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生活2018
我的阅读习惯由来已久,觉醒于2017年,成长于2018。
一
直到2017年,在一次老师无意间的提醒中,我才意识到阅读时在书上写写画画是有益之事。此前,我一直让自己读过的书干净如初,保持新貌。到了2018年,我的阅读思维再度被打开,不仅有便签、红蓝黑笔、保温杯等辅助装备相继配套,更有主题阅读、拆书、知识输出等大口径思维武器陆续登场。此后,我的阅读便开始像军队作战一样,有组织有预谋,一旦出击,力求斩获。
2018年夏天, 我给自己定了个“100本书计划”,我计划今年读100本书,大致的指向是演讲、健身、阅读、写作、商业管理、职业书籍六个战略方向。现在2018年行将结束,我只读了大概60本书,其中精读约15本,全读约25本,略读约20本,随便翻起之书不可计也。
读这些书,我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一是耗费了巨额的时间成本;二是久坐给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偏多的阅读让我不可避免地与现实产生某些剥离。辩证地看,代价意味着相应的收获,所谓收获,一是大量的时间被牵制在阅读上,避免了时间的无节制浪费;二是阅读给了我很多高效的思维武器和工具,我的工作、生活因之发生良性改变;三是我的精神世界得以滋养,情感得以丰富;四是把自己获得的知识传递给他人,此有意义之事,自觉善莫大也。另外,因阅读而结识“读友”,亦为快事。
如果只就阅读本身而言,尽管“100本书计划”没完成,但2018年的阅读生活无疑仍具有历史意义。
二
2018,我为什么要阅读?
首先是喜欢。我喜欢阅读,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阅读给予我极大的宁静。在书桌前、飞往异国的飞机上、西北的荒野中、寒风呼啸的冬夜以及几乎所有工作繁忙之余,我都曾沉浸于阅读中。特别是在一天的忙碌之后,夜深人静之时,捧着保温杯(里面当然是枸杞),静坐下来,或急忙或轻缓地翻开手头的书,徜徉于文字之中,不觉间便深陷于无与伦比的宁静之中。
阅读给予我无比丰富的审美体验。从林徽因文弱多情的人间四月,到曼施坦因僵寒的东线战局,从金融巨头达利欧的英雄归来,再到美国医生葛文德的救命清单,在阅读的世界里,我得以穿梭于时空,往来于古今,窥视二战德军战略杀神的运筹帷幄,目睹残疾女诗人个性的肆意张扬,收割知识和思维点,突飞猛进,好不快意。很难有什么事情能像阅读这样包罗万象,给人以极致体验。
其次是有用。我逐渐醒悟,或曰改变,阅读,一定要读以致用,纯消遣式的阅读,对我而言已太过奢侈。
阅读赋予时间价值。过多的睡眠、永远无法登顶的游戏、太长时间的发呆、浏览不完的网页、以及实际价值不大的阅读(何为价值不大,见仁见智),在我看来,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都是对时间的低端利用甚至是严重消费。时间是普通人唯一能把握的宝贵资源,对时间的无情浪费,是最最不应该的。
哲人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文明精华最廉价的载体。时间和好的书籍相结合,产生的能量是无比巨大的。把时间投放于阅读战场,是再怎么形容都不为过的明智决策。
读书是千年精华,净收眼底;万千遗产,罗列手边。——李敖
阅读赐人以能量。“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书本之中蕴藏着浩若星河的知识宝矿,就算人类个体穷极其毕生精力所吸收,也不过如海之一滴。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能从书海中捡拾到让人惊喜的知识贝壳。从我今年的阅读体验来看,仅学到的关于阅读本身的实际方法就不下20种,见识到这些方法后,我立即将之运用在自己的阅读中,我的阅读效率随之立见提升。比如一向刻板的我,开始在阅读时准备红蓝黑不同颜色的笔,不同颜色的便签,专用的笔记本,我用这些工具在书上做不同类型的笔记,加深了阅读印象,有了自主的思考,同时也方便回头查阅。
阅读是自我培养的有力途径。这个时代,学习的速度慢了都会被潮流淘汰,更遑论不学习。无论体制内外,不论什么职业,保持以学习能力为核心的自我更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每个个体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自我培养的关键是定向性的自我提升,一个人要提升自我,无外乎从先进者身上学、从书本上学,以及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也许不是最直观的途径,但却是最经济、最开放的途径。几乎我们想学的任何知识或技能,都有相应的专业书籍可供参考。这种情况下,有书而不读,就是饥饿而无视身边美食,贫穷而无视眼前的宝矿。
通过阅读,我对文字的敏感度和思维活性得以维持,这对我的工作也很重要。
总之,在枯燥工作和平凡生活中,阅读给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跌宕起伏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三
2018,我的阅读心得。
阅读要慎重。阅读会消耗大量的时间,阅读久坐对健康不利,阅读会影响人的情感状态,阅读会影响工作。基于以上四点,定下阅读决心时应该像军队统帅制定战争决策一般有大局观,到底要不要展开阅读行动(到底喜不喜欢阅读,工作、生活条件容不容许,有没有更适合自己的子自我提升之路),总之,别盲目上阵,考虑清楚再决定。
我的阅读也是经过认真考虑后的结果。情感上,我喜欢阅读;现实中,我时常与文案打交道,阅读有助于我的工作;在自我培养提升方面,阅读途径特别适合像我这样不满足于现状的体制内搬砖青年;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前辈也十分推崇阅读的作用,这对我也有影响。我的出的结论是,阅读利益极大,不阅读损失极大。于是,我便果决地将兵力投放于阅读战场之中。
阅读要规划。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去哪里,这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知识海洋浩渺无边,我们究竟要学什么,这个问题也要考虑清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式的无规则学习状态其实效果不佳。要选定几个领域,这些领域要与自己的工作相关,并且具有很强的通用性,这样的知识不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从事自己的工作,而且具有更长久宽广的生命力,属于“基建知识”。
初级段位的玩家应该先从建立和巩固“基建知识”开始,等地基稳定以后,再瞄准三个以内的突击方向,进行重兵打击。这种概念与大学教育中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相一致。“基建知识”意味着相应的“基建能力”,人们普遍认同的“基建能力”有:演讲能力、写作能力、理财能力、体能能力、审美能力,当然,对每个个体而言,还包括他们所在领域的专业能力以及其他能力。我的阅读规划就是以上述几个方面为目标而制定的。
对于基建工程已经完备的高级玩家,更多的精力应直接锁定在特定少数的目标上,这是在地毯式轰炸后的局域目标歼灭战,一旦对特定领域实现“全歼”,必将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该领域形成“知识壁垒”,成为某个圈子内不可替代的领域专家。
从时间上来看,以一年为一个阅读计划周期的话,还要注意区分不同时间段的不同猎取对象。比如,现在我有一种认识,就是在开年伊始,先应把最具通用性的目标领域占领。我觉得演讲是最通用的,我们可以一天不写文章,但不可能一天不说话,而且还要从年头说到年尾,所以先巩固演讲,以演讲为“热身”,是极好的。当然,这是我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规划的,这个规划应该因人而异,但大的原则是一定的,那就是先占领最具通用性的领域!!!
大量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与阅读有关的书先读上一遍,这些书好比“起动机”,它会耗能,但没有它的耗能,发动机就发动不起来,所以这个能量必须消耗。
阅读要讲方法。规划和方法是阅读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今年我有幸“拾人牙慧”,见识了一些新思维,学到了一些新方法。
体系阅读。把我们的知识库看做一个实体建筑的话,万达广场式的知识库可以称为知识体系,而杂乱无章的知识库则好比堆放货物的杂乱市场。无疑,最理想的模型应该是万达广场型。体系阅读是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手段,知识体系又会促进体系阅读,二者相辅相成。体系阅读,从广义看,就是要把知识进行划分,按不同类型知识的特点来安排阅读。比如,实用性知识和哲学思想性知识就有很大的不同,不应该混同阅读。从狭义上看,就是要在“单一楼层”内有更加细致合理的区分,比如,要对“写作技巧”这一内容进行体系阅读,就要大致了解涉及这一领域的所有书的基本印象,不能碰着哪一本就读哪一本。推荐的做法是先掌握骨干原则性技巧,从最权威的著作开始,把头开好,再由易到难,从中心向边缘和角落蔓延开去,最后形成一个稳固健康的框架结构知识库。
集中兵力。我个人的体会是一个时期集中精力吃透一个领域最为有效,所以阅读时的做法是某一个时间段集中读特定内容相关的书,一定要在该领域“挖出水来”才可以。
把握节奏。不是所有的书都要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细读才算读,事实上,不同类型的书有不同的读法。我体会,致用类的书要读的快一点。拿美国医生葛文德的《清单革命》而言,全书旨在告诉者,清单很重要,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发挥革命性的作用。这样的书,书名就是其核心思想,书中的内容都是用来说明和论证作者核心思想的实际案例和说理,所以一旦对该观点有明晰的认识,就不必再逐字逐句地阅读,而是应进行略读甚至是跳读。
而二战德军元帅曼施坦因的《失去的胜利》,就不能略读,而应该从头至尾细致地读,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往前翻阅。因为这本书是作者作为战时的德军高级将领,在德国战败后写的战争回忆录,书中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从德军闪击波兰到最终被苏军反攻的历史全程。战局中的兵力部署,围绕作战方案展开的各方角逐,与敌军的作战进程等都是要细细读才能理解和体会的,战局的演进是一个整体流向,要不断流,就要顺着时间轴往下读,有点像小说,但比小说更复杂。我读这本书,要花费略读类书十倍以上的时间,今年由于各种原因,我没能从头到尾地把这本早就看过的书再读一遍,只读了一百来页,不满足,但也已很享受了。
还有些书,完全就是烂书,个把小时就能从头翻到尾。这样的书,只是走马观花式地快速浏览就可以,能从其中捡拾一二有用的知识点,就很不错了。
知识输出。据说学习的高级形态是知识输出,自打接触了这个概念,我也就试着去“输出”一些东西。读一本书,要写个书评;在书中看到什么有意识有用的思维工具,及时和身边的同事朋友分享;尽可能地在工作生活中运用一些工具,学以致用。在知识输出上,有的书适合将其中的观点去实践,比如《学习之道》中提到的“番茄时间”,有的书适合给别人讲,如《刻意练习》,有的书适合自己体会思考,如《史记》、《曾国藩家书》。
要思考。阅读中容易出现的一个误区就是盲目迷信,书也是人写的,难免有误。读书人要带着点批判思维,把主心骨竖起来。在体育运动健身方面的书中,有各种训练动作,有的动作适合自己,有的动作虽然很好,但不适合自己,这就要有一个“我”在,取其精华。
阅读中的细节。选择一个固定的环境,最好舒适安静;可以准备一些茶品甚至零食小吃,以备疲劳时缓解之用;学会运用“番茄时间”(此概念出自《学习之道》),设定30分钟左右的无打扰时间,专心阅读;备好红蓝黑笔,不同颜色的便签以及笔记本;阅读疲劳时起来走一走,干点不相关的事,放空思维。
当然,有一只能陪伴自己的水杯最好。
四
受各种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在2018年度展开了史无前例的阅读行动,当然也有自己的喜好在其中。一年来的阅读虽然未能完成计划,但收获已经很多,我在想,这些时间如果不用来看书,能干嘛呢?除了工作,我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更大的释放点,而我的精力还算不是太匮乏,所以我的业余时间唯有以阅读为核心,辐射写作,捎带佛系健身以及其他生活杂务,经此而已。
有了2018年的基础和经验教训,我想在2019年所改变。主要的表现是不能再读这么多书,要在业余阅读活动的部署上收缩兵力,只集中形成三个“精力兵团”,分别作用于工作业务能力、一个通用专项能力和一个更外围拓展能力。虽说三线作战仍为大忌,但结合目前情况,只能如此才妥当些。
最后,对于今年所读之书,我想列举一部分,将它们推荐给看到这篇文章的人。
人生哲思:《原则》(今年占据销售榜前端的桥水创始人达利欧自传)
《穷查理宝典》(芒格大家都认识,不认识的赶紧认识)
《异类》(老书了)
《巨人转身慢》(中国互联网大佬的访谈,出自《人物》,不同凡响)
《曾国藩家书》(传统治愈系,手头必备“镇静剂”)
致用类:《学习之道》(非常幽默的女老师,以小说家的笔调告诉你如何学习,读起来很过瘾)
《刻意练习》(凡人与天才的区别,不只是10000小时)
《清单革命》(快刀斩乱麻,烦乱之中,所谓快刀,即为清单)
《精力管理》(如何管理精力?你可能不知道,其实发呆也有用)
《演讲的本质》(关于商业演讲,看看吧)
《美国最权威演讲与口才》(我的大学老师推荐给我的,推荐了好几遍,特别感谢他)
《乔布斯的魔力演讲》(讲故事卖情怀,成年人都该学着点)
《影响力》(你知道自己是怎么被这个世界牵着鼻子走的吗,请参见此书)
《科学管理原理》(管理学的开山鼻祖之作,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本科学位是管理学,管理者应该一看的管理理论书籍)
《功能性训练》(胡安卡洛斯的训练理论与经验汇集,科普理论与使用动作的合集)
文学类:《无端欢喜》(女诗人余秀华的第一部散文,对这个残疾的中年农妇膜拜吧)
《抚轮问路》(轮椅、地坛、夕阳,史铁生的人生哲思让人期待,凭书名也得一翻)
《被仰望与被遗忘的》(永不过时的新闻,超爽的阅读体验,盖伊的新闻写法开创新景观)
《人类群星闪耀时》(老经典)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对一代才女一生的散文式记述,文字略带无病呻吟,但仍值得一读,特别是女生)
阅读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对伟人读书生活的权威特写,三联书店出版,你懂的)
《孤独读书术》(听糟老头叔本华是怎么谈读书的)
《这样读书就够了》(网红书,很实在很有操作性,必须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十分畅销,主题阅读的概念就出自这本书,不可不读的“起动机”型书)
军事类:《失去的胜利》(任正非推荐的战略思维培养书籍,德军战略曼施坦因杀神不仅在战场上大开大合,文笔更是有作家的风范,强烈推荐)
我的阅读生活2018最后,2018,感恩遇见这些美好的书和比之更美好的所有人,还有天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