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的那些杂事
最近做了不少设计评论相关的功能,图书详情页评论,书评区,书评广场,书单评论,名家评论等等,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中途请了个长假,是的该优化的图书优化了,该上线的也上线了,但是,当初你提的那些优化点,开发一句做不了,产品就妥协了,对无关流程呀。好,达成协议,上线后看反馈,上线后看效果。。这些常挂在嘴边的借口说服了他们。此刻强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为用户体验负责是交互最基本的职责。然已有很多文章,大侠们从各个方面告诉我们该如何去设计一个体验好的产品。而我从设计以外,交互设计还会做哪些杂事,来确保产品的优质体验。
1)考虑现实因素,设计不要太理想化
设计时,一定要考虑所有的现实因素。比如我们的视觉设计师喜欢用出版类图书封面作为提案,在做毛玻璃效果时,同样采用偏文艺类的封面来做效果。而实际场景用户看到的是网文类图书。最终实现的效果它就不够英俊了。此时交互设计师要记得提醒设计师们。
2)认识自己平台的能力
对平台能力有一定的了解,比如互动站点一直以来加载就会慢很多,那在设计互动站点的时候,需要注意避免一次加载过多内容,多用分布加载,局部刷新,提早预加载,提早开始数据交互,等等这些加载的小细节先抛给开发,让开发提早评估提早预估;再比如咪咕阅读互动站点与图书站点的交互能力,评论(图书站点)中嵌入道具功能(互动站点),他们之间的交互事先没有预先抛出来,开发也就没有考虑进去,最后连流程都是走不通的。然这部分的能力是需要长期与开发磨合学习,慢慢积累才能提升的。一个建议:遇到开发做不了的问题,试着去了解为什么做不到,去刨根问底,再不懂自己去学习涉及到的内容。其他别无他法
3)跟进视觉
首先对接视觉时,交互有必要跟视觉设计师表达清楚项目背景,设计目标,用户背景等,如果是大项目这部分会要求视觉设计师提早参与,而小需求,可以通过交互来表达,最后是否达到效果交互要好好把控。
跟进视觉的过程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对自己画的交互再验证的过程,不要简单对待。认真细致,不放过每个细节,跟着视觉稿来回反复多走几次流程,有时间可以做个demo。然自己却常常只是简单带过。到后面视觉很多状态会忽略,毕竟视觉设计师对业务的熟悉度有限。。另外对于好看不好,有意见提出来,由视觉设计师来定,术业有专攻,这样也便于更好的合作,互相提升。
最后交互呀 你也要有一定的审美,人家好看的你非要说不好看,那惨爆了
4)跟进开发是大头
前两天真的很生气,开发信誓旦旦的说我们从来不看交互稿,只看产品文档与视觉稿,那交互存在的意义何在呀,弱爆了。一些细小的微交互都由产品经理在产品文档中来传达,或者到后期的体验环节来补救,这样真的好吗?经过与前端头头的一番沟通,终于交互文档可以在整个流程转起来了。同时增加了交互参与技术需求评审环节。又给自己摊活了。。。
来说说体验吧 ,一般的流程我们都会去点点,有问题的话测试一般也都能测出来,交互主要还要关注1.加载速度,比如页面加载的速度有没有超过最大值,2.页面跳转过程是否顺畅是否合理:比如用户从列表进到详情页,再次出来有没有保留在进入后的页面,尤其是B测页面,通常会从新加载页面,所以页面会回到顶端;3.响应是否及时:用户触发一个触点,会有两处甚至三处应该有相关响应,是否都同时做出了响应;比如用户点赞后当时会有颜色 相关的反馈,因为只做了本地缓存,传到服务器的过程失败了,再次刷新后,这些数据又倒回来了;4.页面刷新效果,响应流畅度,异常情况(0 太少 太多 中途离开。。。)等微交互都是测试人员会忽略的点。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会被告知什么效果实现不了,因为什么什么原因。这个时候一定要把持住底线,不能退让太多;比如之前在做阅历时涉及到一个曲线图,对于坐标轴的显示问题,开发只能按照平台输出的分段显示,而在用户侧不会关注到很细微的具体时间点,那我们希望坐标轴的显示跨度大一点,后来从我们的角度我们提出通过遮罩的方式,我们不希望显示的分段透明化 ;所以愉快的解决了所谓开发说做不到的问题。
今天就先写这些。后续再补充;打杂的过程虽然没有任何产出,却是保证产品有良好体验必不可少的环节。 恩,吭哧吭哧把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