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六十当个“狠心人”:远离亲戚圈,退出同事群,才算活透

2022-12-13  本文已影响0人  舒山有鹿

01

叔本华说过,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有些人喜欢合群的生活,那他们就选择改变自己的原则,以求更好地融入到群体当中。而有些人不喜欢合群的生活,就选择独来独往,一个人自由地过日子。

这两者,到底谁过得更幸福呢?

从表面上来说,肯定是合群的人更有面子,虚荣心也被满足了。可从实际上来说,不合群的人,才拥有了更多的生活选择权,人生会多了轻松潇洒,而少了束缚。

年少之时,我们会赞同前者的行为,而瞧不起后者,认为后者离群索居,毫无本事。等到了中年,或者到了晚年,我们会改变态度,认可后者的选择。

也许,人越是上了年纪,越是有所经历,才越会活得通透,知道自己该选择什么,该做什么,该怎么生活,而不是人云亦云,越过越没有自我。

人到六十,是时候要当一个“狠心人”了。远离毫无价值的亲戚群,摆脱所谓的同事圈。如此,才算是真正的成熟。

02

人过六十,远离亲戚圈。

谈到亲戚,绝大多数人都有这么一个想法:亲戚跟我们有血缘关系,我们就该无条件地包容亲戚,对亲戚特别好。

这种想法,看似是特别正确的,实际上是有问题的。我们对别人无条件好,那又有谁知道他们对我们好不好呢?

所有“一厢情愿”的行为,都只会伤害自己。有很多老实人之所以被辜负,就是因为他们总抱着“我对别人好,别人就一定会对我好”的态度。到最后,终将自讨苦吃。

对于亲戚这个群体,还是不要抱有太多的期望。首先,别人有自己的家庭,肥水从来不流外人田,别人凭什么会对我们上心呢?

其次,亲戚之间有着“若隐若现”的血脉关系,所以“攀比”的情况会出现,“见不得人好”的问题也会频频发生。亲缘关系的矛盾,比跟外人的矛盾,还要大。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不要有“融入亲戚圈”的想法了。有钱,别人自然来附和我们,没钱,别人一看到我们就会翻白眼。亲戚之情,那是很现实的。

03

人过六十,摆脱同事群。

在单位干活了一辈子,遇到了不少人,看到了不少事,那我们对于“人性”的理解,也应该比较深刻了。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原单位的同事,到底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同时,这所谓的同事之情,到底真不真实,值不值得维系呢?

在江湖当中,同事之情是最为淡薄的。别人来到了单位工作,目的不是为了寻觅什么感情,而是为了赚钱,为了养家糊口。

职场中所有的“交往”,都跟逢场作戏有关。别人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不是真心的,而是有目的的。这目的,要么为了升职,要么为了站队,要么为了加薪。

当然,不排除单位当中存在跟我们志同道合的同事,只是遇到的概率不大,这些人也并不多。绝大多数的同事,都是被迫在单位工作的过客。

临近退休,就不要对这些如同“过客”一般的同事有什么感情了。自己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别人也有自己的事儿要做。既然如此,离开单位的那一天,相互道别就好。

对我们好的人,可以常联系。而对我们不好,甚至有矛盾的人,一笑置之,再也不见就算了。人到晚年,终究需要与孤独为伴,在“独处”当中活到老。

04

人到六十,要对讨厌的人狠心了。

很喜欢这么一个词——真性情。

人,到底要在什么时候,才能表现出“真性情”的姿态呢?要么在年轻的时候,要么在晚年的时候。

年轻的时候,由于刚出社会,什么都不懂,什么人都没有接触过,所以我们的内心会比较真实,没有什么阴谋算计,只有特别纯粹的“真性情”。

等到了晚年,由于我们历经大半生,也逐渐老去了,所以我们会逐渐厌恶“逢场作戏”的生活,选择回到真实的天地当中,过回特别简单的小日子。

人,越是简单,性子越是直来直往。遇到不喜欢的人,直接就远离他们,也不会跟他们有太多的往来。遇到喜欢的人,那就继续交往,哪怕跟年轻人成为忘年交也没问题。

与人交往,有这么一个原则:要么感情特别好,那就在一起。要么没啥感情,直接远离,我尊重你的选择,你也尊重我的选择,双方各相安好。

很喜欢这么一句话:“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人与人之间,少些虚伪,多些真实。实在不能真实,就老死不相往来,不再浪费仅剩的精力和时间,而是以真情实意去对爱我们的人好一点。以此终老。

文/舒山有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