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882)婺源菊径村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4fc8e85da73006db.jpg)
家族祠堂,也称宗祠,是名门望族供奉与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由江西婺源人朱熹首倡,作为宋朝著名的理学家他提出,每个家族都要建立一个供有高、曾、祖、父四世牌位的宗祠。时至今日,我国南方仍保留着大量各式祠堂,成为当地宗族的精神高地。对祠堂的破坏无疑是向一个大家族的宣战,而婺源县菊径村的何氏人家却遭受过一次奇耻大辱。
2011年6月1日,村里的何兆科老汉慢悠悠地赶往村头的“何氏宗祠”,他每年都要在初夏时节编织竹器,由于祠堂里宽敞清静,那里便成了其干活的理想场地。可这天何兆科发现大门口散落着许多灰尘,便有种不详的预感,果然,当他推门进入祠堂时,正屋上方悬挂的“黄阁调元”御匾不翼而飞,其是明崇祯帝赐给何家祖先何如宠的牌匾,意为“登丞相之意,执掌天下大事”,因为何如宠做过朝廷的一品大元,他德才兼备,深得皇帝器重。
镇祠之宝的丢失令何兆科惊恐万状,他赶紧通知族人,并上报派出所,可当时村里并没有安装监控,民警经多方侦查也未找到线索,御匾至今仍下落不明,成为菊径村人的心头之痛,也让来此游览的客人惋惜不已,而这一不幸的事件或许就与菊径村名声在外有关。
南宋时期,何氏先民在大鄣山里找到一块世外桃源,它是位于群山环抱中的微型盆地,小河古坦水顽皮地绕其一周后倏然远流,形成一个大大的“Ω”。何家即在此定居,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形成山环水绕中的菊径村。附近的人都称其为“脸盆村”,而外地游客却将它誉为“中国最圆的村落”,其名气一下子蹿升起来,不断有游人专程来欣赏菊径村独特的样貌。
吸引游客的还有村里淳朴的民风。菊径村没有被大规模商业开发,仍保持着其古朴的本色。村子通过几座横跨在古坦水上的小桥与外界联系,或是廊桥,或是石板桥,还有几十根竹竿撑起的小木桥,它看上去摇摇欲坠,可村民却能挑着担子在其上健步如飞。村里没有宽敞的马路,大多是窄巷,有的宽仅半米多,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村民都很热情,你可以随便进入住家参观,或是看他们在河边洗衣,或跟他们上山挖竹笋。
也许菊径村人过于朴实,对外人不设防,才招致被毛贼惦记上了“黄阁调元”匾。七十多岁的何兆科对当年发觉牌匾丢失的一幕还记忆犹新,每有游人问及此事时,他都会面露愧色,好似其犯了过失一般。可当人们提议让他带着在村里转转时,老人都会高兴地欣然应允。
游人便跟着何兆科穿街走巷,听他如数家珍般讲述每幢古建的历史。“唉,现在的小年轻留不住,都想往城里跑。”路过一些秃废的住户时,老人便会发出无可奈何的慨叹。大山中的古村是城里人向往的人间仙境,可山里的孩子却憧憬着外面花花绿绿的世界,或许当他们走出了群山,才能察觉到年迈父母日思夜想的牵挂,方可感受到村头祠堂遥寄来的眷恋目光。
2023.10.3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a3f002d0e7b22a3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fe13c8b97158b48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ca5ecfcbedbbde0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