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稿变现! 读书笔记——茫茫时有光觅书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可以正常的话,为什么要快乐呢?

2020-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曼曼的行李箱

1985年,珍妮特出版了她第一部小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以下简称《橘子》),荣获了英国惠特布莱德小说首作大奖,更是被翻拍为影视作品,一时间名声大噪。

《橘子》的故事是以主人公珍妮特的成长为主线,穿插了很多由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改编的情节,也引发了各位读者对作者真实生活的各种质疑。时隔二十六年后,作者的自传小说《我要快乐,不必正常》出世,将她生活里的种种“不正常”的一面向我们娓娓道来。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这本书引发了国内外网友的强烈共鸣,豆瓣评分甚至高于其处女作《橘子》。而标题里的“正常”和“快乐”,在书里又有怎样的定义呢?一起来看看吧。

1.

温特森太太没有孩子,她想收养一个男孩,却错养了一个女孩。没有办法,她只好把买了的男孩衣服套在了女孩身上,并把此后生活上的种种不顺归咎于选择了“错误的婴儿床”。

温特森太太是古板且强悍的一名女性,信奉基督教,藐视那些在文坛上赫赫有名的女作家,认为她们是一群耽于性事的波西米亚人,无规无矩,不事生产。温特森太太的丈夫是名参加过战争的退伍军人,战争带给他心灵上的摧残,使他常年无法直面内心,而对太太百般听从。

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被领养的珍妮特长大了。向往自由,不受拘束的珍妮特常常站在温特森太太的反面,据理力争地辩论,像只不受控制的兔子,气不过的温特森太太便将她关在门外,不顾小珍妮特忍饥挨饿,受冻受凉,直到她承认错误。

次数多了以后,小珍妮特学会了如何向不讲理的温特森太太示弱,用表面上的乖巧懂事来掩盖一直躁动不安的内心。她坚信,没有人爱自己,而自己也亏缺爱的能力。

直到偶然间,她与书籍结缘。书是载着小珍妮特飞往安全与自由的一块魔毯,她汲取书中的养分,而书也保护她,温暖了珍妮特整个童年。

多年以后,已经成为作家的珍妮特再回想起那段时光,她写着,

“小说和诗是药剂,是解药。它们治愈的是现实对想象的撕裂。”

温特森太太反对珍妮特读书,但这并没有难倒聪明的小珍妮特,她把书籍偷偷垫在了床底下,和温特森太太做着斗智斗勇的游戏。但随着书堆积得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还是被温特森太太发现了。

怒不可遏的温特森太太把搜刮出来的所有书籍如垃圾一般扔出窗子,朝堆起了一座小山的书点起了一把火,纸张顷刻间被点燃,熊熊烈火燃烧着书籍,也燃烧着珍妮特的心,而珍妮特心中最后一丝希望也随书本化为灰烬。

此后,珍妮特沉默了很久,她忽然意识到,即使温特森太太烧光了所有的书,可它们永存于自己的心里,她要带着它们逃离这糟糕的生活。

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后,她驾着车来到牛津大学,起初总是碰一鼻子灰,但在珍妮特锲而不舍的努力和存储的海量知识下,她终于获得了那几乎改变了人生的录取通知书。

虽然大学生活并不如她期望的那般好,大学老师也有迂腐教条的一面,但勃朗特姐妹、乔治·艾略特、简·奥斯汀等等文坛女作家给了珍妮特想要成为作家的信心。

她在这条路上驰骋,从未回头。她决心要摆脱家庭的桎梏,于是再没回去,也再没见过温特森太太。

2.

如果说温特森太太仅仅只是反对女孩子读书,那么被严令禁止的就是“发生性关系”,尤其是“和同性发生性关系”。但不巧的是,珍妮特喜欢女生,而且书里提到的就有四段恋情。

第一段恋情发生在珍妮特的十五岁。圣洁的教会上人们吟诵着爱,底下的女孩偷偷亲吻着珍妮特,一下子点燃了珍妮特内心欲望的小火苗。

然而这段感情还是夭折了,在女孩来访珍妮特的那个晚上,温特森太太举着手电筒向相拥而眠的女孩们照去,刺眼的光束落在两人脸上如同车灯带来信号。但对于女孩们来说,那是世界末日的信号。

被发现的后果很惨烈,两人被迫进行驱魔仪式,却遭到了珍妮特的激烈反抗。在同性相爱而不被了解和支持的年代,人们只能用魔鬼附身来解释一切。

魔鬼确实存在,它在人间,却不在女孩们的身上。虚伪的不是相爱的女孩们,而是天天唱着爱的教会,它告诉人们要去爱人,却又唾弃爱自己的同性。

最后,女孩放弃了,珍妮特的火苗熄了。这一段恋情的磨灭给珍妮特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后来的几次分分合合的关系中,珍妮特总是不安,总是慌乱,一步步的成长虽然让她的心慢慢强大,但是碎过的地方却始终留有裂痕。

哪怕被人爱着,有了足够的安全感,她仍旧认为,

“学习爱永远不迟。但它令人害怕。”

3.

书里的文字一度让我心碎。那些来自原生家庭的创伤、社会冷漠的眼光以及内心自我认知的迷茫让珍妮特处处显得“不正常”。

但珍妮特却从没停止过做自己。文字里,那些来自寄养身份的卑微,没有挡住她自由绽放的渴望。纵使自己历经千辛万苦,重重关卡找到的亲生母亲,也不过是给心心念念的小时候给出了交代。她不属于温特森太太,也同样不属于生母,她只属于她自己。

她在文字的世界里一边剖解自己,一边治疗自己,最终成为了现在的珍妮特。

在书籍的封面,我们可以看到原本的英文标题是“Why Be Happy When You Could Be Normal?”翻译过来应该是“我要正常,不必快乐”。然而读完整本,能够发现珍妮特所做的一切都是朝向快乐。因此,中文版的标题就变成了“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到底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划分为“正常”呢?难道那些让人快乐的事情都“不正常”吗?关于“正常”这个词,百科里有着这样的解释,

来源于搜狗百科

很多事情并无对错之分,只有多少之分,以前被认为是“不正常”的行为,到现在也都能被慢慢接受,变成了“正常”的行为。

珍妮特在书中写到,有时候你需要冒险,才能做出能够改变人生的事情。我们带着满怀的热血投入,但这个过程并不会如此顺利地如我们所愿,也许很痛苦,也许会失败,也许会让人一蹶不振。

“这时所有的懦夫跑出来说:“瞧吧,我告诉过你了。”其实,他们什么都没告诉你。”

他们什么都没告诉你。这个世界永远都消除不了带有偏见和自以为是的人,矛盾和冲突会永恒存在,但,你大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做你热爱你快乐的事情,只要不伤害到别人。

人生永远都有再一次的机会,装上行囊,就可以再次出发。

听起来有些鸡汤,如果它能让你更有勇气,更加坚定,那么也是有营养的叭!

何老师谈网络暴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