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读书,我没让自己死在平庸里
我想说的读书不是博览群书,不是学富五车,是活在体制内的义务教育的读书。换言之,上学。
-1-
我出生的地方在北方一个偏僻的村庄,有穷山没恶水,擅长出文盲。
7岁那年,我以年龄太小的理由被拒绝在学校门外,在同龄孩子都能上小学的年纪,我上了学前班。
我妈小学文化,最常对我说的话就是:知识改变命运。
那时候啊,我特信这句话,不曾知道改变一个人骨子里的命运好比让这穷乡发达致富奔小康,政治老师告诉我社会主义社会倡导先富带动后富;历史老师却没告诉我一百零八好汉可以活在当下劫富济贫。
这个社会弱肉强食,我从上学那一刻就背负着极其重的功利性,改变命运。
从小到大的读书历程里,我似乎都被困在这句话里,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我把读书当做我的使命,我的爱好,我生命的全部。
我调动脑细胞背文言文,解枯燥的数学题,我把成绩当成我青春的标杆,排名高就暗自高兴,退步了就暗自吞泪,都是暗地里,因为改变命运也是在暗夜里闪着微弱的光。
我从什么时候起变成泄了气的气球,成了蔫吧的发黄菜叶。大概是那幅中学时的漫画作文告诉了我答案。
图很简单,四个孩子赛跑,各自有赛道,却准备了不同的交通工具。起跑线看似相同,却有如云泥之别。
我耳朵里开始被灌输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我甚至有点埋怨我妈,怎么能让我寄希望于知识改变命运?
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读书虽然还没有让我富起来,但她让我站起来。
-2-
很多人说读书的人灵魂里有香气,与众不同,藏着独特气质。
但从目前来看,我的灵魂里应该藏着清水煮白蛋,没有什么高傲独特的优质,只是比同龄人多了一颗鸡蛋,熟的。
说起同龄人,惠子是和我一样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号召里开始读书的。
我们都是穷乡里的孩子,都一路追随一路学习,从1:1000的地图上找不到的乡村读到标着红点的省会城市。
惠子刚毕业那会儿告诉我她暂时在收费站工作,边考证边找工作,很辛苦啊,长舌妇们会在茶余饭后指点着惠子的母亲说读书没用,还不如早点进社会赚钱。
在我眼里的惠子是不同的,她很喜欢读书,一本正版书的价格在30元以上,惠子不舍得花钱买正版,所以她的书柜里整整齐齐排列着许多盗版书,都被她翻得出了毛边。她在收费站工作闲暇时间会读书,那些看似不能换银子的方块字让她站了起来。
和她一起工作的小姑娘会边涂廉价的粉底边笑惠子看书有什么用,还不如趁早勾搭一个过路的司机。惠子默默地翻开一个人的朝圣。
我不会把惠子后来在教育机构工作的事情完全归功于读书,但也不否认。
因为一个人内心真正的知足不是吃饱穿暖,而是思淫欲。
当我参加了儿时玩伴的婚礼时。
当我看到同龄人抱怨家庭纷争时。
当我听说曾经那个和我关系很好的女孩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时。
当我见到那个我曾暗恋的男生,此时开着拖拉机趿拉着鞋叼根烟。
我突然庆幸,还好我选择了读书,选择了让我重新认识生命的机会,而不是跳出一个穷乡又踏进另一个僻壤。
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我没让自己死在平庸里。
-3-
在我看来,一本好书的定义是不同身份的人看了都会和书中的人产生共鸣。就像我爸看《平凡的世界》时被少安作为长子的担当而感动,而我却因为少平的渴求知识而泪目。少平那么渴望读书,渴望冲破命运的牢笼。
就像作者所说: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对于生活理想,应该像教徒对待宗教一样充满虔诚与热情。
前几天在和一位高一年级的学姐演讲,学姐很优秀,在我期待着发干货的时候,她却说:你们首先要多读书。看似很俗的话,却是让我们最低成本的进步。
不论什么书,专业课的,非专业的,帮助你升学的,排遣寂寞的,每一个方块字排列组合闪进你脑海里的那一刻就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三毛曾在《送你一匹马》里谈:
读多了,容貌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看过的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常听人随口说,拓芜的白话写得顺口,天文天心丁亚民只是才情,却没有人心平静气地想一想,这一群群文字工作者,私底下念了多少多少本书。
天下万事的成就都不是偶然,当然,读书之外,那份生来的敏锐和直觉却是天生的,强求不得,苦读亦不得。
念书人,在某种场合看上去木讷,那是无可奈何,如果满座衣冠谈的尽是声色犬马升官发财,叫那个人如何酒逢知己千杯少?
凭借读书改头换面的大有人在,目不识丁发家致富的也比比皆是,我妈告诉我的读书改变命运的使命太沉重。但我知道,这是我与众不同的唯一途径,没有捷径。
在二十出头的年纪,我还没有多优秀,但我感谢读书,让我走出小小的村庄,让我摆脱狭隘的世界观,让我懂得,生命有很多可能。
我没变得多高尚,但却不再平庸。
我是九北鱼,写走心的文字,感恩阅读喜欢就评论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