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

【宽恕系列】之听闻忌刻薄、教人忌刻薄

2018-07-07  本文已影响4人  Steven李允尧

很久前谈“宽恕”系列,谈“富贵忌刻薄”。

今天谈“听闻忌刻薄”及“教人忌刻薄”。

听闻忌刻薄

许多人刻薄,做人刻薄,富贵刻薄,连听闻也刻薄。我们看洪应明《菜根谭》原文:

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
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
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菜根谭》

受了他人的恩惠,即使恩重如山也不知报答,而受了他人的怨气,即使不足挂齿也要去报复,古人说“受恩不报,念怨不休”说的就是“报恩短,抱怨长”的人。我们要求施恩者要做到“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但我们同时要求受恩者要做到“报恩长,报怨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有的人是“涌泉之恩,滴水不报”。这样的人不仅“报恩短,报怨长”,心胸狭窄,刻薄,尤其是在听闻方面更是刻薄有加,听说了他人的恶行,即使不太确定也信以为真,而听说了他人的善举,即便是显而易见也半信半疑。像陈光标高调做善事,意在倡导风气,总有人持以怀疑态度,讥评嘲讽,妄加评论。谣言频传,传播快速,传播者明明可判断是谣言,但也深信不疑,此类人等,均是生性刻薄。洪应明批评这类人是刻薄之极,寡情之至。

大凡世人生性好妒,不乐见他人胜己,俗谓“红眼病”。忘人大恩而报人浅怨,信人作恶而不信人作善,其根源皆出于私心作祟,疑心作怪。古话讲“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惟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与人交往,至纯至简,报恩忘怨,做到心无挂碍,这便是人生幸福。斤斤计较,疑心猜忌,刻薄成性,“闻恶欣,闻善怒”,终生痛苦。

做人切忌听闻刻薄,要“乐道人之善,莫道人之非”,《弟子规》讲“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宣传善言善行,推动善言善行,扬善而隐恶,人心善良,风气日变,和谐美满指日可待。宽恕需要博大的胸怀,从听闻忌刻薄做起。


“教人忌刻薄”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菜根谭》

生活中,我们常常觉得别人做得不好,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指手画脚,评头论足,好为人师。当然,我们出于好意,批评指责未尝不可,但却要注意对方的感受以及接受能力,不可苛责,不可太严。洪应明说:“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同样的道理,“ 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教导别人行善的时候,不可以标准太高,要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因材而教。每个人的涵养不同,心性不同,地位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我们批评人要“思其堪受”,教导人要“使其可从”。“教人忌刻薄”,这便是分寸,这便是尺度,这便是中庸。它既是为师之道,也是为人之道,也是和谐之道。


后面对应的谈“宽恕之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