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自律成长营

读书笔记201920:《刻意练习》

2019-05-19  本文已影响42人  沐晓而苏

本周读完了上周未读完的《刻意练习》,同时还读完了《颠覆平庸》,秋叶大叔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正在阅读过程中,以下是读完《刻意练习》以及《颠覆平庸》后所做的一些笔记。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是美国安德斯·艾利克森与罗伯特·普尔合著的一本书,全书以刻意练习为主题,分别讲述了刻意练习是什么、有什么用,如何在工作、生活中应用刻意练习法则,最后解释了“天生才华”是否真的存在。这本书给我带来最大触动的主要有两点:刻意练习;知识与技能。

1. 有目的的练习与刻意练习

所谓有目的的练习,应该包括上图所示的四个方面,因为:

a. 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

b. 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c. 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

d.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而刻意练习不仅仅指的是有目的的练习,还包括刻意练习的技能、刻意练习的目的、以及刻意练习的效果等方面与有目的的练习还是有所区别的。刻意练习的技能应该是已经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换言之刻意练习针对的行业领域应该是成熟的、有一系列具体的行业标准的。刻意练习是带有目的的、有意识的行动,所以,刻意练习的目标应该是具体特点的、在舒适区在外的目标。最后一点,也是与有目的练习最不同的一点之一:刻意练习可以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同时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良性循环。所谓心理表征,就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心理表征有助于我们找出规律、解释信息、制定计划与高效学习(大师与新手的区别之处也是心理表征的强度)。

2.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区别,正是发展专业技能的传统路径与刻意练习的方法之间的核心差别。传统的方法也一直是找出关于正确方法的信息,然后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去运用那些知识。刻意练习则完全相反,它只聚焦与绩效和表现,以及怎样提高绩效与表现。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知识不等于技能,知识主要是用来阐述信息的,存在着对错之分,却无法具体地指导实践、无法得到即时反馈。而技能则是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只有好坏之谈、没有对错之分,同时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即时反馈(即时反馈很重要,很多时候学习某些东西之所以失败,就是缺少即时反馈、无法做出正确调整)。

最后,书中强调一点:所谓的”天生才华“都是某些人经过大量有效练习并取得巨大成就之后人们才提出的,换言之,没有什么”天生才华“,当经过大量有效的刻意练习之后,每个人都能开发自己的潜能、在某个具体的行业领域达到一定的高度。

《颠覆平庸》

《颠覆平庸》的作者是“简书一哥”彭小六:从三线城市普通员工成为知识管理达人、各大平台的知识分享者、典型的斜杆青年。《颠覆平庸》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主要内容如下图所示,包括五个部分:时间管理、职场技能、学习方法、知识体系、个人品牌五个方面。之前我还读过他的《洋葱阅读法》,这两本书给我的感受是,作者的作品风格是有两个:引经据典、现身说法。作者成为知识管理达人是有原因的,这点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痕迹:引用了许多其他书本上的概念与观点、涉猎及其广泛、并通过自身经历现身说法,提出了许多较为实用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读彭小六的作品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当你能从他的作品中学到一些知识方法、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时间管理或知识管理技巧并用于之后的工作生活中就算有所得、读过这本书了,不必求全、对于全书的一两点有自己的见解与心得就好,这也是我对大多数方法指导类书籍的看法吧。对于《颠覆平庸》这本书,我学到的几个概念(或者说是有所感受的)是:时间成本、知识(技能)的有效性、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写在最后

上图是我从4月份参加“叶子自律成长营”到今天的阅读记录,其中大部分书是关于习惯养成、阅读方法之类的工具书,为什么全是这类较为易读的书、或者在某些人眼里的无用类的书,而不是经典名著或者是专业职业相关书籍呢?因为我想先养成阅读习惯,从较易读的书开始容易坚持下去,另一方面,学习、阅读方法很重要,尤其处于这知识爆炸的时代,速读、有效阅读以及知识管理、知识迁移真的很重要。读完这些书后,我的感受主要有以下两点:

1. 读一本书不要强求所有知识全都学到,有所得、有所感悟、可以指导今后工作生活就好!

2. 读一本书应该先确定读书目的,最好有一个关于“我将花多少时间去读多少页的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问题思考,即:明确读书时间、读书范围、读书目的。

为什么会有以上两点读书感受呢?因为在《正面管教》、《心流》、《刻意练习》等这几本书上花费的时间太多,甚至开始影响其它安排,但最后的阅读效果却不尽人意。虽然这几本书都是很不错的书、书评很高,但其信息量大,我无法完全吸收,而且如果没有产生共鸣,也很容易过眼即忘,没有阅读效果,因此读一本书不应强求完全理解书中的概念与观点。另外,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如果我不定一个明确读书时间段(有限时间),我可能会花上一两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在阅读上从而影响其它时间安排,所以需要在每次阅读前应当确定我这次应该读多少分钟/小时,读书范围是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这样会潜意识地珍惜时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不影响其它时间安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