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不是圣旨,纯粹思辨 ——系列独立思考之十
全球化,是事实,有逻辑,但不是圣旨,更不是真理。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关于此次疫情及其影响的专家分析,一律以“危机”“悲观”为主基调,搞得好像哪个专家不发表这样的观点就赶不上潮流。他们的思考逻辑和引用材料高度一致,以“全球化”为前提推导出一系列危机。从哲学认知角度看,未能跳脱既有的格局框架,即从疫情发生前状况出发,又回归到疫情发生前状况,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陆续唯见政务界黄市长、投资界陈大佬的发声,与茶坊系列思考有所共鸣。前者从全球产业链角度讲述我国在此次危机中的机遇,后者从我国内生角度分析危机的影响未必那么悲观。但市长和大佬,都淹没在“全球化危机”的文字大海里。
我们理应对“全球化危机”做好充分的应对。但比较令人担忧的是,对于“全球化”逻辑的盲目推崇,隐含了以下一系列推论:
(一)
回顾人类历史上,
我们引领全球时,和全球化没太大关系,
全球化过程中,我们衰败了,欧美崛起了,
因为参与全球化,所以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起恢复了,
——无视历史+抹杀我们从思想和行动上拨乱反正的内因和前提。
(二)
美国可以不顾全球化,通过MY战全力打压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我们不但不可以、没能力反击,还应该顺从美国、适应打击,
因为如果不,全球化前提下我们会很惨。
——毫不夸张的说,MY战期间国内精英阶层中已经出现这种认识苗头。疫情,是对这部分人性的再次和真正暴露。
(三)
我们发生疫情,我们恐慌,
别人发生疫情,我们恢复,
但因为全球化,所以我们应该更恐慌。
——请尊重事实,把精力放在控制疫情、援外抗疫、复工复产、保障民生这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四)
全球疫情,欧美危机,
因为全球化,所以我们必然比欧美更糟糕,
因为全球化,所以我们恢复必然仰仗欧美恢复,
因为全球化,所以我们只能在原有的格局下恢复,
因为全球化,所以世界恢复后就应该是它原来的样子。
——隐藏在“全球化”数据危机背后的认知根源是惯性的、静止的哲学世界观。
以上构成了“全球化”真理论的内在逻辑。
诸君自有辨识。
蓉城
2020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