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薄薄的高颜值小册子,带你读懂不一样的《庄子》

2022-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香草珠儿

“终是庄周梦了蝶,你是恩赐也是劫。”一首脍炙人口的说唱歌曲《终是庄周梦了蝶》,让几千年前的庄子也不知不觉就陷入了现代人的爱恨情仇之中。

难道庄周梦蝶真的是个爱情故事吗?我们一起一探究竟吧。

战国时,有一天庄周在⼤⽩天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梦见⾃⼰变成了⼀只漂亮的⼤蝴蝶。这只大蝴蝶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翩翩起舞、闻花嗅草,玩得不亦乐乎,全然忘我了。

忽然,庄周从梦中醒来,可是他很疑惑,明明感觉自己是一只自由自在的蝴蝶,怎么却成了僵卧在床上的庄周了呢?一时间他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周?

所以说,别想多了,庄周梦蝶根本就不是爱情故事。那这个故事到底是想说明什么?只是想说明庄周一觉睡糊涂了吗?

当然不是。这个故事有着深刻的寓意,是想说明一个人生真谛:“随外物而化名,至于内心”。也就是说,现实和虚幻没有明确的界限,我们要随着外物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够明辩内心。

庄周梦蝶是《庄子》中的一个故事,整部《庄子》中还有无数个这样寓意深刻的故事。如果我们单从字面意思来看,很难理解其中深刻的内涵。

而北大文学作家、古典文学学者陈可抒所著的《人间逍遥游》这本书,就专门对《庄子》中的那些故事给出了深入浅出的评注,让我们一下子就能理解它们背后的深意。

01 逻辑

陈可抒认为《庄子》表面上是在讲故事,而实质上却是一部哲学巨著。庄学三位一体的“体、用、辩”贯穿于《庄子》全书。

“体”,就是本体,也叫立论,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论点,这是庄学的根本。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庄子讲出来的理论。

而“用”,就是指作用,也就是就事论事,就是指在实际中的运用,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据。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用庄子的理论来剖析世间的人和事。

最后这个“辩”,是指体、用框架以外的答疑解惑。也就是说,对在体和用中没有涉及的细节进行答疑解惑。

总的来说,这三者的关系就是:体中有用,用中有体,用辩也可化为体,这也是庄学的精妙之处。

《庄子》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主要讲的是庄学之体,也就是理论部分;《外篇》主要讲的就是庄学之用,也就是实践部分;而《杂篇》则是庄学之辩,也就是答疑解惑的部分。

《庄子》的逻辑衔接特别紧密,环环相扣。整部著作以“天道”这个大逻辑做主线,又辅以许多小逻辑做支线,比如,灵魂和肉体的关系,自我和外物的关系,大知和小知的关系,人道和天道的关系等。

并且各个逻辑之间前后呼应,流转循环。每一篇的结尾,都与下一篇的开篇顺承相连。最为精妙的是,最后一篇的结尾,竟然是首篇的开头。可以说,整部著作达到了首尾衔接的完美圆融境界。

陈可抒的这本《人间逍遥游》,就是针对庄学之体的《内篇》所做的评注。《内篇》一共分为七篇,分别是:《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世间》《德充符》《大宗师》和《应帝王》。

《庄子·内篇》也分为体、用和辩三部分。

02 体

这里的体,就是《庄子·内篇》的理论部分。是由《逍遥游》《齐物论》和《养生主》这三篇组成。

《逍遥游》讲述的是鲲鹏的故事。北冥地池的大鱼鲲幻化为鸟鹏,历尽艰难飞往南冥的天池,故事从当事者鲲鹏自己的视角以及旁观者(退缩者和有志者)的视角,来阐明了名与实的关系,以及小知与大知的关系,最后总结出了庄学的核心思想:大知则逍遥。

具体来说就是,有实才会成长,有大知才会逍遥。通俗点说就是,要认清大小的本质,明了自己的位置,知晓自己的不足,并开拓思路,追求更高远的境界。

这其实相当于庄子在开篇就抛出了“人要去往何方”的大命题,这也是庄学的主旨。这部分总的来说,其实是在讲天道。

接下来的其他各篇,就是从各个角度对这个主旨加以论证说明。

《齐物论》通过论述“吾与我”,也就是灵魂与肉体的关系,还有我与物,也就是自我与外物的关系,来说明逍遥游的主角是我(灵魂),而不是吾(肉体);并且要学会分清我(自我)和物(外物),在物的干扰中寻找我。

这部分是主要是想教会我们:要认识到灵魂与肉体是不同的,灵魂的健全比肉体的完美更重要;要珍惜上天赋予我们的智慧和才能,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用是非之心和争胜之心把自己的天赋变成烦恼。

人生在世,生命短暂,我们要学会寻找真正的自我,不争不抢,看淡是非和名利,而不是总拘泥于外物对我们的困扰。尽管前路迷茫,但我们还是要坚定前行。

这部分总的来说 其实是在讲自我。

《养生主》通过薪尽火传的故事,说明了《庄子》的核心思想:大辩不言,也就是说,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里其实是在说做人要沉稳,要有大知。因为有了大知,就能像庖丁解牛那样游刃有余,善刀而藏。

而想要获取大知,需掌握两个法则:向外,不追逐大而无当的东西;向内,把握问题的根本、分清主次。这部分总的来说其实是在讲生命和智慧。

《养生主》这部分是庄学理论第1个结尾。到此为止,庄学的思想脉络已基本形成,那就是天道、自我、生命和智慧。

具体来说就是:天道为主,人道为辅;下而论之,我为主,外物为辅;下而论之,生为主,死为辅;下而论之,大知为主,文字为辅。

说白了就是:智慧最重要,种种论述本身并不重要;或者可以说:庄学重要,《庄子》不重要。简而言之,原理比应用更重要。

03用

用,就是《庄子·内篇》的实践部分。

这部分是由《人世间》《德充符》和《大宗师》组成的。

《人世间》通过三个故事来说明了三个论点,分别是:颜回见仲尼的故事说明“欲做之事,无心为之”。也就是说要以天道为纲领,不能怀有执念,也没有必要设置目标,我们只需要把握大道,努力前行就可以了。

叶公子高问仲尼的故事说明“必做之事,尽心为之”。也就是说,要以心斋为信念,如果是推脱不掉的事情,就没有必要考虑退路,只要尽心而为即可。

颜阖问蘧伯玉的故事说明“待做之事,随而化之”。也就是说,要以智慧为武器,如果无法得到完美的规划,我们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智慧,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其实这三个故事也涵盖了所有的世间之事:欲做、必做和待做。它们分别对应着天道,心斋和智慧这三个法门,也就对应着世间之事的一体三面。《人世间》实际上是在探讨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世界,也可以说是“知天之论”。

《德充符》通过兀者和恶人进行对比,说明了身和心的关系:对于兀者来说,身是外物,有无缺陷并不重要。

因为哪怕身有缺陷,也照样能成圣人,无关悟道。但是如果心有缺陷就难以弥补了,因为心是自我。

对于才全而德不形的恶人来说,世人却往往被他们的才能所迷惑,而不知道他们德行不好。

总之,庄子就是想通过《德充符》来告诉我们:求得大道,不用拘泥于条件,或者也可以说求得内心,不用拘泥于外物;如若不知天道,那么内心就会受限于外物。

《德充符》其实是在探讨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身,也可以说是“知人之论”。

《大宗师》是在通过子桑哀命的故事来告诉我们“无大知,则困苦”的道理。这其实是和开篇《逍遥游》中鲲鹏的故事形成了反向对照。这部分讲述了先有真人,后有真知的立论,并详细说明了真人的定义、成为真人的意义、目标和阻碍。

《大宗师》是《庄子》“用”的部分的结束,承接了《人世间》的“知天之论”和《德充符》的“知人之论”,所以开篇就讲到“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这里的“至矣”,其实是在呼应《庄子·内篇》的首篇《逍遥游》中的“至人之论”。等于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循环。

知人、知天,只是探索天道的法门,而想要解决问题就要有进一步的方法。那就是: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也就是说,先有掌握了真理的人,而后由这个人传播真理真知。

这也相当于是《庄子·内篇》的第2个结尾,得出了“不进取,未得道,则困苦”的结论,同时也在警示我们世人要像开篇的《逍遥游》中的鲲鹏那样积极进取。

04 辩

辩,就是《庄子·内篇》的答疑解惑部分。其中只包括一篇《应帝王》。《应帝王》是庄子针对儒家之人道而进行的回应。

以儒家为首的学说提倡的帝王术,是“物彻疏明,学道不倦”。也就是说,遇事帝王要身先士卒,对国家实行强力治理,并且要四处求问悟道。

但是在庄子看来,身先士卒的帝王看似勤勉,但是并不会尊重百姓,所以让人避而远之;而四处求道的帝王看似尊重百姓、励精图治,但其实未必能够承担责任,这不是帝王术,而只不过是个人术罢了,所以会被冷落。

庄子认为,在传道授业的时候应该尊重个体,不能以填鸭的方式去强行灌输知识。而帝王治理国家,其实也是一种传道授业,所以真正的帝王之道应该也是“不束缚人性,不非人。”

“不非人”,也就是“无为而治”,这是庄学帝王术的核心思想,也是庄学的思想内核之一。

《应帝王》中还用两个故事引出《庄子·内篇》的后两个结尾。季咸见壶子的故事说明了“人道无止境,天道无止境”,得出了庄子内篇的第3个结尾:追逐大知,追逐更高的境界。

浑沌七窍而死的故事,既呼应了开篇“不非人”的立论,又说明了“大辩不言,强言则帝王死”的新立论,最后引出来了《庄子·内篇》的第四个结尾:理论是死的,天道是活的;立论是有限的,天道是无穷的。简而言之,薪尽火传,大辩不言。

其实,浑沌七窍而死的故事还有更深的寓意:浑沌就是天道,就是庄学。大辩不言,其实本来没有必要多说,但是庄子的众弟子非要庄子立言,于是庄子就写了7篇内篇,对应着人的七窍。

其实,代表天道的中央之帝浑沌本没有七窍,但是代表鲲的北海之帝和代表鹏的南海之帝,非要给浑沌凿出七窍以便能够视听食息。一天凿一窍,7天以后七窍凿好了,结果浑沌也死了。

所以说,《庄子·内篇》的真正结尾的蕴意其实是:无中生有,有中生无。

正如《人间逍遥游》这本书中最后所言:无窍便是有窍,有窍便是无窍。以此形死,以彼形生。倏忽之间参悟浑沌,不妨再彼此相忘于江湖。《庄子》已立,《庄子》已死,《庄子》已化。而天道浑沌仍在每个人内心的修为之中,怎么会死呢?

如果你也想详细了解了《庄子·内篇》中的每个哲理故事,尽情领略《庄子》的文辞雄浑所展示出的丰赡之美,逻辑精微所带来的奇绝之妙,并想大彻大悟,参透庄学的深意,悟出天道,强烈推荐你也读读这本《人间逍遥游》,让我们一起逍遥游人间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