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蜗牛——选择

2020-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蜗瓦

        看了你的来信,相信你写出来后心情会好一些,写的过程其实自己便会释怀一些无以言表的情绪,或者经过大脑过滤掉表象略靠近真实一些。其实,身与心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总归是有道理的,被迫禁足期间让心理上的波动放大很多,每个人的情绪跟着新闻的好坏起起伏伏,在老家期间每天早上看完最新消息跟老妈分享,她都会更加担忧唉声叹气,后面基本上也不跟她讲负面的了,只是说着积极面安慰这一切总会过去的,其实大家谁心里都没有着落。

        最近把《快乐可以很简单》读完了,关于快乐这个话年前从图书馆抱了七八本书回来,数这本还算值得一看再看,其他的一半篇幅都没看到。第一眼看书名,我还怀疑只是很肤浅的畅销书类型没有多大兴趣,读下去才发现从心理医生的角度看快乐问题其实还蛮多方面要深究,足足16开纸写了近300页28万字还意犹未尽。快乐是啥?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这些就略过,直接到我们怎样才能更快乐。他说到快乐有三大障碍:文化、大脑、人心。大致是说,我们极度商业化的氛围让人们已经被洗脑,我们买买买时是很爽的体验,但买后却又连连懊悔家里堆了很多根本极少会用到的东西,接着继续像陀螺一样忙于挣钱再去消费。也就是说文化让我们有更多不必需的欲望,满足这些欲望则令我们快乐。再则,我们的大脑视其生存、身体感官的满足大于快乐的重要性,饱暖思淫欲就是这个意思,快乐看起来是来自于我们的欲望被满足了,但欲望是没有穷尽的,我们会被新的渴求折磨,这是大脑既定的一个死循环。最后,为了合理化以上伪欲望和死循环,我们的心理会无所不用其极地扭曲现实,我们被更大的欲望压的喘不过气时,就会用咖啡因、吗啡等来安抚自己,明知会后悔却一味选择逃避,逃避必然的痛苦寻求虚空的快乐。很多名人或者富人染上毒瘾,多半有这种心理作用在作祟。

        在我们思考怎样才能变快乐时,我们已经开始假设一切都是自身的问题,当我们加倍努力改善自身却还是每况愈下时,自我关注形成了我们内在的批评家,我们自己设下高标准,又带上批评的有色眼镜,导致我们看到的都是自我世界的一小部分,就像有句话,我们看见的“世界”就是我们自己,这里的“世界”已经是我们限定了的部分,就像是在自我对弈一样,我们因此产生防卫心理,并积累出层层性格盔甲。其实,这是我们无意识的反应,心理学家叫做“基本归因错误”,是说人类在思考人生中的事件时,会极力夸大自身在那些事件中的重要性。如果你去想既深不可测又冷漠的宇宙,你大概不会归因到自己。比如因交通事故造成大塞车,有数千人在路上不能动弹,我们却只会想到自己的不便,却不会对事故受害者正面临的生死考验感同身受。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别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少些批判,检视你的思绪,而不是跟着它走。

        我们开始认识到自己被蒙在鼓里,需要做的就是“置身事外”,用不同的方式去看待,用上帝的视角去观测内心,抓住你大脑原本的思绪看它将你拉向了何处,再及时将它拉回,不让它将你拉向堕落的深渊,就是做自己的心理治疗师,当它苛责自己时,告诉自己太过严厉,当它处于防卫模式,鼓励自己本可以面对害怕的事情。有句话说,我们比自己设想的都更坚强,也更脆弱。那就不要去设想,去做去面对就行了。其实,这个时候我就想到,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反而比我们这些相信科学或者叫相信人类、相信自己的无神论者更能坦然面对,天使与恶魔在战斗,而虔诚的信徒相信自己会被庇佑。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是不是让你不知所云了,总结下就是,我们的思绪、行为、性情皆是我们选择的因导致的果,“因”是自我斗争中的选择,让乐观的你击退消极的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