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哲学地思考商业
你在使用苹果产品的时候,有感觉思考被激发了?在品尝星巴克咖啡,精神激发了吗?或者,在穿上有”中国李宁“的鞋子时,有灵魂被点燃的感觉吗?这种发问的方式有些尴尬。但是这些标语,口号,都是商业先驱对自己所做事业的发问,或许正是因为想要回答这些问题,才最终促成了商业的成功。
-
苹果,思考不同(Think different)
-
星巴客, 激发人的本质(To inspire and nurture the human spirit)
-
李宁,让运动点燃灵魂(Let spport inspire spirits)
谁决定真相
1986年,斯坦福大学将商业和哲学结合,做成了一个叫做“Symbolic Systems program”的课程。该课程主要运用于科技领域,解答人机交流中会出现的现代哲学、心理学、逻辑等领域的问题。近年来,谷歌[1]、苹果、SKYPE,在企业增设驻场哲学家(in-house phylosopher),他们也被叫做首席哲学官CPO。他们会了解公司的运营,与各部门人员沟通,从哲学角度提出和回答问题。
为什么科技需要哲学的帮忙?
我们可以从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出发——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我们每天每个人都会使用的。其使用方式特别简单,输入关键字,会出来上亿条相关答案。搜索引擎,就像是一位无所不知的、反应迅速、且特别耐心的老师。虽然谷歌、百度等搜索方式每年都在会有成百上千的修改,但是自其被发明以来,这几个特点是没变的:
- 用户输入“关键字”;
-搜索引擎接触来自于全网所有可以捕捉到的数字、文字、图像、视频等等信息;
-在这些答案中,它需要在近乎无限的信息将最“相关”的信息找到;
-最终将信息排序、呈现。
而以上几个行为,除了第一项是提问者发出的,其他的都是“老师”背后的工程师、管理者在幕后处理的。大多数人会认为,搜索引擎的结果就是答案。但从他们运行的方式可以发现,搜索引擎并不创造答案,而是搜索答案。因此,最为重要的就是“搜索机制”。这些幕后老师一定会有这些发问:哪些答案是相关的?如何检测相关答案的真实性?哪些答案应该排在前十?付费的答案应该有清晰注明吗?
但搜索平台并不是购物平台,知识并不能让人觉得既轻松、又愉快。程序员和设计者,就必须思考的这个非常重要问题是:我是否要决定什么是真相。
哲学家游戏
我在这里想做一个有意思的实验。
读者应该发现,我每一周都会写一篇关于哲学的文章,一般是星期四。这是因为我们在成都有一个很多年的哲学讨论小组,叫做苏格拉底咖啡。我们每周会讨论一个问题。下面我罗列三种个话题以及相关内容,然后在前面写三个商业领域,请看:
- 医院XXX,生命在哪里结束?(话题日期2020-12-12)
- 线上约会软件XXX,婚姻制度会消失吗?(话题日期2020-12-03)
- 避孕套XXX,性会破坏你和你灵魂伴侣的关系吗?(话题日期2020-10-29)
稍做一下修改,把口号换成陈述语序: - 医院XXX,生命没有尽头(话题日期2020-12-12)
- 线上约会软件XXX,要爱情不要婚姻(话题日期2020-12-03)
- 避孕套XXX,性和灵魂共舞(话题日期2020-10-29)
如果把我们这一群人换到殡仪馆、线上约会软件办公室、杜蕾斯办公室公司,还真的有点像在做品牌构思而不是哲学讨论呀!
是机器更像人,还是人更像机器?
希腊语“eudaimonia”,意为”繁盛““充实”。这是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在大半辈子所追寻最重要的东西之一,是人生活目的。大多数翻译,会把这个词语翻译成快乐(中文受到英文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说人会做一些列的事情,去达到人生充盈的状态,才是人生的目标。
Being eudaimon is the highest end, and all subordinate goals—health, wealth, and other such resources—are sought because they promote well-being, not because they are what well-being consists in.[2]
在英语翻译里,这种“充盈”状态被翻译为“快乐”。寻求快乐通常会让人受到一种短期的自我满足的奴役之中。这种被“误解”和“曲解”,被商业作为提供服务的宗旨。但是当你看清楚他们提供了什么,还会认为这真正提供的是人生解答吗?感恩节由于人们哄抢物品而产生踩踏事件,面对面的人用社交网络打招呼,大多数青少年都有节食减肥的经历。
记者问商学院教授Christian Voegtlin[3]发问,“什么是美好的生活”和商业有什么关系。她说当程序员在进行虚拟智能编程与设计人机交互的时候,要思考适应那些标准(关于美好生活的)。
一样的道德问题也需要在社交媒体上运用,是算法引导到访问者去阅读后续内容。无论这些建议将用户带到何处,这些算法是否都应该以最大化用户在平台上时间的唯一目的进行编程?[4]
在研发者和管理者的心理,算法需要匹配心中的道德。百度没有提供答案,谷歌也没有提供答案。但是在成百上千条的搜索结果,我们只能看到前十条,甚至前三条而已。如果这有限的几个答案里总是不能让人满意,那么也不会有反反复复回去使用这个搜索功能。算法可以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同时,也可以让人像机器一样思考。我们又能分清楚前后的区别吗?
如果道德问题在哲学里是重要命题,那么科技必然会遇到“道德挑战”。当一个商业体在追逐自己的利益的时候,我们不能说是其“商业的本质”决定的。因为这些选择,终究不是商业的选择、而是人的选择。
-
https://dailynorthwestern.com/2013/04/30/campus/googles-in-house-philosopher-talks-technology/#:~:text=Damon%20Horowitz%2C%20Google's%20in%2Dhouse,how%20to%20program%20a%20computer. ↩︎
2.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aristotle-ethics/ ↩︎
3.https://www.forbes.com/sites/sallypercy/2018/03/09/why-your-board-needs-a-chief-philosophy-officer/ ↩︎
4.The same moral questions apply to social media platforms that use algorithms to entice their visitors to look at follow-up content. Should these algorithms be programmed with the sole purpose of maximizing user time on the platform, no matter where the suggestions take the user? ↩︎
Photo by ThisisEngineering RAEng on Unsplash
欢迎关注我的公号:velynn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