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

舅舅

2019-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扣舷而歌

        曾经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同学二人,同一所大学、同一个班级毕业,能力、水平、成绩难分伯仲。不过在毕业分配的时候,一个回到家乡,到乡镇上做了公务员;一个,则入职到了国家电网总公司。五年以后,乡镇上的那个,干到了副镇长,是副科级干部,算是不错了;但另一位,则做了电网总公司的办公室主任——人家可是地市级耶。副科,你怎么比?

        于是,虽然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得“妇科病”(嘲讽那些副科级职务不得提升的小吏。莫对号入座,否则座位太不够用矣),但这位副镇长心理已经是很不平衡——不对,应该是“相当”不平衡:同学会上怎么见面嘛? 不能怪副镇长心胸狭窄,毕竟论工作能力和努力的程度,副镇长是绝不亚于国家电网那位的。

        人比人要气死人,货比货得扔到垃圾桶里去了,问题出在哪儿呢?

        在一次接受媒体访谈时,副镇长提到了这件事,并且公布了谜底:我和他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一个舅舅。

        原来,人家是朝中有人啊。

舅舅

        因为“关系”的原因,所以两个人命运差别如同云泥。不同的起点,决定了不一样的人生。不少人应该有这样的感受,不管你水平如何,工作在某些级别高的机关单位,熬上几年,总能熬个级别。一旦下放,就是不大但绝对不小的官儿啦;而在基层的工作人员,使出吃奶的劲,干工作再多,想要提升,难于上青天。若要是下放这位,恰好还是同学乡党,你得一口一个“领导”叫着,端茶倒水伺候着,那脸上,如何挂得住乎?

        而起点是怎么来的?关系啊,舅舅啊。

        哎呀,简直“使人听此凋朱颜”!

        其实,中国人的这种关系、裙带的威力,在官场也好,商场也罢,只要是人群当中,从古到今就一直发挥着的。中国人讲究感情,从而淡化了对能力的要求。即便是现在,还有领导振振有词:我连你什么样都不知道,怎么提拔你?老谁家那小谁,虽然能力不太强,但他鞍前马后在我身边,我了解、熟悉啊,我用着放心啊,对不对?

        对! 简直太对了!

        我们有句古话,叫做“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话的典故如下:宋朝大名人范仲淹,就是写《岳阳楼记》那位,是个大干部,曾经在多地担任一把手。他有个习惯,就是好提拔手下工作人员。说不好听的,是建立关系网;说好听的呢,是爱才,喜欢发现和举荐人才。这样,他身边的人,往往就很沾光,只要混个脸熟,基本上就能有个好前程。 有一段时间,范大人镇守杭州,按照惯例,手下人提拔了不少。可是有一个叫苏麟的手下,因为职务是巡检,老在外头转悠,工作岗位不在范大人的身边,范大人不认识他,所以总也得不到提拔。看着自己的同僚,当初甚至比自己职务还低的人都成了自己的领导啦,苏麟感觉老不是滋味,就如同那位副镇长一样,心里酸不拉几的。于是他找到了范大人,要提意见。但他意见提的比较委婉,文化人嘛,有话还不好意思直说,还得端着点。他写了一首诗给范大人,说烦请大人赐教。这首诗全诗已经不存,只流传下来两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有的写作“早逢春”)。”

        范仲淹是个大明白人,也是大文学家。苏麟班门弄斧的行为,他老人家肯定一下就明白啦:小子,藏着掖着的,原来是这么个意思啊。虽然你是找我要官,有点放肆。不过,这首诗写得的确不错。咱啊,一码归一码:范大人真是爱才,起码这会儿是真爱。他吟诵着诗句之间,就把提拔苏麟的事儿给定下来了。

        所以你看,“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吧。继续举个例子,现在常见的:单位上评选先进工作者,民主投票。结果往往是,老好人得高票,奖金和荣誉到手了。但业绩突出的,未必就能获得群众的认可。是不是?

        从本质上来说,我们的社会还是一个熟人社会。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已经是我们的信条。由孝悌的家庭关系,延展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社会关系,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系统。所有事情,成还是不成,都由这个关系系统来决定,起码这个系统是要起大部分作用的。虽然市场经济下,我们不得不面对陌生人,但如果不能由陌生人发展成为熟人朋友的话,做起生意来,坑蒙拐骗情况是否会发生,彼此是要留个心眼儿的。至于合同、承诺、诚信、白纸黑字啥的,都不如“关系”这个东西来得实在、放心啊。

        说到这里,我有点替咱们山东人鸣不平。曾经有领导去南方考察,说山东咋就不如人家发展快呢?总结来总结去,总结了若干宗的“罪过”,其中一条曰:“山东人不喝酒不办事”,观念太落后,行为太老土。听上去一副痛心疾首状,恨不能把“酒兄”拉出去斩首示众。可叫我说,问题并不在此。这个锅,人家“酒兄”不会背;咱们山东人,更不会背。

        为啥? 原因有二。

        第一,因为山东是齐鲁之邦,是出圣人的地方,中国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人,最是“务本”,不仅仅讲究忠厚和孝悌,更是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到了极致。因为孝悌,所以而好犯上者,鲜矣。至于“作乱”,更甭提了。山东人到哪儿,都听话,听领导的话。众所周知,山东兵的名声是在外的,因为山东兵,除了山东大汉的力道和豪爽之外,特别有“令行禁止”的观念,太好用了呀。

        但问题呢,也出在听话上了。因为太听话,必然就缺乏创新的精神。也就是说,领导的命令,不折不扣遵守;但领导没发话的事儿,也不能擅自做主去干。甚至领导说个啥事儿不能干,我们还能发挥“举一隅而三隅反”的传统精神,进一步将领导的意图扩大化,缩手缩脚啥都不干,如同领导说不许谈和尚,我们层层下达命令,到最后,变成连“秃”字都不能提了。而创新的要求,恰恰和我们这个传统相反,是要解放思想,往禁区里去冲、去闯啊。

        而南方就不一样,因为在中国历史上,长江以南,长期以来,是“化外之地”,——这里没有任何不敬之意——至于朝廷嘛,人家嘴上说受你的领导,其实在做事情上,我行我素,根本不尿你这一壶!

        第二个原因,就是熟人好办事的传统犹存。你上门来谈事情,别急,先吃饭。“民以食为天”呀,“有朋自远方来”,岂可不管饭乎?空着肚子怎么谈?可吃饭不光是填饱肚子这么简单,它的作用拉近彼此之间的情感。大家推杯换盏,酒后吐真言,从酒品观人品,才能知道你这个人是否中交。中交的话,事情就简单了;不中交,对不起,爷不伺候!至于“酒兄”,不过是关系的联络员而已,又何罪之有呢?

        说远了,拉回来罢。 有亲戚朋友当官或者有钱,那么你的生活就会相对轻松,办事情的道路上,自然绿灯多,红灯少。现在,我们用“近水楼台先得月”来形容某人(或者某单位、集体)因为有天然接近的便利条件,轻松占据了相对优势的资源,率先获得成功的情况。显然,这不是一种绝对的公平,主观的成分太多,而公平应该是有一个客观的标准的。但你要说他不公平吧,也很难讲,因为世界上就没有绝对公平这一说。毕竟,关系就是生产力,这是我们的文化传统。聪明、正直如范仲淹大人都不能免俗,何况我们中人甚至以下者呢?

        真的,有个好舅舅,很重要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