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

如何理解学霸和老师:班级繁荣的基础与智识之源

2019-02-09  本文已影响14人  匹克匿克

何为学霸?何为老师?在社会学的分析下,他们究竟在班级里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一、学霸:书呆子?为学习不择手段?冷酷无情?

在你的记忆中,学霸似乎就是这样,对不对?但如果我们从现代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重新看看呢?


“学霸”这个词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很多人却可以在看到定义之前了解它的含义。那么,在对学霸进行研究之前,我们应当给出一个定义。根据百度百科,学霸应该被定义为“擅长学习,分数很高的学生。”当然,这只是从经济的角度给出的定义,这个定义既不完善,也不清楚。总而言之,学霸的特质就是:“擅长学习,学习优异,令人望尘莫及”。无疑,若不仔细考证,这些定义都算是标准的。

我在这里引用我朋友的一段话,感谢他授权,授权我引用他一片文章中的任何内容。他曾尝试以法国18世纪的等级制度帮助我们理解现代班级:

“不妨把班级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老师本人。她是班级的最终控制者。第二等级是班委们,以及社会名流。第二等级约占总人口的31.25%。第二等级常常充当是班级的真正控制者。他们辅佐老师管理班级,而实际上,他们可以控制老师控制不了的区域——因为老师是没有精力对整个班级进行精细到个人的管理的。

“第二等级一般都有公职。他们通常是学习中等的人,可以被称为‘中产阶级’。除此以外,还有学霸们。他们若不担任公职,也会很有号召力——大家也都会听他的。因此可以被称为社会名流。

“除了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其他所有人都是第三等级。第三等级的特点是不拥有什么号召力和威望。第三等级约占全班人口的68.75%。”

从这段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学霸的两大特点:

①经济地位上的优越性。

②号召力。他们除了成绩优异,可以说,都是大V。就此而言,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关于学霸性格的推断:

1.对于自己的严格要求和自我奋斗的精神。为了充分说明这一点,我还是引用他的话:


“在初一以后,整个班级就明显进入了一种新的状态。原来的低效的生产活动就完全被更高效的、由学而思[我在这里绝对,绝对,绝对不是奉劝大家去学而思学习,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它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我在这里引用学而思,绝非广告,只是为了代表这一类教育机构,以及方便说明它对于班级产生巨大变化的推动作用——编者注]领导的一种生产形势。在这个时代,人们更看重分数,而不是其他东西,如才艺——虽然这也不能荒废。但是十分显然,在经济由学而思接管之前,权力的唯一来源是老师。只有与老师有一定的关系才能拥有权力。但是在此之后,成绩的重要性大大增加。这就是为什么在经济基础发生变化之前,“社会名流”这个阶层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根据定义,社会名流一般由学霸构成,特别是那些没有担任职务的学霸。他们虽然没有掌握公权力,但是却很有话语权。人们畏惧这些社会名流,原因在于人们欣赏他们的成绩和分数。虽然老师可以基本做到‘野无遗贤’,而社会名流阶层还不明显。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老师的能力有限。学霸将会在四年级得到初步发展,但(小学)老师本人既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相反,限于教材和配套设施(如学校,教育部门),老师本人是无法容纳,也不能支持学霸们的要求的。对于学霸而言,他们希望出人头地,但是学校课本‘太简单’了,而老师也不能教学超纲。最终学霸只能投靠诸如学而思等机构。

“······

“于是,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时间越往后推移,老师在经济上起到的作用越小,而个人自我奋斗所起到的作用就越大。但是这个现象本身存在漏洞。一个真正符合基本逻辑的、可以自圆其说的规律则是:不论在何处,在哪个学校,在四年级以后,个人对自己的驱动力越来越重要。也就是说,人们越来越自由了,因为人们越来越只受到自己的控制,而不受别人的控制。在二三年级,小学老师可以控制经济命脉,但是到了五六年级,学而思就完全接管了经济命脉。而在四年级,学而思和学校老师则瓜分天下;同理,我们在二班也能发现这样的趋势:在初一时,是学而思与个人瓜分天下,而到了初二,学而思的作用其实也没有那么明显了。而个人的奋斗和努力起到的作用越加明显。这个规律有一个辅助的证明,即,学而思与学校相比,能够更高效地连接到个人。而当个人的力量足够强大,人们就连学而思都不需要了。但是在初二,老师的力量又在崛起。这可以被认为代表了初中老师与学生信息交流的效率要明显大于小学老师与学生信息交流的效率。

“故此看来,学霸自我奋斗的传统与老师在四年级后逐渐失去对班级的完全控制权有关系。在这个时期,人们更加自由,更加依靠自己。出现这种性格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了。”

2.对于他人的蔑视的不懈。

由于在经济基础上,学霸有着天然优势,他们将会对其他任何比不上他们的人充满蔑视。



二、学霸的社会价值: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

与学习成绩优异的人不同,通常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学霸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同时常常受到人们的赞扬和钦佩——这是由定义得出的。他们能够在学习上给出一个明确的榜样,供人们学习,借鉴和参考、超越。

这也许就是他们常受到的老师喜爱的原因。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们将以学习为主。因此,一切擅长学习的人都会被他们所倾佩。因为考好是所有人共同的目标,从另一方面而言,是社会赋予这个年龄的青少年的责任。

而在此时,老师树立这样一个人格榜样也尤为重要。

就此看来,老师对学霸们的尊重与照顾,一方面是为了完成学校对于成绩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自己自尊的增加。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能够培育出优秀学生的老师时,他们也将欢欣鼓舞。

我们在之前讨论过,学霸对于班级的意义。(协助老师管理,担任班委。)也说明了学霸在鼓舞学习上的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在此处也可以做一个小结:

1.学霸对于班级的管理有着巨大的意义和价值。

2.学霸对于班级学习(经济生产)有重大价值。

3.对于引导班级风气的作用。

就此而言,无论学霸是在作恶还是学习,都无疑对班级起到了正面作用。但是我们在下文会提到和详细展开描述一些学霸反面作用。



三、学霸与老师的(生产)关系

这似乎是一个不需考虑的问题,因为看起来,学霸与老师似乎一家亲,但是问题绝没有那么简单。

在下文我将继续引用。



“而若我们考察这个学霸们崛起的过程,就会发现,他们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在早期的班级还是一片混沌,完全没有秩序。在此时,老师,掌握班级一切权力。早期人们没有建立起社会结构,

“学霸的崛起,在早期,是依附着老师的崛起而崛起的。他们往往受到老师的爱护,所以掌握诸权力。翻阅史料我们不难发现,学霸的崛起,是从小学已开始就产生的。而他们之所以在早期不被人所注意,则是因为他们在当时还不够锋芒毕露。而他们最早获得的权力则是老师授予的‘管班权’——对于赋予这些权力所造成的危害,统治者根本未曾考虑过。他们只以为这个强劲的人群,一直会成为自己的好帮手。因为这群人的一切,都是老师本人给予的。饲养这群人就宛如驯养一群狗一样,老师认为,自己若是对这些人群中的某些人有异议,则直接不给他们‘饲料’,任其自生自灭。


“随着历史主线一批批的学霸被淘汰。他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一批批新的人群加入了学霸类群。他们往往有更好的‘人品’,善于社交,并且勤奋,受当前意识形态和社会主流思想观念的支持和认同。他们借助着老师所给予的权力,获得了许多老师没有的权力。自此,老师再也不能幻想消灭这些拥有私人权力的学霸了。他们已经学会了生存。

可见,早期的学霸是完全依附于老师的。因为此时老师对于班级经济的控制是完全的。他们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可是,一旦老师不是先进生产力,班级就会出大问题。

以我的小学班级为例,就会发现,在五年级之前,班级的先进生产力是以老师本人为代表的。而在五年级和六年级,班级的先进生产力是以学霸为代表的,班级的生产生活完全是在学霸的领导下进行的,而非老师——


学生们可以自己学习,而不需要老师辅助!而且是——彻彻底底的不需要!

这个变化令人惊讶,因为在我们往常的印象里,老师和学霸似乎一直是相亲相爱。但是在小学,我就亲眼看见过这样的情况:

霸根本不需要在班上听课,同时还能考满分。


老师存在的合理性就会得到极大的破坏。这也就触及了老师的权威的根本来源。这意味着,老师是“完全不需要的、不被重视的”。

虽然这种情况在初中得到了很大的好转,但是,在小学的六年级,学霸与老师似乎对班级的控制权展开了争夺。这场争夺战最终以步入初中为结局。


在初中,学霸与老师之间有矛盾是不可能的。毕竟,大家都要面对中考。老师希望带出成绩,学生希望考出成绩。


因此,在初中,矛盾则普遍存在于老师与学渣之间。

四、学霸与老师对待学渣:冲突

我在这里继续引用一段他对于我现在的初中班级的描写:

“二班的班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它完全为学霸服务。可以看到,学霸班委已制定出来的许多班规,都是有利于学霸和中等生的。这充分说明了这批班委的性质。虽然二班的班委仍旧控制意识形态,但是这种控制方法明显与小学老师的控制方法不同,目的也与小学老师不同。学霸的班委控制意识形态,目的是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你没听错——编者注]他们所宣传的观念,也都是提倡学习的。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政治正确,但是无疑,此时这种政治正确是非常符合学霸利益的。通常来看,政治正确往往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但是在二班,因为班委是学霸控制的,而学霸就需要在意识形态上给自己支持,此时看似愚蠢的意识形态之争也完全可以理解了。

在叙述了我们班的大环境之后,接着他就谈到了班级的具体问题,也就是学霸和学渣之间的冲突。

受学霸控制的班委提倡不择手段地进行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符合全班同学的利益。当然,这只是在理论上进行推荐,并没有任何实际根据。实际上是,这应该不符合大约40%的二班人的利益。对于这40%的二班人来说,他们完全不知道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所以他们也不愿意学习。[也就是学渣——编者注]对于他们而言,谁劝他们学习,他们就会认为谁是他们的敌人。而这些人常常会与受学霸控制的班委相争抢时间资源。虽然他们往往抢不过,但是一旦在某个时刻,他们与受学霸控制的班委发生大规模的冲突,就是很麻烦的事儿了。凭直觉来看,我觉得二班的学渣将会与二班的受学霸控制的班委发生一次巨大的冲突。而且凭直觉来看,他们的冲突应该发生在下学期,或者初三上学期,但绝不会发生在初三下学期。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并没有任何根据,所以你也不要问我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这只是完全凭我的直觉。你完全可以当这是胡说八道。

这看上去是危言耸听,但是我却觉得他说的很对。

“但是这种对于底层社会的放纵可能导致二班经济出现一些问题。在诸多数据中,我挑选了一个我认为比较可靠的数据:在未来,二班将会有32%的人(16)不能够参与到学习里,甚至会对整个班级的经济产生破坏。在这16人之中,已经有人开始影响周围人的学习。其中有一些明显会在将来影响他人的学习。

“而对于这些人的态度,就非常值得我们深究。如果我们彻底抛弃他们,虽然不会带来班级的动荡,但是很显然会使二班经济带来严重的打击——必定是16人。抛弃社会底层所带来的问题,在我们的隔壁一班就十分明显。一班虽然也是受受学霸控制的班委的统治,但是他们对于学渣,那些不参加、不愿意、不能参加社会生产的人采取彻底抛弃的态度。这很显然体现在语文老师的策略上。就算在二班,语文老师也只是对班级底层采取的政策也是彻底抛弃政策:对于他们的违规行为(不交作业之类)只采取口头说教政策。能够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的,就是语文老师对于二班中等生和学霸的态度。对于这些社会的中坚力量,语文老师从来都是很讲原则的,该处罚的时候也会罚,以此惩戒如此反复,预计在一班的治国政策上也是如此。但是一班的社会真的很安定吗?未必。我与一班的许多学霸有过交往,他们也都认为,一班社会的意识形态不够政治正确。而在那里也完全看不到类似于二班的这种欣欣向荣、全班参与大生产、集体走向现代化的场面。相反,一班的经济十分落后。年级十二个班,一班垫底。而二班虽然不算强,也至少排名第七。而且,对他们彻底放弃,也不够政治正确。在这种彻底放弃的情况下,二班也很可能再也没有什么平等可言。但是学渣-学霸分化问题是不可能杜绝的,而且是不可逆的。而且,在此后的日子里,它将会飞速发展,速度将会远超现在。这是一个决不可逆的趋势:在将来,将会有一批人被考试淘汰。在深圳南山区,49%的学生将会被淘汰。在二班,我不觉得这个比率会低多少。这些人往往有自觉性:这是最可怕的。他们在下学期可能就会自暴自弃,然后彻底变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其他班级对待他们班的社会底层的政策可能对二班有借鉴价值,但是很可惜的是我没有考察过。在这里我试图给出一些通过纯理论推导得出的结论,不放陈列于下:

“1、保持全班级对他们的尊重性。虽然我们不指望主要班委由学渣充当,但是我们决不能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对他们丝毫的歧视——如果他们愿意自暴自弃,也不必指指点点。

“2、保持班级上下的联系。精英有必要和底层进行一些非正式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辅导,也可以是共同参与某项事物。总之,我们要让他们感觉到二班社会的温暖。我们不能让他们认为他们的不幸是他们眼前的人导致的,此乃时代的悲剧。

“3、对其中人愿意学习之人时刻包容。这需要老师牵头。对其中的积极分子,采取接纳和帮助的政策,并且让他们看到大家对他们的温柔态度。即,如果他们想学习,会有人帮助他们。这样他们就不会有所怨言了。


五、总论


就此看来,你还觉得学霸只是书呆子吗?

你还觉得他们只会学习吗?

在你不知道的时候,你的一切行为,就早已被他们所意料到了

我的同学发明了一个词,叫

“Unbeconsideredable.”

我一开始十分不理解,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他说,这个词的意思是“不需被考虑的”

的确,有太多人不被他们所考虑。在他们眼中,绝大多数人都是不需被考虑的。


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


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启示:

1.努力。这个世界终将是留给奋斗者的,诸如你身边的学霸们。

2.善待你的同伴。这将是一个人智识与远见的体现。

如何理解学霸和老师:班级繁荣的基础与智识之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