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挑战人性》:为人父母,做好自己,才能教好孩子

2024-11-24  本文已影响0人  博然一笑2020

天底下的父母,大部分有一个心病:小时候望子成龙,长大后却发现孩子越长越偏。

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博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教育孩子时如果感到痛苦,那一定是用错了方法。

究竟什么样的孩子,长大后才能成为父母期待的样子呢?

首先,被爱过的孩子,长大了才会懂得爱。

英国心理学家哈利.哈洛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把新生的幼猴放置在一个笼子里,里面有一个挂着奶瓶的“铁丝妈妈”和一个没有奶水但触感柔软的“绒布妈妈”。

大部分时间里,小猴子都靠在“绒布妈妈”的身边,只有想吃奶时,才会来到“铁丝妈妈”身边,但吃完就走。

从小猴子的行为可以看出,它渴望妈妈的怀抱。

孩子也一样,不管年龄大小,他们都期望获得父母的爱和拥抱。

当孩子向父母发出“求助”的信号时,及时回应能让他们有“被爱”的感觉。

只有从小被爱过的孩子,长大后才懂得如何去爱。

其次,被夸过的孩子,长大了才不会怕输。

作者潘楷文在部队任职时,曾遇到过一个有点木讷的新兵。

他很努力,但训练成绩却总是不达标。

后来,潘楷文和他细聊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从小就没有被夸过的孩子。

一开始,可能只是他的反应有些慢,但随着外人的不断否定,他好像真的变成了那些人口中的“笨蛋”。

每次碰到新的知识,他既不想学,也不愿意跟别人沟通,彻底成了局外人。

其实,孩子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强大,他们会把别人无心的一个评价,作为自己终生的标签。

一直被否定的孩子,做每件事情都会事先自我否定。

只有从小被夸过的孩子,长大后才不怕失败。

最后,被放养的孩子,长大了才勇于探索。

很多人都看过《抓娃娃》,亿万富翁马成钢费尽心血打造的高端育儿团队,实际上是对孩子最大的束缚。

在他24小时的监控下,马继业活成了“楚门的世界”。

当所有的“骗局”被发现后,孩子的人生崩塌了。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

适当的关注孩子,是人之天性。但过分圈养,则会违背人性。

父母内心的恐惧,即使捂住嘴巴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最终都会转化成孩子的压力,不断积压在他们稚嫩的心头。

只有从小被放养的孩子,长大后才敢于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托尔斯泰曾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为人父母,做好自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