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小主文学院 读书笔记想法读书

《读书笔记|缘起红楼,梦碎红楼!》

2024-06-03  本文已影响0人  千江雪_2932

不烦世事, 满心欢喜,

《红楼梦》一直是文人墨客是偏爱,他们追逐着红学的步伐,探索着独属于红楼的“终极奥秘”。缘于千百年前的滴水之恩,演于当时的钟鸣鼎食之家,碎于莫测变化的世俗诸事,《红楼梦》始终静默于时间中,悄然无声息的演绎着它的离合悲欢,炎凉世态。影响着一泼又一泼人。人这一生就该读《红楼梦》,红楼梦里啥都有。

首先,读《红楼梦》里的爱情。读《红楼梦》的人,肯定钟情于那凄美动人的爱情。初见时,贾宝玉与林黛玉便觉得对方相识已久,两眼渐生情愫。相处时,贾宝玉宠着黛玉的小脾气与小别扭。陪着她欢喜,陪着她嬉戏。林黛玉回想入府种种,又想到近来发生的事情。于一片落花丛中,悲从中来?于是她洒泪扶柳,作一首《葬花吟》。以芙蓉花自况,以血墨为泪,好似花落人亡,而贾宝玉听罢,并未指责他的多愁善感,而是与他一同怀伤。他们是世间最默契的灵魂,他懂她,她亦知他,他们一同赏诗作画,欢笑嬉戏,好不快活,谁曾想最后却因世俗而天各一方。

香消玉陨的林黛玉在临走之际,似乎又听到了那满腔诚挚少年含着笑意说道:“林妹妹”。而那少年却再也听不到那朝思暮想的人所说的话了。

我惋惜于他们的爱情故事,更痛惜于林黛玉的离世。林黛玉一颦一笑,神韵万千,更是才思敏捷,最后却含泪香消玉殒,贾宝玉更是出身翰墨诗书之族,最后却落得一个看破红尘出家为僧的下场。

痴男怨女终究在世俗面前不堪一击。所谓的爱情与红楼梦中。一碰便碎,万般皆苦,以致可有可无。或许来世的他们会携手共度一生吧,也算是弥补了今生的遗憾

林黛玉乃《红楼梦》十二钗中最为聪明之人,小小年纪,寄人篱下,观言察色,殷熟处世之道。

《红楼梦》一开场,林黛玉初进贾府。贾母问黛玉读了什么书。黛玉答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接着又问,“妹妹们读了什么书?”

贾母答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聪明的黛玉很快就理解了贾母的谦逊,立刻“入乡随俗”。随后,宝玉进来,坐在她身边,问:“妹妹可曾读书?”时,黛玉立刻改了口:“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我们都知道,林黛玉是不折不扣的才女。只是如果她如实回答,那显得自己不识好歹,引得众人不快。所以干脆学乖点,撒个小谎,糊弄过去。

一个小丫头,就懂得大人们的套路,到什么地方就学着人家吃饭漱口的样子,真的是不简单。

这一点,很多大人都做不到。纵观当代社会,买学位的,买热搜的,买流量的,种种行为,不惜花重金把自己捧到天上去,最后发现才华撑不起这样的高度,一下子摔进谷底,又何必呢?

何不像林妹妹一样,先谦虚一番,然后用真才实学证明自己呢?

真正聪明的人,从来都不张扬。

其次,喜欢读《红楼梦》,惊叹于百年大族的渐渐衰弱,看尽人间百态。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贾府中万殿楼阁,皆峥嵘险峻。花园里的树木、山石郁郁郁郁,早已不是先前的光景,即使一切好似都没变,更不用说后期遭遇接二连三的打击,最后树倒猢狲散,无人过问其生死。贾府的衰败何尝不是王、史、薛三家族的缩影。他们本是如此钟鸣鼎食之大家却一时间中消弱。也许本有预兆,古人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原本的朱门,日日欢声笑语,纸醉金迷,哪会想到平民百姓生活的困苦?从而让自己节俭。更别说富贵人家子弟的仗势欺人,称霸一方。如此算来,四大家族的衰败也算是情有可原了吧。

我们万不可学他们的铺张浪费,以恃气凌人,做人终究要学会与谦逊得以保身,如若翰墨诗书之族能明白此道理,或许能保持当年的荣光更久一点吧。百年土族困于红楼,一触便碎。令人依稀不已。

第三,喜欢读《红楼梦》,我痴情于其中人物的性格多种多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鲜明性格和为人之道,真是佩服作者曹雪芹能写尽了千人千面。光是十二钗,都能让你眼花缭乱,尝尽人生莺莺燕燕。林黛玉。如芍药般轻盈,聪明有才,有不张扬。史湘云是向日葵般。娇憨动人。薛宝钗。宛若牡丹般端庄大方,饱读诗书,为人精明, 不露锋芒,算是红楼里最会处事的人之一。“做人须留三分面,日后才能好相见”。

其中我最爱的还是林黛玉与贾宝玉对当时社会的抵触与不屈,十二金钗皆出世间,粉黛不过如此。我欣赏着他们诱人的美,但十二金钗中,唯有林黛玉反抗封建礼教,而我却是最爱她这般,她与宝玉同为世俗的叛逆者,不堪受其约束,但终究结局凄凉。也许正是认证了那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红楼梦中每个人的结局诉尽凄凉,就连王熙凤也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但其中的每个人物都在红楼梦里活着,她们在红楼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她们生于红楼,有了自己的真性情,但最终都是黄粱一梦碎于红楼省。。。。。。

多少文人追捧着《红楼梦》,从中感叹儿女情长,学会节俭持家,谦逊爱人,我佩服与欣赏。其中人的性情。红楼虽易碎,却也给后人如此深刻之印象,流传至今,也许终会有人寻到独属于红楼的“终究奥秘”。也许有人崇敬一生寻索未果。在红楼梦演绎的种种,在时间的尘埃中一同碎去,但我们仍需向前,带着从红楼梦中学到的道理奋勇前行,承担着这个光明社会所赋予我们的使命。

《红楼梦》这书,好像是能读一辈子的书,从小到大在人生任何一个阶段重新翻开书,你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