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空明连载小说《时空场》(29)
都说退休前的状态是“挣钱才能活着”,而退休后呢?正好反过来, “活着才能挣钱”(领退休金)。这玩笑也确实指出了两种生活状态的差异。
挣钱哪有那么容易?契约社会里,你不仅得有为他人提供价值的能力,还得让人瞧得上你提供的价值。因为能提供相同价值的人很多,你需要和他们竞争。你要的越多,就得越有竞争优势,是不是挺难的?
好,那我们再看看“活着才能挣钱”难不难?活着就得有好身体,貌似容易多了,像是不需要竞争,你活你的,不碍我的事。可仔细一想,活着和活着的差别可大着呢,背后竞争的是“幸福”。
这时你才发现,为了幸福的竞争,你甚至失去了“努力的资格”。比如说你想多一些钱来改善吃、穿、住方面的幸福感,可以吗?可以,难不难?太难了,返聘?再入职场?这些我都试过。
我们夫妇两人退休后,都弄了一个过度的“软梯”。我去一家公司做顾问,不必天天早九晚五。而老婆选择了在原公司反聘。
先说我的顾问工作,顾问的工作通常与细节无关,审查设计也是在比较高的层面上,审查方案,提出建议,最好能帮老板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介入的深度始终是个问题,做了一段时间,工作的边界就开始模糊了,老板问我:宋总,你能不能直接来带开发团队?签全职劳动合同。”
我已经进入了退休的生活节奏,就像工资向下有“刚性”,“自由”向下也同样有“刚性”。没办法,我给老板介绍了另一个人后,便换了一家公司做顾问。
那么返聘会不会好一些呢?我老婆退休前是公司的副总,底下的年轻骨干也需要发展空间,惦记着老人早点退。返聘自然没了原岗位的实际职责,而仍拿着之前那份体面的工资,这样,职责与收益分了家。我不知道细节,但我能肯定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不足百日的小白,画得还不错)
我们两人都不做了,退休后比之前更忙,就是一起去公园散步,也都塞着耳机,各听各的。“碎片化”给了一个新的“工作界面”。更多的时间里,我们是各忙各的。
是啊,她有那么多想前旅游的地方还没去,疫情堵死了出国游,可国内想去的地方也多了去了,以石窟来说,敦煌、云岗、麦积山、大足、龙门、安岳…,每次走前不仅有攻略,甚至有专业的视频课,一路有老师讲解…
网上的微学英语,她坚持了三年,还在上,又开始了网上绘画班。不足百日,已经画得有模有样了。
总之,退休前是能力和机会的竞争,而退休后则是幸福感的竞争。有些没想明白的职场成功人士,不知道是没注意这一差别,还是身不由己,钱袋子是越来越鼓,却无福去消费它们。
人死了钱没花完,与人还没死钱就花完了,都有点尴尬是不是?现代生活中,幸福的内涵也在与时俱进,生活富足,夫妻和睦已经不够了。有人把精神世界概括为“诗和远方”,也不都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应该泛指摆脱肤浅的一切生活方式。
我老婆不愧是主抓ISO9000的,一退休就修了一门收纳网课。家里的东西各归其位,增加一些收纳盒,东西还是那些东西,可“一番整顿”后,家庭的颜值大大提升。
我也做了一次收纳,不过是对知识体系,收纳盒子就是分科整理和书籍整理。读的书太杂,特别需要有贯通性的框架加以统合。对我最有启发的就是王东岳老师的《物演通论》和《知鱼之乐》。我预言几十年后,人们必会发现王东岳的递弱代偿理论是一部伟大著作。摆脱肤浅就需要看到事物的本质,而所谓“肤浅”就是只知道“表象”。
故事的下集开始,就转向认知探索。已经离传统的故事越来越远了,就更别提小说了。希望读者别太失望,我的诗和远方就是以这种方式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