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咨询师培训

【507】文慧:教育咨询师(34)第三单元第四课21~28岁通过

2020-07-23  本文已影响0人  文慧的心童年

2020.7.6,坚持写文章507篇,为以后开一家有温度的育儿主题书店做准备,影响1万妈妈加入快乐育儿!

每个人都有两次童年,小时候,是妈妈陪你过童年;现在,是孩子陪你过的童年。妈妈助力孩子拥有可以幸福一生的心童年,孩子陪伴妈妈疗愈童年的心。

今天冬梅老师和李跃儿老师双师形式,来学习生命U型图中的21~28岁这个阶段,前面我们讲到过,如果说0~21岁是春季的话,那么从21~42岁就是我们人生丰盛的夏季了,前三课我们学习了人生的春季,孩子身体灵魂各方面都不成熟,他们各方面都不稳定,还在不断的发展自己去适应社会。

直到21岁的时候,人类精神已经成熟,21岁之后,我们可能会在某一个时刻会觉得自己变得跟以往有大不同,也会变得更加的成熟,更加的接近于一个成人,我们的生命也会发生决定性的转变,我们会发现自己正走在自我发现和自我定义的道路上,是一种全新的自我意识,新的生活正在向前迈进着。

从第四课开始已经不是我们教育咨询师的年龄范围,前三课都是每课都是两个课时,后面的人生阶段会篇幅减少,只了解不深入研究。教育咨询师进行的是学生的孩子的咨询,21岁之后人类已经成年。

21岁之前人类的精神还没有成熟,我们可以叫做是孩子,就21岁以后人类的精神已经是成熟了,可以承担家庭的义务,可以承担社会的义务,所以到21岁之后也是我们教育咨询师比较不能够涉猎的范畴,但是我们要和这个年龄段的家长沟通。

我们应该鼓励家长学会正确的理解孩子,并且正确的帮助孩子,我们所面对的家长是21岁之后的人们。21岁之后的人们,恰好是我们在帮助孩子的时候要去透由他们去帮助孩子,所以我们也简单的了解一下。

我们如果想要透由家长去帮助孩子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了解家长存在的问题,他需要帮助的方面是在前头哪几个阶段出现了问题,同时我们在帮助他再成长的时候,才能帮助到孩子孩子。

否则我们帮助家长解决了育儿遇到的问题,孩子渐渐的好起来,但是成长是个复杂的过程,我们不能长期的陪在孩子身边,还是要靠父母的陪伴成长,如果这个家长自己不改变,在下一次孩子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他还是依然用他以前的错误方式,错误的心理状态去帮助孩子,那么孩子依然还是会堕入苦难之中。

一个有良心的教育咨询师一定是在帮助孩子的时候,利用孩子所出现的教育机会来去帮助家长学会理解孩子,懂得孩子并且帮助孩子,这样才能保证在未来的时间里,无论孩子到了哪个年龄阶段,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家长都能利用,我们帮助他的时候,使家长成长起来的正确的儿童观,正确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育方法来去创造性地帮助到自己的孩子。

东方跃儿教育咨询师可以用善良和爱帮助到更多的家庭,而不是只顾孩子这一个目标,所以我们不能一直替代父母帮助和教育孩子,让父母依赖我们,他就会一辈子都离不开我们。

但是无论是教育咨询师、心灵咨询师、心理咨询师这样做都不地道的,真正的帮助是让被帮助的人内心有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就像有大德的医生,医的是人,不是治病。

我们看“慈悲心”的“慈”,上下拆开就是茂密的草在心上,也是滋养心灵,帮助他人不是替他解决问题,根本的目标是在陪伴他渡过难关时给她心灵力量,让他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李老师反复的在强调,我们要帮助父母的一个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如果一颗种子它出现了问题,那我们一定是会去从他生长的环境里去寻找答案,我们会去看看说土壤出现了什么问题?阳光和水我们有没有给到足够?或者说有没有遭受到虫害什么的是不是?而不是说一直找苗有没有什么问题?
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我们应该去从他生活的环境了解,最亲近的养育人开始了解,结合孩子的行为去找根源,同时想解决的办法。
我们还要时刻的就注意一点,我们要相信孩子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的一个生长的计划,作为父母的我们就是要保障他能够顺利的按照他的生命蓝图去展开,所以说了解父母并且帮助父母也是我们教育咨询师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三单元第四课21岁~28岁探索世界的时期。探索世界的时期,这个年龄他是主要的特征喜欢各种冒险和旅行。

所以21~28岁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喜欢各种冒险,旅行,尝试各种新鲜的事物,通过探索发现自己内在的能量,变得自信。也是个性和自我建立的阶段,个性的建立决定以后的处理事情的方式。

大李老师讲了她和胡子老爹毕业后,21--28岁的人生经经历,我好羡慕大李老师的勇敢和自由,我的21~28岁就太普通了,有很多的不甘心,因为自己的胆小错过了很多精彩,有些遗憾。

上节课讲了14~21年龄段是建立具有了自己的独特的思想,和别人都不一样的思想,所以当他发现自己的想法跟别人不一样,他也非常的新奇,但是他需要有人倾听她需要人帮助,他在倾听的过程中是他自己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思想,使得思想成熟。

到了21岁的时候,他们开始变得自信,变得有内在的能量,我们看如果没有内在的能量,他们就很难去做那样的冒险的挑战的事情,像徒手去攀爬,极限运动等等,然后有这样的一个内在的能量,使得他们去审视自己变得自信。

遇到21--28岁这段时间的年轻人,他们一般说话中一句话里有好几个我:“我这个人就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我这个人就是怎么怎么样”,会拼命的去解释自己,甚至他开始审视自己的在物质身体中已经形成和成熟的那个人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人,他急于向别人表达和展示所谓的我,那个内在形成的我。

21--28岁会比21岁之前更加自信,因为21岁前他们还没有成熟,虽然个头已经长得跟成人一样高的时候,他们内心还停留在他们童年一直长起来的那个状态下,还没有证明自己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年人了,他们还是觉得自己是个小孩子,曾经在别人的看护之下或看守之下去成长的这种印象还在心里。

但是到21岁之后,由于这种各种探险和去尝试各种新鲜的事物,发现了具有独立思想的那个我是已经成熟了,所以他们慢慢的消减掉了童年依附与别人、靠别人、和在别人的看管之下这样的一个生活印象,所以他们变得就更加的自信。

同时他们的个性和自我也建立起来了,21岁之后已经是一个由各个元素形成一个作为一个独特的人,有跟其他人完全不同的一个特质,这个特质是由他21岁前经历的各种元素组成,这种叫做个性,没有跟任何人相同,属于他自己的一种内在的特质。

自我是个性所具有的精神的内涵,最重要的是个人的立场是稳定了,当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都会有作为一个独特人的独特的立场。

是作为全属于我的独特的对我自己所认知和肯定的一种感受,我们会发现在这件事情上我的感受是这样他的感受是那样,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在21岁之前我们很少有这样的自我觉知。

21岁之后,我属于我自己个人的已经形成的一个思维模式,我能够看到我的思维模式是什么样子,我是这样的,你是那样的,我的思维是这样想的,你是那样想的,我们发现了自己与他人的思维模式不同,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们也发现了我们的行为模式也不同,一般遇到这种事情你是这样做,一般遇到这种事情我会这样做,一般我们也会为自己,我是这样做这种表述会感觉到自豪。

这就是属于自我的东西,而这个自我的东西实际上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叫做习气,我们以为是我们重新建构的,其实我们的习性在这一世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变得突出变得稳定,又增长了其他。

个性的建立,决定了以后处理事情的方法,由于个性不同处理事情的方法也不同,哪怕是一个细节都会不同。这种不同只是个性的色彩,并没有太多的对错。

但是,我们如果只执着于自己的个性而排斥他人的个性,我们就会把身边人所具有的个性所具有的自我都认为是错误的,甚至我们会否定所有人,让自己的自我能够成活能够成立,这就是叫做以自我为中心,也叫做这个人太自我了,不能融入与社会。

但是如果在21岁前的年轻人受父母的安排,没有自由的思想,不自信没有找到自己生活的目标和方向,到了21~28岁他就不敢去探索世界,也不会成长起属于自己的个性,就不能找到自我,更没有办法成长起比较稳定成熟的自我,他处理方式就没有属于他自己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最终没办法成为更好的自己。

没有自我的人,面对未来的生活,面对未来遇到的问题,面对未来的事物,面对未来的选择,他都没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他们的各种事情上都会受到父母的安排,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也失去了自己的价值。

如果一个人觉得生活没乐趣,没意思他们会觉活着没意思,没有自己的想法,那他会失去活着的理由,走向死亡或是走向麻木的生活,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他要活出自己觉得有趣有意义,我们要明白并不是我们父母觉得好,孩子他生活没有问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钱没问题,生活也没问题,给他安个家,买个房子,买上车,他生活的问题父母都帮助解决了,他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就可以拥有一切,其实想想也很可悲,活在别人的安排中,自己一点价值也没有。

实际上这样的生活不是我们人类这个生命所需要的,我们人类的生命需要有趣才叫好的生活。高质量的生命是需要去实现自我价值,可以去影响世界,哪怕一点点也需要有自己的价值。

李跃会导师告诉我们鲁尼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你生而有意,为何宁愿一生匍匐前行,形如虫蚁?
我们都有自己的翅膀,都有飞翔的身姿,我们只是因为父母的这一份期待,这一份安排,这一份爱有时候会剪断我们的翅膀,同时也束缚住了我们的身体,让我们就误以为自己只是那一只小小的虫子,我们只配在我们狭小的空间里面去爬行,这一份爱,也使得我们的生命暗淡无光,也让我们错失了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一个机会。

现在很多孩子听父母安排,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别人期待怎么样,你就所有的行为,所有的感觉都要被阻止,期待完成一个又一个期待,慢慢的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为什么而活?

一个人如果活在别人期待上,就不会想冒险,不冒险就更不能够证明自己,不能证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证明自己内心的力量,不能证明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人所具有的那份价值。人就会觉得活着就和没活着一样,就像行尸走肉一样,他不想冒险,不清楚自己想要的,自己想要什么样生活,而导致对生命的不重视而自杀。

最严重的是不知道想要什么的人,是连自杀的可能性都没有的人,他就不想这个问题,只是活着而已,这辈子灵魂没有任何提高。这样的人别人给你什么就是什么,塞给你什么你就接受什么,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要求,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感受,想想都觉得可怕,跟这样的一个人活在一起,谁都觉得自己的生命是无聊的。

人最痛苦的应该是无聊,其实在贫穷中和困难中的人有时候内心并不觉得那么痛苦,因为他们有一份希望,说我能得到一点钱,我将来做了哪件哪件事情我就会好起来,我今天赚了两毛钱,我都觉得我用自己的价值得到了钱,但是无聊的人,什么也不缺,没有自己的价值的人才是真的可怜。

当父母没有能力再控制孩子时,他会突然迷茫,在之后的阶段和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的遇到很多麻烦,而这个人的灵魂已经熄火了,周围的人对他不感兴趣,不想与他在一起,如果有个孩子,孩子也养的没有生命活力。

可能身边的妻子或是丈夫也会觉得没意思而离开他,因为和他生活在一起太无聊了,生活会越过越糟糕。

21--28岁没有建构好与不好对以后的阶段有什么影响:

一、建构好的影响:

如果在14~21岁这个阶段,孩子发展的非常好,那么在21~28岁这段时间就会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建立自我,活动属于自己的个性与能力,那么才有勇气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28~35岁是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只有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在社会压力和社会责任让我们承担时,我们才能有能力支撑这些我们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在28~3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在公司里慢慢开始担任重要的岗位,人们会给你很多重要的事情,而这个时期也结婚了,生了孩子,承担着家庭的义务和养育孩子的义务,所以生命U型图认为28~35岁这段时间是社会压力最高的时间,是人生最低谷时期,是压力责任最重的时期。

二、建构不好的影响:

如果21~28岁人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之中,不会想冒险,从来不去冒险,没有冒险过,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21岁到28岁,如果没有去探险,没有去实验,自我没有成立起个性。到28~42岁之间该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他在21岁到28岁没有尝试自己的能力,因为探险冒险,都是在尝试自己的能力,如果他没有尝试自己的能力,就不能在这一段时间承担社会责任。

我们知道35岁到42岁的时候压力很大,要承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的时候,因为这个阶段的人已经非常成熟,社会也会给到他很多的责任。

如果在28岁之前,没有尝试自己的能力,在这段时间就没有自信,当各方面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孩子压力,钱的压力,这个时期钱还没有积累到那么多,各方面的压力都压到身上的时候。

如果这个时候自己不相信自己的生命能够很好的去解决度过这段时间的事情,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这些遇到的问题,不相信自己能够将来走向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所以就丧失信心就会垮下来,感觉特别痛苦。

这些人在前面没有成长起自信,自己找到那个真正的自我。就是去尝试自己的能力,去尝试自己的想法。面对任何惊险和胆量。

不会自信,那你不会信任别人是不是?这种信任就是一种麻痹的习惯性的,然后就会找最容易的事情去做,那么找最容易的事情去做,能力就不会突破不会成长,很有可能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被社会所淘汰。

所以,也不能够很好的去承担28~25岁的那个最艰难的任务,在42~49岁这一段就会服从别人和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不会去实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也不能影响社会的方向。

李跃会导师讲遇到没有建构好的家长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没有尝试过自己的一个能力,我们就不能够在该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去承担责任,那未来我们可能在面临着,比如说在家庭当中的经济压力的时候,或者是说在养育孩子所出现的困难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自暴自弃,逃避或者是选择离开。
所以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一些家庭,当我们遇到这样的家长的时候,那作为咨询师的我们来说,我们就可以带着他们一起回看他们在这段时间,就是自我发展的时候,以前是不是出现了一些什么问题,那这样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们的一个现状,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对家长进行一个支持。

和大李老师一起电影欣赏《小森林》,真正去理解如何探索世界:

要点一:故事概要

在日本一个美丽的山窝窝里,很小却很宁静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住着一群人们就是靠自然的田野产的食物生活,很简单的生活,一个大学毕业的女孩来到这里生活了一年。

女孩子每周会骑车到很远的商店里买日用品,再骑回车回到自己的村庄,吃的方面自己种粮食自己吃,有点像最近很火的李子柒,我特别喜欢李子柒的那种生活,不同的是李子柒还与外界互动,而电影中的女孩只是单纯的享受当下生活,一个人感受探索世界。但是现在的自己却没有那种放弃一切,一个人生活的孤独勇气。

《小森林》中这个女孩,就在21--28岁这个年龄段,厌恶大城市的竞争,放弃城市生活的压力,寻找内心的力量,自己努力生活的故事。

要点二: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个故事,一个21岁到28岁这样的年轻人,在这样的一个看起来平静简单的一种生活中,如何去建构自己,并且发现自己,最终她是如何获得一种决定,决定自己去如何生活,决定自己如何生活,并不是说我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喜欢这个职业不可以更改?年轻人不停的更换工作也是在寻找自己,我的方向到底是什么?

观看《小森林》这部片子的目的是让大家了解一下什么叫做探索世界,什么是探险,探索世界并不只是限制去翻越山林,走难走的路,去挑战那种危险,去背包旅行等。

有的时候生活的小事和心里的探险也是探险,我们看这就是小森林中的女主角,从大城市念完大学,在大城市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工作的一段时间觉得生命应该不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而一直在这样的工作中,每天从早到晚努力的去压制自己,使得自己生命一辈子只是为了活着赚钱而去。

所以她需要寻找活着的意义,重新去了解自己的能力,重新找到那个自我,不断的尝试体验形成自己思维模式和个性,她选择回老家做自己养活自己的农民,每个人寻找自己的方式不同,探索世界的方式也不同,我们完全可以随着自己的心去寻找,小事用头脑思考,大事跟着心走就不会有遗憾。

要点三:

这个女孩刚刚开始一种新的生活的时,什么都是新的体验,因为以前都不用做这些,新鲜的事给内心的力量是我们看不到的,这个女孩牺牲自己熟悉的环境,还有住进新的生活给人带来的营养和美好,使得人的内心极其的享受。

年轻人会去探险,会去探索世界把那种感受存入心里,吸收进去的精神内涵比童年在家里玩玩具对大脑建构起的心智结构,更加的能够让内心充满力量,并且充满新鲜事物带给内心的愉悦。

电影中这个山林里边是这么美这么宁静,年轻人内心感受是什么?这个女孩这份对自己的自豪和对世界的向往,并且觉得自己可以做很多事的自信,思考自己成长成什么样的人?

这个女孩充满了活力,跟这个世界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她的内心会建构起来巨大的内存,为将来想要好好生活的一个力量源泉。

世界并不是说我们周游列国叫做世界,我们身边所有的一切都叫做世界,也并不是说我们物质的身体,从一个一个的国家路过就叫做世界,去打个卡就叫探索世界,而是我们的心灵,你的心灵真的注意到看到的事与物,我们面前所存在的一切,碰触过的都叫做我们探索世界。

就像我们经常听别人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从一朵花里就可以看出整个世界,用一片叶子就能代表整颗菩提。

《 华严经 》:“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 一尘 缘,一念一清静。

通过一个小小的花朵就可以窥探到一个大千世界的规律与全部。通过一片小小的叶子,可以看到宇宙人生的秘密。可理解为一件很小的东西里也可能隐藏着很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也可能隐藏着大智慧。

要点四:

六岁前人的精神内涵还在婴儿状态,就是说所有的精神内涵都只有一个胚芽,有一个存在,只是在了有了离成熟还差得很远,21岁后人类的自我出现,精神内涵随之成熟,我们看一看内在的精神的成熟后,人就会去努力的生活,去创造自己的价值。

每一个人的不同个性,选择探索世界的方式也不同,才使得这个女孩子从城市到这样一个山里独自生活一年。

在这一年的生活过程中,做的所有事情对这个女孩来说都是在冒险,都是在探索世界。就像到达每一个国家所看到新鲜的地方是一样的感觉,她现在所看到的大地、山野、云朵、湖水也像去世界在每一个新的国家里看到的事物是一样的。

我们看她就站在这个地方,用心的感受自己所处环境的一草一木,一直观察面前的小森林,所有的空气,山峦树木,这就是她探索的世界,这一切她曾经没有注意过的,现在她注意了,他没有注意到的时候,这一切是不存在的,只有他注意了以后才是她看到的世界。

要点五:

女孩一个人到家里的老房子里去生活,并且把生活过得很有趣,是不是也是一种探险呢?这样的生活需要很大的勇气,并且得有承受孤独的能力,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挑战。

首先她得让自己活下来,就是会种植吃的,此刻她去了解稻子的成长,去照顾这些稻子,最后长成熟成为大米,并且有很多的虫子需要治理,天气是潮湿闷热的,她没有抱怨而是享受其中,努力能够在这个地方待下去。

我们看她那个汗出的已经把身子头发全都出湿了,但是还要把这些事情做完,她只能自己去度过难关,在这个过程中他是不是就发现了她自己的自我和她的个性,他执着的努力的,一定要生活得很好,对自己的那种肯定和信任就会让他去发现更多的自己,更了解自己。

21岁时可以这样不管不顾的去做一些事情,妈妈还没有老,孩子还没来,也没有家庭,所以放开自由的去探索这个世界,去冒险去过一种自己来说的对的生活,人们才能发现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自信,在下一个阶段来领时承担更多的责任。

要点六:

她也脱了了电子产品,不玩手机,基本不与外界联系,因为是夏天很热,她给自己制作了米酒放在冰箱中,然后在冲完澡之后去喝一杯凉凉的的米酒,没有人跟他交流,没有人跟她分享,他要完全自己跟自己对话,遇到的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去解决定,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曾经从未经历过的,这是不是新的世界。这样的生活只关注自己,向内寻找力量,而不再向外抓取。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此刻自己倒出一杯自己做的米酒,冰着喝下去的这种感受,对生活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有米酒带给自己新的感受和感觉。我们期望我们孩子生活是这样幸福快乐,每一件小事都可以令其喜悦。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过反了,忘记了简单的当下生活,而为了一些未知的事,让自己被焦虑恐惧所牵绊,把自己搞的很忙很忙,我们看看“忙”这个字,拆开左右就是“忙而心亡”,在你不停的忙的时候,其实你的心已死,你只是在用大脑工作,灵魂质量没有提高,不断的向外抓取,只会恶性循环。
越忙我们越应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向内关注自己,给自己与自己相处的时间,去觉察自己的的念头,我的方法是写文章,写文章时就像自己与自己对话。可以是散步,打坐,瑜伽等等让自己可以静下来的事。

最近高考结束,我们看到很多学生把所有的材料撒的满天,以为从此解放了,大学应开始不学习了,却开始享受生活。不该学习的时候被压的天天拼命的学习,能学习的时候却不学习了,到工作岗位上却一塌糊涂,想做的任何事情都做不了,那种痛苦和自卑会影响到以后的生活。

21前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去做一些事,但到了21~28岁之间,你希望不希望自己有决心去做自己的事情,哪怕是像这个女孩子所享受到这样的一种探索,我们是不是也希望一生的100年中有一年可以去这样享受生活。

真正的享受不是躺着有人伺候,什么也不做。而是新鲜的,探索的,实验的,证明的一种享受,这才是我们人类精神所需要的。

李跃会导师解释21岁以后探索世界的好处:
如果一位父亲或者是一个母亲,允许他的孩子也能够像电影里面主人翁一样,能够自由的啊按照自己的意识去生活去冒险,去探索的时候,那么他对这个世界就是确信的,他的人生也是饱满的。
这种体验一旦被他内化成为他无所不在的力量的源泉,他会非常的清楚自己的能力,就是非常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以及他无条件的相信自己的价值,还有他生命的一些利益所在,对自我有一个认知。
未来的生活中在他养育孩子的时候,就对孩子有正向的凝聚作用,他会相信他的孩子,就像他相信自己一样,就像他获得了良好的体验一样,对于他日后的孩子,建立自信也会奠定了一个基础,因为他相信自己,所以他就会相信他的孩子,他的成长经验和他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可能也会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一个因果关系。

要点七:

这个女孩还会采一些果子做成果酱,全都是给自己吃的,不是为了卖,不是为了想着将来发财,不是为了送给别人来让别人觉的你很牛,也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网红,只是为了生活以及想要去试验新的生活,在不断的体验中,会想起他童年的时候曾经去过的地方和童年的一些感受,来滋养心灵。

探险不分大小,做果酱也是一种,采果子,清洗,制作,保存到最后的享用,她都是自己完成,当我们遇到与童年相似情景时,自我意识会启动去反观自己,这就是我内心的色彩。

她一个人吃早餐,自己做的酱要抹在面包上,一碗汤,还有自己做的饮料,虽然简单她却很快乐,发自内心的笑起来,这个女孩所有的事情全都是一个人,这是不是一种探险呢?

在他的探险中肯定要接触到一定的事物,这些事物一定会面对他的心,他的心一定带有他的个性和他的自我,这样他就会找到自我,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有自己处理事情的方式。

回忆自己的21--28岁,很多事情都是随大流,毕业-工作-相亲-结婚-生子一切看似正常,内心却有很多委屈与遗憾,那时的自己,虽然有探索世界的心,却没有去探索世界的勇气。

可能与爸爸权威的教育有关,他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不过24岁结婚以后,脱离爸爸的管控,有一段时间特别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直到有了自己的孩子,是他们疗愈了我,搭上28岁的末班车,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知道了自己的优势,不断修炼自己,找到自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一直在学习,孩子大一些了,我基本每个月出去学习三天左右,看书寻找更高的智慧,写文章自己与自己对话,还遇到李跃儿老师学习教育咨询师,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只要愿意改变,任何的伤害都可以修复,只要愿意学习,任何的问题都可以解决。

愿每一个处在迷茫中的人,都可以遇到一个让你温暖的人,给你生命带来去一束光指引前进的道路。

完成教育咨询师第三单元第四课作业:

每次完成课后作业都是一次很好的复盘,自己的一些总结,希望给你带来一些思考。

一、你认为冒险是重要的吗?冒险的利弊是什么?

搜索百度,得到“冒险”的解释是“不顾危险地进行某种活动”,例如徒手攀岩、蹦极、低空跳伞、高空飞越,等等。不过“冒险”的定义远不止上面所说的那样,比如说在常去的餐厅里点一份新出的菜品是一种“冒险”,一个不善于交际的人尝试融入新的团体是一种“冒险”,甚至对一些家长来说第一次允许孩子独自穿衣吃饭也是一种“冒险”。所以究竟应该如何定义“冒险”呢?从上面的那些例子中我们就不难看出,只要是可以让自己勇于面对未知,走出赖以生存的舒适区的行为,就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冒险”,所以冒险的定义应该是去做突破自己的极限,让自己面对更多的未知。

  冒险的弊端来自于我们需要把自己暴露在各种未知的风险之中,如果面对这些风险如果可以一一克服,那么就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反之就有可能损害到一个人的身心。因此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都需要冒险的锤炼,但同时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保护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从冒险中学会承担责任。如果可以学会这些,那么即使是一次失败的冒险,也可以让一个人获得成长。因此,冒险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经历。

21~28岁冒险很重要,但是冒险有利有弊,我们该如何衡量。

有利一面:

21~28岁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喜欢各种冒险,旅行,尝试各种新鲜的事物,通过探索发现自己内在的能量,变得自信。也是个性和自我建立的阶段,个性的建立,决定以后的处理事情的方式。

21~28岁这一阶段,人类是成熟了,还没上有老下有小,不需要承担太大的责任,还处在一个生命非常有力量的时期,是非常自信的一种状态中,要透由探索世界探险证明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

在21岁~28岁这一阶段,生命会让人类经历探险、挑战、探索新的生活,让自己的内涵更加丰满,自己的那个自我具有力量,让自己的个性焕发出光彩,让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就是为下一阶段28~35岁做准备,下一阶段是生命最艰难的时候。需要21~28岁积攒内心的力量。

有弊的一面:21~28岁这个年龄段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风险,由于年轻人要透由探险来去证明和积攒自己的内心力量和外在能力,他们也会忽略安全,出现一些意外,我们成人要做的就是如何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探索,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或是在21岁前就培养孩子一些保护自己的能力,和遇到危险时自救的能力。

二、如果冒险会造成很多不可弥补的结果,是不是我们人类就阻止21岁以后的年轻人冒险?

我们不能阻止他们21岁以后的年轻人冒险,

如果为了安全就保护住孩子,让他们失去探索世界的机会,在这一阶段的年轻人,受父母的安排,21岁~28岁自己没有透由探索世界成长起属于自己的个性,没有成长起比较稳定成熟的自我,他处理方式就没有属于他自己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他们面对未来的生活,面对未来遇到的问题,面对未来的事物,面对未来的选择,他都没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他们的各种事情上都会受到父母的安排,只会听别人安排,没有想法,会越活越没意思。

如果一个人觉得生活没乐趣,没意思他们会觉活着没意思,没有自己的想法,那他会失去活着的理由,走向死亡或是走向麻木的生活。

这样的人的生活别人给你什么就是什么,塞给你什么你就接受什么,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要求,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感受,想想都觉得可怕,跟这样的一个人活在一起,谁都觉得自己的生命是无聊的。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他要活出自己觉得有趣有意义,我们要明白并不是我们父母觉得好,孩子他生活没有问题,他会钱没问题,他生活也没问题,再给他安个家,买个房子买上车,他没有问题,实际上这样的生活不是我们人类这个生命所需要的,我们人类的生命需要有趣才叫好的生活。

未来和意外哪个先来我能也不能预测,我们不能把未知的恐惧意外而放弃现在的生活,我们要努力的应该是让自己的生命活的有质量。

我们不是阻止孩子去探索世界,而是培养孩子一些保护自己的能力,和遇到危险时自救的能力,或者教会孩子在安全的情况下去探索世界。

我们要明白探索世界,并不只是限制在去翻越山林,走难走的路,去挑战各种危险,有的时候生活和心里的探险也是探险。探索世界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危险系数小的方式。

我们看这就是小森林中的女主角,从大城市念完大学,在大城市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工作的一段时间觉得生命应该不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每天从早到晚努力的去压制自己,使得自己生命一辈子只是为了活着赚钱,放弃一切回到农村生活,一个人自给自足也是一种探索。

三、如果冒险能够带来年轻人对自己能力的认知,以及成熟的自信,你觉得以生命为代价是值得的吗?

如果冒险能够带来年轻人对自己能力的认知,以及成熟的自信,以生命为代价是不值得的,在冒险的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生命的长度越长才能让你体验更丰富的人生。

我们21~28岁探索世界,就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如果失去生命,那也失去了探索世界的根本。

四、探索世界的模式可以有多少种?你可以创造出更新鲜的、更独特的探索世界的内涵吗?

21岁以后可以这样不管不顾的去做一些事情,父母还没有老,孩子还没来,也没有家庭,所以放开的去探索这个世界,去冒险去过一种对自己来说不一样的生活就是探险,在探索世界时,才能发现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为下一个阶段的生命储蓄能量。

但是探索世界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是去做各种危险的事情,可以有很多模式,我理解的21~28岁的探索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新鲜的生活。

21岁前思想心智能力都不成熟,还需要成人的保护和帮助,21岁以后基本成熟,孩子可以做一些脱离熟悉生活,脱离父母保护的一些事情去了解探索这个世界。

带着对自己的自豪和对世界的向往,并且觉得自己一个成长成这样的年轻人,充满了活力,跟这个世界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他的内心会建构起来,如果满足他就会储存在将来想要好好生活的一个库存。

其实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不能狭隘的理解为周游列国叫做世界,我们要明白身边所有的一切都叫做世界,也并不是说我们物质的身体,从一个一个的国家路过打个卡就叫探索世界,其实我们的心灵和生活中真实的物质我们注意到的,看到的,面前所存在的一切,碰触过都叫做探索世界。

其实我们的心灵才是做无边无际的世界,我们每一个心灵的新体验都是在探索世界,我们用外界物质去发展自己心灵的力量就是在探索世界。

比如小森林的女主角,他一个人生活在小山村里,她自己做饭,自己种菜,自己做果酱零食,这些都是21岁前不曾拥有的,她把这些生活中平淡的小事,用心的去感受,用心去了解自己内心,自我意识会启动去反观自己,去感受我内心的色彩,这就是在探索感受这个世界,为自己以后更高质量的生活储存心的力量和能力。

这样享受生活,我们应该去体验新鲜的,探索的,实验的,证明的这样的一种享受,这才是我们人类精神所需要的。

每个人的心智结构不同,探索世界的方法也不同,也许我们不会去小女主角一样脱离社会去山村生活,我们可以有自己探索世界的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更新鲜的、更独特的探索世界的内涵。

我记得我21~28岁的时候,大学的时候有时候喜欢一个人呆着,在校园里的一个角落,去观察别人,或是听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或是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去感受慢生活,现在想想那时候没有压力,就那样虚耗一下午那种感觉真的太美好了。

我还会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所以到现在我一直认为写文章就是自己和自己心灵的一次对话,特别滋养自己,一直到现在有了孩子开始写育儿文章,都是那时的自己给的力量。现在看过去的文章,虽然不成熟的想法,但是却觉得特别的美好,这就是那时给我现在积蓄的能量吧!

探索世界的方式有很多,只要能增加自己的内心力量,其实一件很小的事情都是在探索世界。

我是文慧,专注于早期教育5年,

希望陪伴妈妈一起快乐育儿,

有想一起讨论育儿的妈妈,可关注我!

期待与你一起成长:心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做一个温暖的人,浅浅笑,轻轻爱,稳稳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