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力》:当一个高管当了妈,思维清晰的可怕!
文/鹿小妮
“爱不需要理由,爱需要方法。”——海文颖
3天的时间断断续续地读完了这本书,作者曾经是一名气场全开、雷厉风行的高管,从摩托罗拉全球商务分析师到成为妈妈后,她为了追上孩子成长的速度,在2006年和其他5位妈妈一起尝试性的发起了一个午间读书会,后来成立了浩徒(how to)家庭俱乐部。
![](https://img.haomeiwen.com/i4438866/276e6ee2410c4ff5.png)
你不得不佩服这种事业有成的女人,当妈后直接换了赛道依然做得风生水起。
这本亲子育儿类的书籍和其他同类书最不同的是,她用“拂尘”和“拆台”解决了大部分的育儿烦恼,当大部分的父母意识到育儿是一门必须学习的技能之后,谁能说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没有情绪崩溃过?
于是她说我们需要及时清理情绪,市面上的书籍总是告诉我们妈妈的情绪有多么重要,但是却很少有人关注妈妈们确实有情绪,而且确实需要及时释放,而不是凡事以孩子为优先级,掩盖自己的情绪。
通过倾听和共情两招就能够有效地“拂尘”,遇到了问题先忍着不要一上去就喋喋不休,看看孩子怎么说。
比如有一次我看到孩子趴在地上,我刚想发火,试探地问了一句:“你在干嘛呀?”
她说:“我在看蚂蚁搬家呀!”多美好,已经为人父母的我们,还能有这“闲情雅兴”?
需要共情的并不只有孩子,还有那时候只是个孩子的我们自己,“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童年受到的伤害你以为通过时间的流逝痊愈了,但其实在心理的那个伤口一直还在流血,只是通过不同的途径表现了出来、
那个曾经不被理解、不被看见的小孩子今天成为了别人的父母,当父母内心的伤口没有愈合的时候,千万别奢望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路顺畅。
为什么在育儿的路上有的妈妈被逼得“鸡飞狗跳”,她说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拆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通过划界限、立规矩以及“我信息”表达法就能够让我们拆除影响自己情绪的炸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你无法替代也无法代劳,当你清楚这点之后就不会被孩子不写作业闹得寝食难安。
书中有一个比喻特别好,她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规矩就像是墙壁,孩子每一次试探、要求如果这堵墙都往后退,那你就能明白“得寸进尺”是怎么来的。
说到如何和孩子沟通,“我信息”不仅能够应用在亲子关系中,夫妻关系也同样使用,表达事实、我的感受以及对我的影响,没有指责,只是希望通过“脆弱”的表达能够达到双方共赢。
为什么孩子成长的路上总是有那么多问题?
她说这是孩子留给我们的家庭作业,如果你抱怨孩子不听话,那你应该学习一下倾听,如果你抱怨孩子不体谅大人,那你应该练习一下共情……
很佩服这种事业、育儿都能轻松应对的智慧女人,说是轻松其实谁不是摸着石头过河?感谢遇到这本书,它告诉我们:办法总比问题多!
附上思维导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4438866/e81992c209d141c3.png)
我是鹿小妮
3岁孩子的90后妈妈
关注我,育儿路上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