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懂诗经?别怕!梁启超带你读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305篇诗歌。西汉时即被尊为儒家经典,并沿用至今。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也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有人曾形容这是世界上最迷人的语言和文字,琅琅上口的诗句让人耳熟能详,天趣盎然的曲调像一首天籁之音。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还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它的影响不仅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对后世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的塑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读这一本书呢?着实让很多人犯难。今天就让功德君带你去看看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阅读《诗经》的办法吧!
一、以《诗经》陶冶情感
《诗经》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作者包括各个阶层各种职业,产生的地域也很广。这些诗篇内容广泛,而情感深刻。无论是对国家社稷的,还是对家庭亲人的,无论对朋友的、还是对爱人的,《诗经》之中都可找到代表的作品。而其表现情感的方法,有极缠绵的,有极委婉而实极决绝的,有极沉痛的,有极伤感的,有极淡远的,也有极旖旎而含情邈然的。可以说是抒发了各式各样的情感。
所以说,“陶冶感情”是从《诗经》的文学功能上来说的,我们读《诗经》的优秀篇章,还可以受到它的艺术感染,通过它生动的形象、优美的韵律、真挚的感情而激起心灵的颤动。所以说阅读《诗经》,可以陶冶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以《诗经》锻炼德行、增长才智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古代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当时文人士子的必备课程,特别在社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除此之外,断章赋诗取所求,也成了《诗经》在现实社会运用的常态。其实很多应用,实际上不是都用《诗经》的本事与本意,而是“通吾所感与作者之所感”,是引申之后的应用。这种读法,也可以锻炼德性、增长才智。
《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论语》记载孔子的话,也说学了《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即学到事奉君主和长辈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见,“《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就是,《诗经》中的作品,全部(或至少在总体上)是符合于当时社会公认道德原则的。否则不可能用以“教化”。
三、以《诗经》辨别史料的真伪
《诗经》虽是古代一部诗歌总集,但其中蕴含的史料价值也是人们公认的。子部类汇总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作品,是研究哲学史、古代科学史和当时社会历史变革的重要史料。
《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相对于王畿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是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即典范的音乐。《颂》则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通过这些诗歌,既可以看到各地不同的风俗,也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状况,既可以看到各色人物,也可以看到各类动植物。而城郭建筑、农具、兵器、礼器、用具等等,都涉及在内。这就可以将《诗经》当做古代的史料来读。而在《诗经》以前,正式的史书并未出现,传说、神话、传记、谶纬等所记载的古事,杂糅不可究诘。因此,可以将《诗经》作为辨别史料真伪的尺子,也就是所谓的史料的尺度。
功德君的话
了解了梁启超先生阅读《诗经》的方法,可以说,《诗经》既是诗,也是史;既有文化情感,也有道德伦理;既作为学习的读本,也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交流工具。读《诗经》,从不同的方面去读,就有不同的收获。
我们应该感谢梁启超先生,因为他的研究,让我们对《诗经》的认识和理解更加透彻。也应该感谢那些在浮躁的今天,依然坚持研究传统文化的前辈大师们,他们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创造现代先进文化。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ps:如果您想看哪一类的文章内容,记得给功德君留言,功德君随时恭候哦!
文章推荐
《这一周,你必须知道的功德名人!》
《仅此一副对联,便写尽了人生……》
《大开眼界!原来这就是“君子文化”》
《快来围观 ! 寿命的长短终于可以自己决定了》
点击上方文章标题,立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