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会写作〔五〕

2022-10-11  本文已影响0人  顽石_Shu

写作的语言

一、语言的三层结构

1、用词,为想要表达的意思找到特定的、准确的词语也是写作的基本功。

有三个标准:达意(用词需准确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完整而准确地传达出文章希望表达的意思、精简(删除不必要的修饰,以及多余赘述的词)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出完整的意思、个性化(属于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练习方法:表达同一个意思,比如高兴,看看你能找到多少词语。

2、句式,也就是文章的表达方式。

长句子适合表达严密、复杂的事情和短句子结构简单,表达的意思清晰;具体的句子主要是描写具象的事物和抽象的句子逻辑关系比较复杂,使用抽象的名词,像意义、感知、推理等;严肃的句子以表达清晰意思为主要目标和幽默的句子思维比较跳跃,经常是无厘头的;陈述的句子比较平和和抒情、质问的句子带给读者更多思考和感情冲击。

3、风格,文章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核,表现出来就是文章的特点和调性。比如有的文章让人觉得暖心,有的则让人觉得忧郁,另有的让人读了之后觉得振奋,等等。

而这也是作者语言中的“筋”,它让读者感到某种力量,一种区别于其他人的调性,一种独特的符号。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风格,同一作者在不同文章中也有不同的风格。

二、文章里的细节描写

1、场面的细节描写,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把当时现场的景物、声音及人物动作、表情、神态都交代清楚,这样场面就会变得更加生动。比如“煮酒论英雄”中,对刘备的谨慎小心的描写。

2、侧面的细节描写,我们对事物的感知一方面来自于事物本身呈现的特点,另一方面来自于外界对事物的评价和反馈,所以通过对其侧面的描写,也更能凸显所要描写的事物的特点。

比如,不正面写人和事,而是写人和事另外的方面,写人物时,写他的朋友、他的身世、他的家人;写事情时,写前期的准备、外界的评价、参与其中的人、中间的波折。

3、环境的细节描写,抛开故事发展或是人物的状态,而去写一些跟这个事或这个人有关系但又不是太相关的内容。

环境描写的三种方法:自然环境描写,比如写心情烦愁,可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刻画,来反映此刻的心情状态;闯入者描写,突然闯入的某个人或是突然发生的某一件事情,打乱了正常的秩序,增加了戏剧效果;外界大环境描写,通过对更宏大外部环境的描写来展现对现实的影响,不只是周边的环境,而是放眼全中国、全世界。

事物的状态靠比较产生差别,有了轻才能显示出重,有了缓才能显示急,同样地,细节描写是跟一般性叙述匹配出现的。一篇文章里要有简要叙述的部分——简单交代故事和人物,也要有细节描写的部分——花大量笔墨去讲清楚一件事,只有这种状态交替才能形成重点,才能抓住人们阅读时的注意力。

三、学会写对话

好的对话可以推动情节发展,体现人物性格,营造某种氛围,会增强文章的节奏起伏,也会拉近文章和读者的距离。

创作对话,不是警察似的做笔录,需得抓住对话的重点,然后去粗取精地提炼对话要点,最后对对话进行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这才能创作出可以应用到文章中的对话。人们在对话中或澄清观点,或引发争论,或达成共识,或规划落实。

对话按功能来分的三种情况:

1、情景发展对话,最常见的作用就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三打白骨精”中,三次对话,矛盾升级,最后赶走孙悟空。

三步创作:要用对话激化戏剧冲突;对话句式应是跟随情节自然出现,不一定要是“谁说,然后谁又说”这样的句式,对话要能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注意对话的细节,运用表情、动作、神态来辅助语言。

2、立场展示对话,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的性格或是刻画人物形象,比如郭静与黄蓉,一个愚钝,一个机巧。亦或是表明人物所处的立场(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当时场景)或是流露某种态度、情绪,以表达某种感情。

3、隐喻双关语,隐喻和双关都是为了让一句话同时表达两个意思,不同的是,隐喻更希望展现给对方的是字面之外的那个意思,比如这句,“全世界都是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只是演员。”;“而双关则是希望对方同时抓住一个语意的两层含义,比如这句,“最近路上不太平,你可要小心。”

好的对话没法凭空设计出来,它一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写作者对各个人群的观察。

四、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1、文章勘误

错字的修正,字词的准确性,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检查词义是否准确:看词语是不是表达了合适的意思,避免词不达意;看词语跟句子的搭配,避免句子不通顺;看一个句子是不是有好几种理解,避免歧义。

检查句意是否明确:五个问题,这句话是否可有可无?这句话是否可以精简?这句话是否完整的表达了一个意思?这句话用在这里是否合适,会不会前后矛盾?这句话是否有歧义或者让读者有不恰当的联想?

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能讲清楚到底这个句子讲的是什么?又为什么出现在这里?

检查文章是否语句啰嗦:梳理文章的结构,以避免重复问题,反复解释,而显得杂乱无章,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不应该是多余的。写作要有真内容、真想法、真感受,一个“真”字,其实就是反啰唆最好的工具。

检查语意是否丰富:语意(语句的意思,也可以解释成语句带来的意境)最好同时具备实际的作用和想象的空间。透过文字本身描摹的内容,让读者有画面感,甚至从一件事联想到另外一件事,这样文章中的语意就不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有了更多的层次感和可延展性。

尽量做到词能达意,句能表意,意能丰富,文能有序。

2、句子结构
句子的结构必须符合基本的语法,不能出现似是而非的情况。文章中的长句子更容易有语病,可以采用缩句(抛开修饰,把句子缩写到最短)的方法来检查,或是反复阅读,通过语感来发现问题。

3、段落挪移
写完之后再检查的时候,可以试试段落不同顺序的组合。有些段落是不是往后放更好?有些段落是不是夹在两个论点之间比较好?挪移时,要注意段落前后的衔接词,以避免段落之间因过渡而显生硬。

4、结构大手术
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调整。文章结构调整的一些情况:文章跑题;文章存在漏洞,论证不严谨;文章的润色,以增加可读性。

5、点睛之笔
意义重要的部分被称作文章的点睛之笔。修改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增加或者完善这一两个关键点,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好的标题经常被认为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文章的一些重要的句子也可能成为画龙点睛之笔;好的对话有时候也能成为画龙点睛之笔;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文章最高峰的闪光点和结尾的闪光点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6、通过外部反馈修改文章的两种途经,一是读者反馈,一是专家点评。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写文章也是如此,经过三番五次的调整,一篇好文章才能诞生。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反复修改、斟酌、推敲才能成就一篇精品文章;第二,修改的过程是最好的反思和学习,经常通过这种方法锻炼写作,渐渐地就能写出好文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