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旧事人生旅途旅行·在路上

泰山印象之一

2017-12-06  本文已影响29人  橄榄枝5
泰山印象之一

           

            泰山游历散记

      读过清代桐城派姚鼐的“登泰山记”,也学过近代文学家杨朔的“泰山极顶”,对泰山的印象朦胧而神往,总想有朝一日亲自登临泰山,寻找历史的痕迹。

      从西安古城走出来,满心里全是历史的感觉,却又要从一种历史形式转到另一种历史形式。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其雄伟壮阔是怎么样体现的。它与华山究竟孰高孰低,华山已经具备了险奇峻秀,泰山还能比它险奇峻秀吗?带着迷惑,我进了泰安城。

      泰安是泰山脚下的一座历史小城,去时正是清晨七点钟,它掩映在飘荡的雾霭中,让人感到神迷。抵达后,休整片刻,然后乘车去岱庙。这岱庙是历朝历代皇帝朝山时的行宫,森严宏伟。岱庙后面是进门处。于是开始爬山,初入泰山石道,感觉不像登山,两面看不见高山,路径是宽宽的石梯并不陡,两旁树木稀疏。只是一路上都是古代石刻,历朝历代的君王臣子,王公贵族,文人墨客均留手迹于此。因此泰山之名首先是石刻无数。既无华山之险也无华山之奇,这五岳之首是怎样得来的呢?尽管如此,一路上行人众多,倒也不觉得寂寞。

      路渐走渐陡,两旁的树木也逐渐多了起来,人也觉得有点儿累。从山下往上走,道路掩映在前方的山丘中,也不知要走多远,会有什么奇观。只是沿途细看那些石刻,漫步而行,这样一直走了五公里半,始到中天门。据行客讲,这才走了一半,始发呆,泰山真面目还未现呢。已觉得精疲力尽。小憩片断,越过中天门,顺山而下,看到了泰山十八盘。

泰山印象之一

      十八盘弯弯曲曲,夹在两座山之间,看不到头,有三公里半,望着那弯曲的嵌在高山之间的路径,我的头就胀大了。有人干脆去坐缆车,我依然行走,既然是爬山,就应该领略爬山的滋味。往十八盘向上的路,越走越陡,越走越窄,简直不象华山,虽险而陡,总是可以一个山峰一个山峰的征服。泰山遥望上去看不见顶,也不知还要走多远。

      渐渐的实在走不动了,坐下就再也不想起来。而行人甚多,周围全是人,都是向上的人,与我一样喘着粗气,一步一步地挪动。这种向上不屈的精神鼓舞着我,一步一咬牙,一步一挪动。终于体会到,爬名山靠的不是体力,不是脚劲,而是毅力与勇气。一种游客们营造起来的向上的勇气。你不走,你就落后,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享受不了成功的喜悦。脚虽越挪越慢,汗虽如雨而下,但强烈的征服欲支撑着,即使双脚如惯铅一般,凭意志在行走。

      山路越来越陡,两旁的山也变得十分险峻起来,一路上石刻仍然多,松树从峭壁上斜伸过来。一步一步,心中在说:爬上泰山顶,向自己的极限挑战,与生命的极限挑战,纵有千里万里,总能用脚步量完。我的旁边有一位年过花甲的白发老太,她也用力的拚命挪动,对我来说至少也是鼓舞。直到下午五点钟,当双脚不再感觉到是我的时,累得象只风箱,汗得象个雨人,终于看到了南天门,那狭窄的架在两山之间的亭子,心中一阵激动,终于走上了泰山。

        走上南天门,眼前一亮,这里是天街,即天上的街市。街市上热闹非常,商业发达,行人如织,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简直不象山顶。在天街上漫游了一会儿,走到摩崖石刻,然后走过孔子庙,走过观鲁台,走到泰山极顶。最后全身疲惫,回到天街吃晚饭。小憩片段,站在观鲁台上,天空深蓝深蓝,夕阳红肜肜的,西边晚霞灿烂。

泰山印象之一

      看着山下的群峰,全收在眼底,始知杜甫的“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之高远。山下的诸峰静默地沐浴在夕阳中,任青黛绕缠。绵延不尽的群峰,望不断数不完,那一瞬间,我才明白,登泰山的喜悦,是一种征服的勇气,是一种攀登而成功的骄傲,是一种超然物外的自豪。看那万千群峰臣服脚下,才明白为什么古往今来,王公贵族,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均不辞辛苦,来征服泰山。其实只有勇于攀登的人在到达光辉的顶点后才会有这种高尚的感觉。

      我也明白了什么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为什么古今多少名人刻石赞颂,顶头膜拜,把它当着权势的象征,事业的象征。其实,登泰山就象对人生的追求一样,一路上艰辛备至,不屈不挠,顾不得周围的风景,只有到达成功的巅峰后,才能品尝到追求的甘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