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台剧新高度,题材大胆,揭露晦涩人性!
别开玩笑了,
善是恶的反义词,
却不是罪的反义词。
——《我们与恶的距离》
文丨旧故麻袋
∨
这几年,每年我都会刷新对台剧的认识,告别了那些年台湾偶像剧的梦幻爱情、狗血剧情和无厘头搞怪,“小清新”标签下的台剧在题材上做着各式各样的尝试,即便我们讨论的话题中早就没了台剧的身影,而它却在沉默中悄然发生着改变。
然后慢慢的,好的剧本被挖掘,好的故事被呈现,所以就有了荡气回肠的情爱史诗《一把青》、直面原生家庭影响的《花甲男孩转大人》、切入女性人生抉择的《荼蘼》、刻画医疗现状的《麻醉风暴》、探讨多元婚姻的《红色气球》、被誉为话语“黑镜”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尽管这些作品不如以前台剧那么影响深广,却部部经典,内容深刻、品质在线,足以带给观众心灵上的震撼。
今年也不例外,最新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一经开播,口碑爆裂,两集后,在豆瓣拿下9.4的超高分,要知道今年内地大热话题剧《都挺好》在豆瓣上的评分也只有7.8,可见这部台剧的实力不可小觑,连一向以严苛著称的IMDb上,《我们与恶的距离》也有着9.0的高分。
能诞生这样一部佳作,编剧功不可没,而本剧的编剧吕莳媛,正是提名金马奖“最佳剧情片”《谁先爱上他的》电影编剧,实力,不必多说。
除了编剧给力之外,本剧演员阵容也不简单,有暌违小荧幕15年之久的贾静雯饰演女主、金钟影帝吴慷仁饰演男主,可谓是“神仙组合”,还有不少台剧“熟脸”:温升豪、洪都拉斯、曾沛慈等。
贾静雯的演技我们早年在《至尊红颜》、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中就见识过了,人美演技赞,角色塑造性强。
对于国内观众来说,对吴慷仁或许比较陌生,我是在看过《一把青》和《白蚁:欲望谜网》之后,才开始对他特别关注,因为吴慷仁就是宝藏男孩啊,什么角色都hold住,特别是在电影《白蚁》中,吴慷仁将一个被边缘化的人物的人性抓得很稳,你可以感受到他饰演角色的孤单感和病态,你报以同情,同时能够正视这类人群的情绪和性别撕裂。
在《我们与恶的距离》中,贾静雯饰演一个因一场无差别杀戮而失去孩子的母亲;吴慷仁饰演为这场无差别杀戮案件中“杀人犯”辩护的律师。
其实该剧探讨的话题,如题,恶人和我们到底有着哪些方面的不同?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那些生活在我们周遭的普通人最终成为了“恶人”?编剧试图引导观众从该剧中找到答案。
表面上,剧情讲述的是一起无差别杀人公案的舆论拉扯;实际上,该剧罕见地把目光转移到了案件的后续当中,因命案发生后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动荡、家庭变迁。
媒体、网友、键盘侠、律师、受害者父母、加害者父母,这些不同立场上发表着对命案一系列舆论。
媒体不负责任的含沙射影,对该命案事件的追踪和报道有着美其名曰“正义”的不理智,比如吴慷仁饰演的律师王赦,在参加庭审后,被家属泼粪,媒体报道时,标题赫然写着“为恶人辩护!李晓明律师遭家属泼粪抗议”。
那么何为“恶人”,在网友和键盘侠手上,杀人犯就是恶人,每个人都极尽词汇辱骂杀人犯,几乎都在在高喊要严惩、要枪毙,说它是人渣,是王八蛋。而为杀人犯辩护的律师,也少不了被咒骂:去你妈的,居然想给杀人狂魔脱罪!
受害者家属们因为孩子罹难,有的酗酒、有的出轨、有的家庭濒临崩溃,有的就像贾静雯饰演的宋乔安一样,将悲伤抑制,用疯狂工作来麻痹自己,疏远家庭,夫妻关系降到冰点。她不歇斯底里,有时候会躲起来一个人默默流泪,她用自己的方式折磨自己。
加害者的父母和家庭被社会遗弃,少不了被人指指点点,被谩骂、职责、霸凌,他们被报复驱逐,最终逃匿人海。
他们关闭了经营的小店,搬家、改名,爸爸每天借酒消愁,女儿退学在家,最后,妈妈甚至把女儿赶出家,告诉她说:“你就说你父母死了,这一家人只死我们三个就好了,你要活下去。”
这部剧,用短短的10集,探讨了最具社会争议的议题:死刑废否争议、心理创伤关怀、精神病患污名化、新闻道德、网络暴力......你会发现,普通人与恶的距离,其实只有“一念之差”。
新闻媒体为了博噱头,罔顾新闻道德;键盘侠围观恶行,却用更恶毒的语言,维护所谓的“正义”;旁观者从沉默最后转变成作恶者,对加害者父母进行霸凌和报复......它将这一命案背后的丑陋撕开来,将人性一一展示。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中曾说: 善可以是根本性的,而恶从来不是。罪恶的实施者中不一定只有恶魔,还会有白痴和笨蛋,恶来源于思维的缺失。当思维坠落于恶的深渊,试图检验其根源的前提和原则时,总会一无所获。恶泯灭了思维。这就是恶的平庸性。
善恶之辩、人性纠葛、媒体良知......以小见大,用小入口打开大格局,在这场悲剧里,没有谁是幸存者。可是我们所谓的严惩就是想让杀人犯去死吗?死亡是什么,死亡是一切的结束,是解脱,是结束,死就是死了,什么意义都没有,而活着才是最大的折磨,活着才是赎罪,才是对恶者最大的惩罚。
像为李晓明辩护的律师王赦,他有自己的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上还没有被定罪以前,他都不是罪人。他想要搞清楚李晓明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杀那么多人,当弄清楚了原因之后,就可以防微杜渐,而不是跟其他人一样更热衷于将凶手就地正法。
在舆论已经凌驾于道德与法律之上的当下,舆论俨然成了一把双人剑,它或许能救人于水火,也同样在不断割噬这个社会的咽喉。
究竟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好与坏”的标准答案在哪里?我们或许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寻找答案,但请记住:不要挑战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