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分析型、创新型,还是实践性思维?
相约读书打卡第524天,我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读书内容是彼得·布朗、亨利·罗迪格三世、马克·麦克丹尼尔所著的《认知天性》第六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第二节|《你是分析型、创新型,还是实践性思维?》第三节|《学不好的领域暴露了你的能力结构》
智力差异会影响学习效果,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智力究竟指得是什么呢?今天的心理学家一般认为人至少拥有两种智力,一种是流体智力,指推理、发现关系、抽象思维,以及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头脑中保留信息的能力。另一种是晶体智力,指积累的关于世界的知识,以及从过去的学习与经验中提练出来的程序或心智模型,两种智力共同作用,让我们能够学习、推理并解决问题。
斯滕伯格在肯尼亚乡村的研究表明:能够辨认草药且知道对症下药与服药剂量的孩子,与那些不具备这类知识的孩子更能适应他们的环境。但这些孩子在正式科目上的考试成绩却最差。如何解释这种矛盾呢?斯滕伯格认为那些在本地知识上成绩出色的孩子,其家庭更重视实践性知识,而那些在正式科目上成绩出色的孩子,其家庭在实践性方面则要弱一些。环境决定了一种学习类型优于另一种。
斯滕伯格深入这一空白领域,推导出成功智力的三元论。分析型智力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典型的例子就是解答测验中的问题;创新型智利是我们综合并应用现有的知识与技能,应对那些新的特殊情况的能力;实践性智力,是我们适应日常生活的能力,明白在具体环境下需要做什么并行动。不同的文化与学习场景是需要不同的智力类型,而且在特定情况下为了成功所付出的努力,多是不能用标准智商测验或天赋测验衡量的,因为测验会漏掉至关重要的能力。
学不好的领域暴露了你的能力结构
斯滕伯格与艾琳娜·格里戈连科提出,可以用一种动态的方式来测验评估能力。关于发展特长斯滕伯格认为,只要在某一领域持续练习,人们总能将较低的能力发展成较高的能力。他还指出,标准化测验无法准确评定人的潜力,原因是这类测验的结果局限于一份静态的报告,只能表明测验当时人们处于学习过程中的哪个阶段。动态测验可以评估出弱点,但并不是说弱点就代表着能力不足、无法改变,而是要把它看成一种知识和技能的缺失,从而进行改善。和标准化测验相比,动态测验有两大优势:它能让学生与教师重视那些需要提高而不是已经完善的领域;它还具备在两次测验间衡量学生进步程度的能力,可以更加真实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潜能。
动态测验不是说一个人在学习上肯定会有某些局限,而是提供一种评估,考察一个人在某一领域的知识水平高低或表现好坏,并决定需要怎样改进才能获得成功——为了提高,我需要学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挫折向我们提出了需要提高的地方,我们可以避开类似的挑战,或是加倍努力积累我们的经验,提升我们的能力,掌握应对挑战的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长。
动态测验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步骤一:进行某种类型的测验,可以是一段经历,也可以是一次笔试——看到自己的知识或技能在哪些方面有所欠缺。
步骤二:我决心运用反思、练习、间隔练习或其他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
步骤三:再次测验自己,留意哪些方面已有改善,同时特别注意在哪些地方还需要下功夫。
在蹒跚学步的婴儿时期,我们就在参与动态测验。当你写完首部短篇小说,在作家圈子里获得反馈,修改后再拿出来时,你是在参与动态测验——学习用作家的方式打磨文章,并对自己潜力有一定的认识。无论是哪种认知或操作技能决定表现上限的因素都不在你的控制之下,例如智力水平或天生的能力限制都不是你能控制的。但在绝大多数领域,大多数人可以学着发现自己的弱点,努力进行弥补,将自己的全部潜能尽可能的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