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生存,在极端恐怖的灾难下生存

当灾难降临,而所有人都无处可逃时,你,会选择做什么?
加缪用一场鼠疫告诉我们,努力生存下去是唯一可以做的。在全城20多万人遭遇鼠疫这场灾难时,个体是十分渺小而无助的,但是加缪却正好以个体为切入点,讲述了以他们为代表的人们如何面对灾难。用起承转合四个点,同时也是四个时间节点,起:老鼠不停死掉,鼠疫初发,此时大家虽然有点恐慌,但是并没有深以为然,市政府更是没有任何作为;承:鼠疫大爆发,全城戒严,并实行隔离,这时大家陷入恐慌,鼠疫恶化是通过死亡数字来印证的;转:鼠疫持续,大家已经当做一种常态,当做生活的一部分,接受并采取措施避免被传染;合:医生的好友患鼠疫而亡作为鼠疫的结束,城门打开,生活恢复如常,可人们的心无法再如最初那样了,都是经受灾难后的哀伤的充满希望却不敢将希望放大的心情。
作者有写灾难爆发下政府机构的应对机制和作为,也有写小人物的惊恐无奈和顺其自然,都写得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政府部门开始的不作为一方面有其弊病,一方面又有其合理性,毕竟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下令公布灾难降临,只会引起恐慌,也会影响公信力。等后面确实爆发了,是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也投入了不少财力物力,直到瘟疫结束,政府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就是一城之主,在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上功不可没。小人物的反应呢,作者也用精准的语言把他们的心理变化刻画的非常到位,从刚开始的满不在乎到后面的有点恐慌,再到变成习惯,到瘟疫走后的怀疑和最后的欢呼雀跃,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变化的层次感,这个层次感都很直观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这是精准语言的力量。
小篇幅写了城市里生活的那个群体之后,作者用大量篇幅写里面几个代表性人物,同时也在在推动情节发展。里厄医生是整个故事脉络的中心,他也是故事的讲述者,为了保持客观中立,作者直到最后才说明这一点,所以看完后当知道里厄是讲述者后也不会觉得有疏离感,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医生有些沉默寡言,为人谦和低调,对工作尽职尽责,诚实正直,直觉敏锐,瘟疫初露苗头的时候他就有所察觉,开始有人死亡的时候主张进行隔离,而从头至尾他都治病救人在一线,从来没有退缩过或者放弃过。我在阅读的时候,总是在想他什么时候会放弃,面对来势汹汹的瘟疫他难道没有一点恐惧感而想逃离吗?普通人应该早就避而远之了。或许就像朗贝尔说的,尊严于他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也是在与瘟疫持久战中他赖以生存的动力。
塔鲁跟医生一样,也战斗在前线,他冷静克制,不会侃侃而谈但是话话比医生多,与医生一样都有悲天悯人的心,工作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他似乎就是为了这场瘟疫而存在的,瘟疫的结束就是带走他的生命,而他最后关头也保持住了他为人的尊严。格朗除了帮忙对抗瘟疫,还有自己的一个小爱好——写作,他本人不善言辞,这个问题导致他的写作一直停滞不前,但是始终在坚持,当瘟疫结束之时,他的写作似乎柳暗花明了,纠结了近一年的首段话终于完美了。如果没有写作,他是无法对抗鼠疫的,他最后几近崩溃的样子就是印证。
朗贝尔是个记者,并不属于这座城市,所以一开始他就在拼命寻找出城的办法,各种碰钉子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其实已经属于这里,鼠疫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逃避是没有用的,于是他转而正视这种生活,参与到里面去,与里厄医生一起,跟鼠疫作斗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未来失去了希望,事实相反,他就是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重新燃起了希望,对爱情的渴望,对恋人的思念,最后终于得偿所愿。
当然在灾难面前,也有唯利是图的投机者,比如科塔尔。他开始是因为得罪了什么黑暗势力而自杀未遂,瘟疫越来越严重时他参与到投机倒把中,狠狠地赚了一大笔钱,结果瘟疫结束后他还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不希望瘟疫过早结束,又担心自己染上瘟疫,一直矛盾着,但最终利益占了上风。他的结局可想而知,但是他这样的人,现实中还少吗?
由大到小,由群体到个体,每个机构,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不约而同的要在这场灾难中寻求生存,采取放下最恰当的行动,才是他们对生活最积极的态度。他们或许不幸福,因为幸福在这种情况下是奢侈,但是他们勇气可嘉,这也并非人人可以做到的。生存,是终极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