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刀锋》(三)
第二部,1~4章
终于,等不够两年,伊莎贝尔两母女,去法国巴黎度假了,得到了她们的舅舅和弟弟豪爽的接待与安排,连续不断的宴会、舞会,购物,添置服装等等,不由分说的安排高级佣人伺候。艾略特是暴发户,有的是钱,他不能让姐姐和外甥女丢自己的脸,他甚至谎称姐姐是已故大使的遗孀,其实艾略特的姐夫生前只是一个普通外交工作人员而已。
主要的是,伊莎贝尔可以和分别差不多两年的拉里见面了,拉里还特意来码头接她们,还张罗叫出租车送他们去旅馆。可是也去接风的艾略特不屑拉里的这一切,他已经安排妥当,而且是高级别的接待接风,他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觉得拉里多余,言下之意拉里碍了他的事,心中希望拉里尽快离开他俩母女。耐不住外甥女对拉里的钟情和热烈,姐姐的稳重懂礼数,艾略特也无可奈何。
艾略特对姐姐一提到拉里就恼火,说这小子不识抬举,站在美国人的价值观,硬觉得拉里游手好闲,不思进取(换言之就是不会赚钱,不去追求物质享受而已)。
女朋友漂洋过海终于来到面前,拉里这两年如何生活,也不能再隐瞒了。有一日,两个恋人吃完午饭后,拉里终于大大方方的带伊莎贝尔参观他来巴黎以后一直呆的住处,那是一个低档的旅馆公寓,相当于现时中国大城市的城中村,在艾略特的外甥女看来毕竟条件也太差了。因此这对年青男女展开了一场价值观的对话。
拉里每年不工作约有三千美元的抚恤金,却比当时巴黎不少中下层的人还富裕,他这两年用一半的抚恤金就可以如此自由的生活,自觉挺不错。且他还有一定的积蓄,他每日饶有趣味的体会法国巴黎普通人的生活,并拼命的读书学习,台面就有一本希腊字典,还学希腊语呢,其实在语言方面,特别是法国语言,他已经相当出色了,他在契而不舍的追寻洞悉人生的精神世界,探索那些历史上大师们也讲不清道不明的众说纷纭的理论或人生价值观、人活在世上的意义。他也看不起艾略特,讨厌那些装腔作势浪费时间的无效社交。伊莎贝尔,仅部分认同他的观点,也不反对他的追求,但她有底线,伊莎贝尔养尊处优贯了,对上流社会的生活总有点不舍,作为女人,他虽然很爱拉里,但她与拉里结婚后就有生孩子、教养孩子等一系列正常人都要面对的诸多家庭生活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经济为基础。她直白,拉里苦苦的追求,看不见摸不着,很不实际,与美国当时生气勃勃的国家建设复兴格格不入,等到她的爱人拉里所追求的精神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并对社会有实际贡献和作用时,不知要到猴年马月?她直言,如果拉里现时已经努力工作了,也是现在这三千美元的收入,她愿意给他洗衣服、煮饭、和他一起熬、一齐捱,从现在开始积极参加工作,以自己和拉里的聪明才智,总会熬出头来,比拉里现在这样虚无缥缈有盼头得多。
啊!
这是两个年轻人思想、价值观的碰撞。
这是战后欧洲与美国的差别,态势的不同,价值观的差异。
——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