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穷的不憋屈
贫穷,穷的是什么?王小波以一位邻居的生活揭开关于贫穷的真相。
1
表面贫穷的实际并不一定穷。王小波的这位邻居,有文化,退休金也不低,偏偏爱上了“贫穷”。他翻遍小区所有垃圾箱找纸箱,一样一样搬运回自家屋前捆成垛,上面还浇水增重。他在自家门前开垦了一块菜地,攒了全家的尿浇地,还专门种上了韭菜。
王小波做他的邻居是考验毅力的,尽管王小波曾揭穿他在纸箱上浇水增重的丑态,邻居却满不在乎,扬言不浇水还可以往纸箱夹层里放砖头,废品收购站总是没那么仔细的。
毫无疑问,这位仁兄即使被揭穿了放砖头的把戏,也还会想出新的策略。这就是他的生活乐趣,剥夺了他的乐趣,他就没了生活,得找你拼命。
2
王小波援引国外一位研究发展的学者观点:贫穷是一种生活方式。穷人的主要问题是陷入一种贫穷的活法里去了。
从王小波的亲身经历到这位研究发展的学者的观点,都没对贫穷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他们指的贫穷是物质上的不丰富,这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概念。摆脱贫穷,用一个暴富的诱饵就够了。有了这样的诱饵,贫穷的人一直会处于饥饿状态,疯狂地攫取财富,完全放弃思考的能力。
社会的发展又在不断改变人的认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过上山下乡的人,把贫穷变成了一种心理。即使个人财富积累再多,还是觉得穷。心理影响了行为,把年青时可望不可及的敛财方式用在古稀之年,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八零九零年代出生的人,挣钱敢玩命,是真的穷。花钱也大胆,一天花一个月挣的。穷还是穷,身上的衣服配饰上万又稀松平常,贫穷的生活一直延续着。
贫穷真的是缺钱或陷入贫穷的生活方式吗?
3
折腾。我觉得用这两个字更贴切些。在社会演进过程中,每个人都企图寻找对抗时间的方法。途径一是实现社会价值,途径二是找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在融入集体从事某行业具体事务中已逐步得到体现,这是一个集体由贫穷走向物质丰饶的过程。自我价值,每个人最后找到的答案不同,折腾着干的事情也不同。按照不同的层级,衣食不保的穷是往吃饱穿暖折腾,其中也形成一个共存的圈子,如,城乡结合部的活动板房聚集处,吃喝玩乐样样不少。有资源的找资本,有资本的找圈层,有圈层的讲玩法,有玩法的又去找突破玩法的事情。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贫穷。
人生不过短短百年,白驹过隙,稍纵即逝,贫穷的人哪,稍稍停歇一秒钟,享受到的便是富有。
图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