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全国作文一等奖后,我再也不想写东西

2020-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周之野

 

0 1  

中学时期,我拿过一个全国作文一等奖。

那篇文章刊登出来后,很多人都祝贺我。但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这些祝贺。我只记得有个同学和我说,

“你写的这啥,看不懂。”

我听到这句话的感觉是,诶好巧,其实我也看不懂。

我还记得作文提交截止期的那天中午,老师在我交的第一版稿子上勾划,跟我说,“你写的结构比较散,主题不太明确”。我站在旁边默默记下,然后按照她说的改了一下午。最后她说,差不多了,让我交上去。

结果获奖了。

按理说,本该是一个“发现自己有点天赋,然后继续走文学道路”的文艺青年的故事。

但事实是,我对文字的热情,在拿奖后,就突然消失了。

在那之后,除了考场作文,我就很少再写些什么了。

  0 2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我确实没有想过获奖,不是因为没有信心,而是因为那篇“结构规整”、“主题明确”的文章,我不知道算不算是“我的东西“。如果要开一个上帝之眼,我感觉是在提交的那天下午,我看着有只无形的手,抓着“我”的手,把原本我想要说的东西改的“面目全非”,最终“成功”生产出一篇流水线的产物。

它被评委或是大众的评审标准喜欢,但却被我厌恶。

可是我说不出来,只是隐隐感觉到了有哪里不对。

这很难说出来。

还有很多“说不出来”的时刻。

比如,有时候我会想着在考场上去写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事实是,短短一个半小时里,“自己的无意义想法”和“结构规整、主题明确”在我的脑子里疯狂打架。往往我还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意思,就快到交卷时间了。

于是我只能匆匆按照老师教的“凤尾”潦草结束,通常分数都不会太好。(笑

在这种拉锯过程中,我慢慢向现实的分数低头,放弃了所谓的“表达”。并且在其他的时间里,我也不再去表达。

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去表达了。

  0 3  

我一直觉得很遗憾的是,我们这代人,从小就被浸淫在各种“满分作文大全”、“优秀作文文选”里。老师、父母都会说,多去看看这些范文,去学习和模仿。周围模仿的一些“成功案例”,也再次验证这条路的“正确性”。在一个分数至上的阶段,你很难不被影响。

我们有很多方法看到这些被“剪切”和“拼贴”的精华片段,也能看到大量被“咀嚼”过的成熟的观点。学习和模仿这些东西,单纯从应试角度来说,效果是很立竿见影的。很多人尝到了这种甜头,方法论和套路就使用的愈加娴熟起来,比如所谓的“龙头凤尾”等等。

但这对个人的文学素养和感觉的培养,以及个人真实的表达,可能会有持续一生的破坏。我们一直在吃这些文章的“皮屑”和“碎肉”,但很少去看个完整;努力迎合一些“约定俗成”的评判标准,但文字从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所谓的标准。

如果拿“结构规整”这条标准来说,鲁迅也写不出什么“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怎么说,就写东西都变成了一个快速吞咽、快速产出的速食品,就挺没意思的。

特别是对我这种学“艺”不精的,就对写东西有种恐惧。恐惧说出或者写出越来越多不是自己的话,恐惧不自觉的在迎合某些评判标准。

恐惧到最后,就是我再也不想写东西。

  0 4  

但还是有点憋屈,还是有些自己的东西想说一下,想写一下的。想慢下来,认认真真看完一本书,看完一部电影,而不是被咀嚼过、被剪辑过、被拼贴后的版本,想把之前建立好的“标准”给打破,单纯写点自己的、真实的东西。

所以,我终于在2020年开了一个简书账号。

之后会陆续分享一些个人的所见所闻和想法在这里,如果你也有想说的,欢迎来找我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