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老的“觉悟”观学习如何看见自己的心
每天清晨的阅读是我最惬意的时光,静静的,空气中流淌着慵懒而舒适的气息,靠在床头,手捧美文,那种自在悠闲的感觉,真的让人感觉自由自在、幸福无比。
一直很喜欢林清玄的文章,觉得他的文章充满了禅意,在平凡生活中以小见大,充满哲理,发人深省。
林老在《“觉悟”就是学习看见我的心》中写道:
有一天,我在报馆里等待看样刊,无聊的时候就翻开了一本书,开篇第一句话说,“到了30岁的时候,要把全部的时间用来觉悟。如果到了30岁还没有用来觉悟,就会一步步走向死亡”。
我当时很震惊,因为那会儿我已经过了30岁了,却完全不知道觉悟是怎么回事。我开始思考,什么是觉悟。不久之后,我辞掉了所有的工作,到山上去闭关,去清修和思考,开始走进佛教的世界,清修持续了3年,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的作品中有了很多关于宗教的元素。
3年后,我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很多领悟,明白“觉”就是“学习看见”,“悟”是“我的心”,所谓“觉悟”就是“学习看见我的心”,因为心恋红尘,我决定下山。
这段文字我反复咀嚼,尤其是那句:“到了30岁的时候,要把全部的时间用来觉悟。如果到了30岁还没有用来觉悟,就会一步步走向死亡”。
30岁,大多数人都在为自己的小家、事业忙碌拼搏,不要说用全部的时间用来觉悟,有多少人能够抽出哪怕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觉悟呢?
别说30岁,40岁、50岁、60岁,有多少人倾其一生都在毫无意义的忙碌中走过一生,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抽出时间觉悟。
我们整天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上忙碌纠缠,早晨起来的时候,发现糖或咖啡没了,要喂猫喂狗,要洗漱,要化妆,发现衣服皱了要熨平。
家庭、工作、老人、孩子,简直忙得团团转。
或许有人会说,人人不都是如此生活吗?难道不要上班赚钱,不要养家糊口,不要孝敬老人吗?
but,正因如此,我们才要从繁忙焦虑的生活中抽身出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用来向内关照,扪心自问,生命的意义何在?
林老用三年的时间闭关清修,领悟到:“觉”就是“学习看见”,“悟”是“我的心”,所谓“觉悟”就是“学习看见我的心”。
也许有人会问,有必要这么矫情吗?心就在那里,还用刻意去看见吗?
我所理解的,学习看见我的心,这里所说的心是心性,它是一种内在的、充满智慧的、宁静安详、自由自在的存在。
只有向内求取,真正修行过的人,才能慢慢感悟到其中的奥妙与快乐。
或许有的人从来没有向内关照过,也不了解心性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的心早已被繁忙、焦虑、竞争训练有素,习惯了奔波劳碌,只要一空闲下来,便会觉得无所适从。
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在一个舒适宁静的环境中禅坐,让心静下来,安定下来,不必焦虑,不必烦躁,不必有罪恶感,让心在舒适宁静中安住,让自己放松放松再放松,给疲惫的身心放个假。
往内观看需要时间,需要耐心,当你摒弃嘈杂,将自己置身于禅坐的宁静中时,你会越来越能安住其中,越来越有定力,也就越来越能看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