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要活在当下
想起高三读书那会。
每个同学都在高考倒计时的紧迫感下艰苦奋斗,斗志昂扬,为了大学和理想,每个人都很努力。
试卷犹如雪花般偏偏地打在脸上,双目游梭与各类题海之中不可自拔;练习册堆积如山,桌子晃一下似乎就要坍塌下来;课间休息的时候都能安静地一根针掉下都知道;走过讲台,粉笔灰瞬间能让你的脸庞朦胧起来。
当有一天老师发现班级整体成绩下降了,差距被某个班拉近了,这个时候老师往往会煮好一锅浓浓的鸡汤端上讲台,这个鸡汤就是:
同学们,高考只剩不足xx天,只要高考结束了,你们就解放了。
这个鸡汤如此有营养,见效如此之快,似乎每个人喝完之后马上精神抖擞,立刻奋笔疾书,听课效率就像火箭般蹭蹭往上涨。
每次同学们歪头耸脑,这个鸡汤一下胃就立竿见影,屡试不爽。
于是靠着这个鸡汤终于撑到了高考结束,qq签名立即感叹一声“解放了啊”。
怀着解放的感觉终于来到大学,然而真的解放了吗?
依稀记得在大一上学期的某一天,老师布置了大量作业,我心情沉重地背着沉甸甸的的书包,面对第10层的寝室,刚走上台阶时,突然想起了高中的那个鸡汤,立马冒出了一句话:这鸡汤可真毒!解放在哪里?”
“不管报告怎么写,反正最后汇报的时候,老板能满意就行”
“这个产品方案还得再改改,总是觉得哪里不对,这个方案最终通过大家的评审才行呐”
“这个月kpi是新增用户达到1000,不管用什么手段,只要完成这个目标就行了”
后来我们工作了,慢慢养成了这样一个思维习惯:盯住那个结果不放
因为这是职场生存法则:结果导向;
我们越来越清楚老板的需求是什么,客户的需求是什么,领导的需求是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驾轻就熟。
也因此为了最终的方案,你不知道熬了多少夜,修改了多少次,花费了多少时间,除了自己没有谁会care这些,北上广根本不相信眼泪。
你只需要听到老板那掷地有声的一句:
pass!
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为了激励自己,我们往往会说这些话:
只要这个项目结束了,那就解放了;
只要这个产品上线了,就开始享受假期吧;
等这个活动结束,应该可以轻松一段时间了;
这些声音一次次地激励我们眼下的痛苦是暂时的,美好的未来即将来临,不断向前冲吧。
每次这些声音的响起就像给自己打了一针兴奋剂,让我们瞬间激情澎湃,热血十足。
然而你没过多久就会发现你的内在会狠狠地给你一记耳光
这个项目刚结束没多久,短暂的乐趣还没消逝,马上给自己制定一个新的计划和目标;
然后你又会狠狠地给自己扎一针,安慰自己。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不对:
因为高中的那句鸡汤,我错过了高中美好的校园友情,我错过了欣赏高中图书馆的笔墨书香,我错过了感受校园中的花香鸟语;
因为工作的那针兴奋剂,我错过了感受方案制作过程中和同事的美好交谈、我错过了感受加班熬夜时那昏暗的灯光,我错过了感受评审会议上大家剑拔弩张后的和颜悦色。
我错过了太多太多。
校园仍然可以回去,但鸟语花香、笔墨书香的感觉再也找不到了;
方案仍然可以熬夜再写一次,但交谈的那个人,那盏灯早已变了;
我们似乎很痛恨当下,期待那虚无缥缈的未来,每次那个未来来临时又会给自己制定更高的计划和目标,然而在一次又一次期待未来的过程中,我们总是错失美好的当下。
我们总是有一种错觉:痛苦是长久的,乐趣是短暂的。
因为我们没有进入到当下
为什么你总是无法进入到当下
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再到独立自主地生活,贯穿我们一生的思维能力一直在增强和巩固,它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推理分析、逻辑计算。
生活中的每一刻都离开不了思维,就像空气一般,没有它,你将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以至于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异就在于思维,不同的思维塑造了不同的我们;
然而人类过于重视思维,却忘记了感知自我;
别人一句气话,你就像原子弹爆炸一般暴跳如雷,瞬间想到的就是和别人干起来,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为情绪的奴隶
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你回家后就开始沉浸在虚拟的游戏世界,浑然不知是孤独和寂寞支配着你;
我们被各种标签束缚着,比如你是医生,你的一生就应该在医院救死扶伤,而没有考虑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工作毕业后就努力挣大钱,娶个好媳妇,可能没有想到自己适合单身主义,或者同性恋。
这是思维告诉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我们有个错觉就是以为思维就是自我。
其实这个思维自我就是藏在我们身体的小我,而我们却浑然不知,是它在支配着我们的人生!
但小我并不是真正的自我,小我经常隐藏在各种名望、成就、习俗等意义之下,真正自我总是被小我所遮盖。
试想一下,现在让你的脑海放空,什么都不想,专注自己的一吸一呼之间,你可能很难坚持几分钟。
现实情况下你的脑海中总是嗡嗡地充斥着各种声音。
当你还在工作的时候,脑子中却想到假期怎么安排;
当你还在学习的时候,脑子中却想到是刚刚的游戏怎么没有通关,应该再玩一把;
你看,我们总是无法集中让自己的大脑停留在当下的任务中,思维总是让我脱离当下。
所以其实80%-90%的思维都是无用的,重复的,甚至是有害的。
那为什么我们总是有那么多思维,思维是如何产生的呢?
有了需求和欲望,自然就有思维了。试想一下,当你还在婴儿时期,你知道什么叫努力工作,什么叫考个好成绩吗?你根本不知道,你只是知道饿了就吃,不行就哭。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成人,我们的需求与欲望不仅仅停留在学生阶段的考试成绩,我们要努力求职,买房子,买个车。
你看所有这些都是需求,这些需求其实就是问题;
而正是因为有了问题,我们大脑才无时不刻需要思维,只有思维才能解决问题,思维才是问题的救世主!
最终我们便得出了结论:问题即思维;
所有的紧张、愤怒、恐惧和害怕 这些情绪都是问题带给我们的产物,只要问题一直在,那么我们的思维就不会消失;
问题的本质其实是现状与理想的差距,这个差距之间横着一个桥梁叫做“时间”,没有时间就不会有所谓的问题,自然就不会有思维了。
失去家人之所以让你痛苦,是因为你抗拒当下,追求已经逝去的理想生活,这是思维投射在过去;
等到高考成绩期间之所以你感到焦虑,是因为你抗拒当下,追求还未到来的最终成绩,这是思维投射在未来;
进入到当下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了。
所谓进入当下就是保持对当下那一刻的觉知,包括身体的觉知,情绪和感受的觉知、其他万事万物的觉知;
只有进入当下,时间不复存在,小我也就消失,我们才能窥探到本体,也就是最原始的我,就像刚出生的宝宝一样,天真可爱,咧着嘴嘻嘻地笑着,无忧无愁,保持着当下所有的觉察。
这个时候你的状态也许就是这样:
洗碗的时候感受着细细的水流,油腻的碗盘、谈笑风生的家人们,每个当下的细胞都在身体里跳跃着;
上课的时候感受粉笔飞扬的老师、像兔子般树立的耳朵,聚精会神聆听的同学,沉浸其中;
其实这些场景特别像是看电影玩游戏,那些时刻其实我们也是进入到了当下。
所以进入当下的关键特征就是忘乎时间,忘记当下之外的任何事物;
也因此,进入当下后,之前所有的情绪和痛苦都会神奇地烟消云散;
结尾
进化心理学似乎也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我们总是痛恨当下,追求无尽的需求和欲望;
因为在老祖先看来如果我们总是沉浸当下,没有一丝痛苦,那么我们便没有动力去探索和追求更崇高的理想和目标,比如获取更多的猎物,建造更坚固的房屋,这显然不适合我们人类的生存和繁衍,进化的基因断然拒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但问题在于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和远古祖先时代大大不同,我们的需求和欲望已不仅仅局限于生存,我们更追寻幸福和快乐。
每年都有一些亲戚让我给他们家备战高考的小孩上一些“政治课”,也就是我表弟或堂弟,激励他们努力奋战,取得卓有成效的高考成绩。
如果仅仅是从激励效果来讲,我会像当年的老师一样又是熬出一锅浓浓的鸡汤端给他们;
但我没有这样做,我往往会这样告诉他们:
想象你正坐在一列火车上,你的生命就是这段旅途,你所处的高三时期就是窗外的风景,每个人生节点(高考、职业等)就是一个站点,你每次着急地看下一个站点,此时的风景便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