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教语文,浅悟人生
2022-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佘_冬冬
每一堂语文课在不同的老师授课时,都不会有雷同的效果,原因就在于语文课不仅基于知识,更与阅历相关。每一位老师的人生经历决定着ta对文本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解读。肖老师的课,在很多听课老师、知己好友的评价中,都出现了同一个意思,即课如其人。我想这是对课的赞赏,更是对人的高度认可。
读肖老师的课堂实录,渐渐地悟出了“浅”字的含义。
他的浅,是基于学情的浅。《语文:深深浅浅之间》收录的大多是七八年级的课堂。尤其是七年级的课堂,肖老师关注了学生的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揣摩人物心理,感悟作者情感,学生在实践中得出真知,这种反推式的教学比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实践得出的结论更容易理解,这样的方法也容易得到迁移。
每一次课堂,每一场闲聊,都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然后默默调整自己的教学流程。我甚至怀疑肖老师的课堂是随机生成的,并没有提前准备。这样的课堂,浅浅地入,浅浅地出,而这中间曲曲绕绕,让学生不自觉地就沉浸在了知识的海洋里。
他的浅,是基于生命的浅。
这些年,“生命语文”一词不时在耳畔响起。单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语文是服务于生命的,语文课也是兼容了生命课堂的。看这本书,无数次想到这个词语。在《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里,肖老师唤起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提醒父母别忽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在《老王》、《猫》等课文里一次次直面生死,让人性中的善与恶充分暴露出来……这些发自生命的思考,也是肖老师人生经验的体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