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的越多,离幸福就越近
最近,跟我“成长营”的小伙伴们分享了《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一书中的其中一个习惯—积极主动,大家针对分享内容中的“关注圈”和“影响圈”展开了讨论。
书中主张我们应该首先做好自己,也就是专注于“影响圈” ,才有可能去影响外在环境,而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想要去改变我们无法把控的事情,专注于“关注圈”。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甚至开始行动。比如在生活中,很多人想让孩子坚持早起锻炼,读书,于是自己先学习、坚持跑步健身,想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改变去影响孩子;还有人想要改变老公的“不良”生活习惯,用写文章的方式提醒老公注意身体。
没错,这些都是通过自身行动来改变或者影响他人,比起“冷嘲热讽“、说教、提醒,确实是好太多了。
但为什么还是收效甚微,甚至反而让自己陷入无限痛苦中呢?
在我看来,这些“行为”都属于”方法“和”技巧“,或者说只是换了一种沟通方式。而真正的”影响圈“,是心态和思维方式的彻底转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种人生智慧,而不只是”小聪明“。他们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
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转变”过程。
01 亲密关系带来的痛苦
我一直觉得自己属于不强势的那一类,虽然工作上很认真,给人“干练女强人”的感觉。但是我非常懂得尊重他人,给别人选择的空间和自由。
结婚后,我仍然保持一惯的风格,从不干涉老公的“私人”空间。他在精神上、时间上完全自由,除非有共同要处理的事情,我会跟他商量,但也不会强求,我会根据他的时间和意愿来做决定。
用他的话来说,他在婚前婚后没有区别,跟我在一起很放松。
但即便是这样,生活中仍然免不了很多事情无法完全达成一致。比如有些事情没有更好的选择,我一般会选择听他的,因为我害怕发生争执。
我擅长说道理,但我不擅长“吵架”,可以说每“吵“必“输”。
时间久了,难免会让自己有种不公和受委屈的感觉。我渐渐意识到,我的“退让”不过是一种“逃避”,一旦哪一天绷不住了,就会像山洪般爆发。
果然,在我怀孕后,接二连三的“战争”开始了。
02 时刻保持清醒让我丧失了“感知力”
于是,在自己陷入负面情绪里的时候,我不停地问自己:你为什么会这么难过?事情真的值得你这么痛苦吗?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来改变现状?
每当我这么问自己的时候,我会发现自己会从情绪里慢慢出来,然后去洗把脸,把自己收拾得看起来更加精神,转而去做与自己有关,能产生成效的事情。比如处理工作、学习、用心的照顾宝宝,跟她开心的玩耍。
把关注点转移到自己身上,专注于自己的人生大目标,这会让我变得更加清醒。人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被感受牵着走,而“感受“是最不可靠的,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感受都不一样。
但是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人不可能永远保持清醒,因为清醒的状态下是很难体会到幸福的,只有“感知力”强的人,才能体会到最深层次的幸福。
所以“清醒“,只是在我们陷入负面情绪的时候所要刻意保持的一种状态。可以说它是治标不治本的一种方法。
曾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跟老公就像同居室友,有事说事,没事互不干涉。
我也想过刻意做出一些改变,我们像刚开始认识一样,约在咖啡厅,相互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只要气氛稍有放松,我们就能吵起来。
再后来,我们干脆不聊了,保持现状至少还能避免争吵。
我让自己反复的在“感性和理性“中徘徊,这种不尴不尬的状态曾让我几近绝望。为什么我自认为把“尊重“做到了极致,却还是处理不好与身边人的关系。
03 不抱期待,爱自己才能爱他人
后来我想明白了,因为无论我是否有想改变他人的想法,但是在我心里,我仍有期待。我在行为上确实在做自己,但我的心仍然在对方身上。这种“期待”感自己能感知到,对方同样能感知到。
自己认为是“爱“,对方却认为是”压迫“。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刻意让自己把心收回来,开始爱自己。
很神奇的是,真心的“爱”自己,感受到的是力量;而“享受”他人的爱,感受到的更多是放松和懈怠。
我的力量感回来了,时而快乐,时而元气满满。即便在老公皱着眉头跟我理论的时候,我一句轻松幽默的调侃就能让他哭笑不得。我婆婆曾经说过一句话,她说:这个家里,你开心了我们就都开心了。
当然,我并不是让大家只爱自己,不爱他人。而是只有我们懂得“自爱”,才能有力量去爱他人;我们的内心强大了,才能承受更多。
承受得越多,离幸福就会越近。
文| Co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