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陪伴,生命关怀”,给他人照亮生命的归途,亦被爱温暖自身
“通过爱与陪伴,让生命呵护生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2018年9月3日,和睿养老前往金华广福医院,对金华市医路相伴健康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厉春桔女士展开了采访。厉春桔老师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厉老师团队在关怀临终老人方面的工作与体会,用他们的行动,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温暖着世界。
2015年,经济学人智库,发布了一个“全球死亡质量指数”,英国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大陆排名第71位,可幸的是,一直有人在为此默默做着改变。
2014年我组建了一支癌症病人团队,会遇见癌症临终的病人,但是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如何去关怀,然后就想去寻找这一方面的东西,2016年了解到北京的十方缘有做这些,所以我们就尝试着去学习,尝试着开始去做。
我本身是在医院急诊科室上班的,生死看的很多,自从接触了临终关怀之后,我对生死的看法有了一些改变,更是懂得了如何真正的去陪伴和关怀临终的病人以及老人,生死之间多了一份爱的流动,我想这一份爱的流动不仅帮助了老人,也温暖了我的生活。
一、真正的陪伴,是爱的连接,是心与心的交流
生命来的时候很轻,我们却看得很重;生命走的时候很重,我们却看得很轻。
虽然我们做子女的很多时候都会说常回家看看,陪伴陪伴家里的老人,但是我们是很少用心去陪伴,或者说真的不知道怎样去陪伴。
很多时候我们的问候仅仅只是问候,只言片语之后便不再一二;我们的关怀可能就是待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帮老人打扫打扫卫生,洗一洗衣服,觉得做这些就够了;我们的陪伴也许就在旁边玩玩手机,或者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消磨一下时间,真心的陪伴与交心的沟通是很少的。
老人是需要爱与陪伴的,有时候甚至比活着更加重要。
我是在医院上班的,在未接触临终关怀之前我就目睹过很多晚年被病痛折磨的老人。有些老人因为疾病的关系需要进重症病房,呼吸管还有其他管子插在身上,痛苦不说,还不能说话,他就是连临终遗言都没法交代。
其实很多时候老人是不愿意治疗了,但是子女却不行,因为还有一个孝道存在,一个公众的道德评价在这里。往往由不得老人来决定,因为作为子女来说不舍得他走,觉得让他留一天也好两天也好,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老人的需求,老人是很无能为力的。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已经在提倡,其实在这个时候,老人最需要的不是医疗,而是家人的爱与陪伴。
不仅仅是意识清醒的老人,一些甚至处于昏迷状态的老人,不管我们看起来有没有意识,他也是需要爱与陪伴。
以前我们没有接触临终关怀这一块之前,都会觉得一些昏迷的老人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实际上昏迷的老人,其实他深层次的意识还是存在的,你跟他说的话他其实有时还是有感觉的。
昏迷的老人我们就是静静的陪伴,我们什么都不做,就是静静的坐在他们身边,或者拉拉他的手,或者轻轻的抚慰,就这样静静的陪伴着他,到最后他都是有反应的,有些老人还会流泪,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甚至也会激动的留下泪水,我觉得这就是爱到了。
像全国各地都有报道,在我们陪伴的过程中,会有昏迷的人醒过来,创造出一些那样的奇迹,这就是陪伴的力量,就是这样的。
陪伴老人最重要的还是“心”,是爱的连接,这个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除了方式和方法之外,人也很重要。
二、在这里,每一次爱与陪伴,都是全心全意
试着做一个温暖的陪伴者,或倾听、或分享,陪伴患者找到自己的力量,去守护余光,去温暖余生。
我们服务老人,陪伴老人,虽然表面上只是陪伴,但是实际上我们要做到的是生命与生命的连接,这也是生命之间最深层次的交流,最有力量的沟通。
你说,我们帮老人做个事情很简单,帮他洗个澡,只需要知道洗澡的技法、注意事项就OK了。但是我们的陪伴是要捕捉老人内心深处的东西,而每个老人内心深处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你必须走进老人的内心去感受,去认同,如果只是表面上的问候之类的是做不到这点的。
为了能够达到这种同频的状态,感受老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在服务老人、陪伴老人方面我们有着非常严格的流程规范。
我们一般陪伴一个老人是40—50分钟的时间,但是我们前期的准备会再加上陪伴老人结束后的总结会,前后加起来将近2-3个小时左右,并且是都是全身心的。
在服务老人前,我们会有一个准备工作预备会要开,每一次,不管你是老义工还是新义工都要去,大家一起学习陪伴老人的18项行为规范,以及在服务老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除此之外还要静心,清除杂念,保持自己的宁静祥和以便更好的陪伴老人。
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如果老人能说话就跟他聊聊天,但是不管聊天什么的,我们自身都必须要置身在那个当下,不能想着其他的事情,放空内心,全身心的去感受老人,去爱,去陪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老人的内心。
我们的爱与陪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因此在服务前我们不会去了解老人的任何信息,包括老人的生活状态等。我们的陪伴是无期待的,就是陪伴当下,体验当下,和老人一同体验当下这段时光,这也正好顺应了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无为即有为。
如果说你提早知道他的状态,那么你的脑子里不经意间就会分析评判下定义,你的心就不可能跟他达到一个同频的状态,会有各种想法左右着你。所以我们必须要放空自己,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这也是我们义工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时刻牢记的话。
每一次服务结束以后我们还必须有一个总结会,也叫分享会,大家会在会上分享陪伴老人的收获。同时我们的义工也会对服务的老人做一个评估,看看需不需要再跟进,而有的老人可能有心结,或者卧床临终的,我们会多关注一些。
这样的一套流程下来,其实是不简单的,尤其是在陪伴老人的过程中,从身到心,爱与陪伴,这对我们义工来说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的每一位义工都可以说是精挑细选出来的。
其他一些岗位的义工可能说你来了就做吧,我们是不可以的。每一位新报名的义工我们都要经过培训,即使通过新的义工必须由老义工带着去服务,不能单独服务。
在老义工方面,也有十分严格的评级。我们的义工有一星到五星的评级,其中三星及以上的义工是直接由北京总部来认证,这个认证是有具体的流程的,非常严格,目前在金华这么多义工中,只有我和一位同事达到了三星的标准,所以说我们对义工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样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老人,关爱老人。
除了对义工的要求比较高之外,我们在关爱老人、呵护长者心灵方面还有很多的规范和技巧,其中使用最多的就是我们的十大技术:
1.祥和注视 2.用心倾听 3.同频呼吸 4.经典诵读 5.抚触沟通 6.音乐沟通 7.动态沟通 8.“三不”技术(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 9.零极限技术(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 10.同频共振
这十大技术在我们的官网上都能查到,也有非常详细的解说,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我们的官网上了解一下,不仅仅对于照护长者,对于自身的心灵和成长方面也是有很大益处的。
三、直面生死,病痛和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我们自己吓倒
泰戈尔说:“生若夏花般绚烂,死若秋叶般静美”,我们每个人都想把生过的很美好,很绚烂,却很少有想过真正的去拥抱、接受死亡。
今天我还有一点非常想讲的就是如何对待死亡,因为我们做临终关怀的,疼痛是我们见得最多的,死亡也是我们在照护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
我们不会主动的去和老人谈论死亡,因为我们中国人对死亡还是有些忌讳的,所以我们一般不会主动去提,在对一些即将去世的老人的家属做哀伤辅导的时候我们也会说,不要故意在老人面前提及死亡,如果老人自己提出来了,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去和老人讨论死亡。
对于死亡,很多老人他会自己提出来,因为老人的内心是有恐惧的,他会去想,去说死亡是怎么怎么样的。
以前我们在没有接触这方面的培训的时候,要不就是不知道如何回答,毕竟即将面临死亡的是他,不是你,感觉自己说什么都是多余的。要不就会说你会好起来的呦,不会有事的,怎么样怎么样,包括子女亲戚,因为难以接受,总会有一些这样善意的谎言来作为回避。但是很多时候老人是想要说出来的,想要有一些安排让家人在自己走后安心,最后却没能说出口,其实这对于家人来说也是一个遗憾。
每当碰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回避,如果老人讨论死亡了,我们就和他继续讨论下去,就会问他你觉得死亡是什么?因为每个人对于死亡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老人说出来:
你觉得死亡是什么?
你觉得你这一生有遗憾吗?
是不是?这样问如果老人有什么遗愿也可以说出来,我们也可以尽量去满足他。所以我们经常会引导一些家属去和老人说,不需要过多回避。因为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东西,既然无法避免我们更应该去积极的面对。
我们中国人很多都是没有宗教信仰的,有宗教信仰的是不需要讨论死亡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死后会去往哪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就会很茫然,“死亡到底是什么?到底有没有灵魂?”,很多人都会这样问,我们也很难回答他,或者说我们不需要回答, 让他自己回答,每个人在接近那一刻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他说出来。
在我以往的工作生涯中,就有一些濒死后活过来的人谈论起死亡的。他说死亡很好的,真的,死亡其实很好的,就像自己来到了一个花园,鸟语花香,怎么样怎么样,如果死亡对于他来说是一件这么美妙的事情,他还会惧怕吗,不会的。
如果我们能够直面生死,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包括很多临终病人躯体上的痛苦。
疼痛来源于哪里,疼痛来源于很多因素的。一部分是对死亡的恐惧;一部分来源于本身疾病的痛,它刺激到了那个神经;还有一部分就是记忆留存下来的痛。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会越来越痛,越来越痛苦。如果你能够放心对疼痛的恐惧,心理觉得就是说,哦,痛只是痛了,它不会带来死亡,不会影响到我的生命,或者说你已经对死亡释然了,疼痛也就减轻了。可以说越不害怕死亡越不痛苦,越害怕死亡越痛苦。
所以说,最重要的还是病人的心理调理。我们医院有一个胰腺癌病人是去年去世的,从诊断出来到逝去两年的时间内,他就没有别人那样的痛苦,他基本上用止痛药就能够止住疼痛,但是很多人用止痛药也是没用的,他就从来没说痛的不行怎样的,包括离世之前,都是比较安详的。
在调理病人心理的过程中,我一直学习并使用的是《中医心身健康技术》心理学。我是2014年开始学习的,在引导病人的过程中就觉得很实用,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除了心理调理之外,我认为如果说我们想要远离疾病,或者说是战胜疾病,保持身心的健康愉悦,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要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
比如说目前癌症有很多是由不明原因造成的,除了饮食、遗传基因、空气污染等等有关外,其实心理情绪因素影响是非常大的。
情绪每时每刻都在作用着我们的身体,但是他又不像我们的衣服这样看得到摸得着,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就有自己的性格,也不知道是哪个情绪过度了影响到自己,这些都是不可见的,却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你的很多疾病都可以由情绪管理调理好,不仅仅是癌症,像高血压、糖尿病等很多老年慢性病,都有部分情绪的因素在里面。
癌症病人很多都是痛苦的,因为患癌症之前情绪就很多,患了癌症之后内心的情绪更多,从而愈发的痛苦。而有些人是不痛苦的,甚至痊愈了,因为他生了病之后全然放下了,我都得癌症了我还有什么好计较的,他全然放下了,最后病情莫名其妙的就好了,像这些案例在全世界都有报道的。
我们说情绪要平衡,就是得到了不要过喜,失去了不要过悲,但是有些东西很难做到,所以我们说平时还是要学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东西,要学会放下。
四、每一次相遇都是最美的意外,每一次陪伴都是春暖花开
谁也不知道我们今天会遇见什么人,会有怎样的对白,但我们遇见你就是最美的意外。
上图中的这位老奶奶,是我们16年就开始陪伴的,期初我们去见她,几乎是见一次面哭一次,非常的委屈。后来我们了解到,是因为这位老奶奶的子女几乎从来没有来过敬老院看望她,每一次交完钱后就走了,所以老奶奶一直都很伤心,即使没有哭,脸上也是没有表情的。
后来我们慢慢的开导她,用陪伴的力量给她输送更多的关爱与温暖,如今这位老奶奶的心情可以说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每一次看见我们的义工过去都会开心的合不拢嘴。
像这样的事例发生在老人身上,发生在我们义工身上的还有很多很多,几乎每一次的陪伴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段可贵的记忆。
对于我们义工来说,每次服务,听到老人说很开心,听到老人的笑声,感受到老人内心的那股温暖,我们也都是很感动的。自从从事了这个工作以后,很多义工在调理老人的过程中也调理好了自己的内心,自己更加的快乐,家里也更加的和谐,每当听到这样的消息的时候,这对于我一个组织者来说就是最大的认可和回报。
老人得到了爱与陪伴,生活的更加开心。有时候我们发到朋友圈的一些照片被老人的子女看见了,也都会感激的给我们送上祝福这些。我们的义工在服务的过程中,在收获成长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都很心满意足的,所以整个就是这样一个温暖幸福的氛围,真的对我们的人生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目前在金华一共有两支队伍在做,但是还是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我们这边主要服务的地方是金华市福利中心、广福医院和一家敬老院,每次去,老人会很开心,走的时候老人恋恋不舍,叫他们不要送,都要送到电梯口。老人很喜欢我们过去,还有很多其他的机构和居家的老人因为其他一些渠道看到我们,也都希望我们能够过去,需求量很大,但是目前由于人数的关系,这三家已经是我们服务的极限了。
今后我们总是想着在金华能够把这一块做好,因为我们也是刚起步,有很多需要外出学习,尽自己的所能,让多几个临终的病友受益就好,哪怕是一个两个。
五、最后想说的话
做就好,在就好,爱就好,顺其自然,大爱天成。
对我来说,之所以下定决心做这件事,坚持做这件事最终的目的是想引起社会对老人的关注。因为我们义工做的只是一个点,一个福利中心800位老人我们都服务不过来,全国重症的老人4000万那么多,单靠我们义工来做是根本不可能的。
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说是我们义工去陪伴老人,是让每一个老人得到家人的陪伴,这是我们做这个事情的目的。让生命呵护生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每个老人都能得到家人、周围人,以及社会的呵护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陪伴生命,喜悦成长。
作者:厉春桔
金华市医路相伴健康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金华广福医院技能培训中心负责人,副主任护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护理临床工作28年。关注公众号[和睿养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