,而能处处体现修明馆的理念。
“修明,即修身明德。我们希望挖掘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身心修养的方法。这是读书人的武馆,也是原创品牌中式运动生活馆。”
茶过三旬,涵泷师傅到了。
一身深紫棉麻袍子衬着白色长衫,斜带一顶黑色礼帽,初见彬彬有礼。出乎意料,他既不像文人的清秀文弱,也不似习武行家的气势凌人。
涵泷师傅的故事其他文章也多有涉及,不外乎在腾讯、阿里巴巴从事视觉设计十年,是腾讯、阿里巴巴咏春派创始人。
他自小酷爱看武术,拜师学习咏春拳的日子,涵泷师傅记得很清楚,是06年12月28日。这一天,他正式成为叶问第三代传人。
拜师旧照
师父家,就是涵泷第一次接触到的武馆。在师父家习拳,不需要身着统一的练功服,没有代表派系身份的物件。
但最早的中国功夫就是这样,没有现在大家看到的那么光鲜亮丽,也没有那么多的形式感,只有一个内容。
而武馆的经营和运营也有它的历史性和时代背景。为什么老话说“从文不从武”?明末清初,武行的地位是底下的,平民家闲着的汉子去做保镖、押运。本事再大的要不自己开武行,要不被有钱人家养着当师傅,还受人敬重些。
现在开武馆,或者说习武,自然不是强调它的格杀性。“强生健体和文化传承。这是最现实的。其次就是爱好了,习武能够自卫、搏斗,这一层面看有一种神秘色彩,但其实也不神秘,和搏击类的体育运动一样。”
14年7月,涵泷辞职全身心投入修明堂设计。
修明堂的正门挂着一块牌子,摆在显眼位置,大概不比寻常。说起此牌,涵泷侃侃而谈,却不是吹嘘功绩。
“这个牌子,要想清楚它代表什么,我才敢拿,因为它是有责任,有义务的。我们中国人讲厚德载物,如果德不符位,你承不住。拿了,就是借了一种精神,别人看到的是对继承这种精神的崇敬。有些人为己谋私,传歪了;有些人只把它当一种名气,传不下去。所以说,拿这块牌子,第一要敢拿,第二拿了就要把事情做好。”
看到这,若以为涵泷师傅是那种不苟言笑的老派之人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要我来形容他,三分大将之风,三分戏谑人生,还有四分看不透说不清道不明,总之甚是有趣。
涵泷师傅能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比如我们问及茶室的摆设是否有讲究?他一脸严肃:“对对对,我们这里布了个风水法阵,坐在这里的人都能心平气和地喝茶,都能生活和顺,家庭和睦,财源广进,布了这么大的风水法阵,啧啧啧,真不容易。”唬得我和草蜢正襟危坐。
又比如问摆件,他答:“这些每个都有故事,你可以随便挑一个,我把后面的故事讲给你听。”我挑了前厅的大钟问,涵泷师傅愣了三秒,答:“你问了个最没有故事的东西,那是淘宝搜来的。”
... ...
涵泷请师父到阿里巴巴教学闲下来的功夫,几位师傅喝着闲在泡的茶,一通鬼扯。
涵泷师傅还拿出他跟徒弟一道拍得逗乐视频给大家围观。但武馆的营生,是不如意的,比最坏的打算还差上20分。
叶问打响了咏春的名号,有人闻名而来。但学形意拳和八卦拳的人很少,学太极的人也变得很少,说到底还是因为不了解。
比如太极,它被公园的大妈大爷瓜分了;被学校的体育老师瓜分了;被林立的太极师傅瓜分了。普及确实是好现象,但是,太极简化成了太极操的模式。很多人练了很久练不到真东西,很多人以为练到了真东西,也不全面,咏春也是一样。
国术传承岌岌可危,凭一人之力如何力挽狂澜?“消极的热情,悲观的积极”,涵泷师傅如是说。
末了道别,涵泷师傅仍开着玩笑:“我们这都是有功夫的人,进来了轻易走不成的。”我也顺势接话:“我敢来自然也有两把刷子,别逼我现真身。”
……
临走我特意多看了眼牌子,只觉得沉重。“别人笑我太闲散,我笑他人看不穿”,瞎改了疯癫两字,不过用来形容匿于红尘武馆里的众人,真是再适合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