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叙事治疗

2024-01-17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朵小红花呀

今天继续读《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第一篇第九部分“生命重构:教师的生命诠释”。

这部分内容提到了“叙事治疗”这个词,“叙事治疗是积极心理学非常推崇的心里治疗分支,属于后现代心里治疗方法。叙事治疗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通过叙事治疗,可以让来访者的心灵成长,对自我重新统整和反思。叙事治疗通过当事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关注和挖掘人具有积极功能的自我,强化积极面在人的生活中曾经起到的功能,将其扩充进人的自我意识的主体,并将其延续下去,达到让人运用自己的潜能自我修正、自我成长的效果。”

作为教师,如何使用叙事治疗呢?作者说,首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学生充满情感和爱的态度比技巧更重要,发现生命的意义比问题本身更重要”。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学生,能从学生的问题背后看到其掩盖的优点,并予以积极关注和发展他们的长处,激发学生身上的性格力量,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积极品质。最后,要对叙事记录进行分析和整理,同时不要急功近利,要坚持并学会等待,“在等待中守望”学生的成长。

在我看来,这种叙事治疗更适用于班主任和学校的心理教师,班主任每天都会到班级与学生接触,对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便于跟踪和记录;心理老师有时候会进行个案分析,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记录。对我这种副科教师来说,一个学期会接触几百个学生,对某一个学生的认识并不全面,不太容易聚焦在某一个学生身上,叙事治疗不太容易操作。但是,与叙事治疗比较相近的一线教师的教学日志,对我可能更实用一些,记录自己的教学历程,梳理教学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是聚焦一个学生,而是聚焦一个班级来记录,这应该是可行的。或许,我可以下学期开始试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