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迎新1班理事会点赞汇总文友汇·推文

同频的感情

2022-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橘䈷
本文参与文友汇征文,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曾经以为的感情,是从一而终,至死不渝。而长大后才发现,感情这回事,并不是谁负了谁,感情最需要的是同一个频道,才能步入它的轨道。

邻家姐姐,名叫巧玲,人如其名,是一个比较贤惠持家的女孩。在她芳华十九那年,和隔壁村小伙子相中,小伙子叫于华,是乡镇赤脚医生,也算个文化人,姐姐一家很是满意这门婚姻。

那个年代,比较看重旧仪式,婶婶家与亲家选了良辰吉日,第一步是订婚。农村的习俗,一家有事,家家帮忙,全村人欢天喜地,这便是最纯朴的祝福!

如今回想起来,巷头巷尾总见婶婶的笑容,逢人便说:“巧玲欢喜就好,不要大富大贵,他们把日子过好就行。”

后来发生的事情打破了原本的平静。

这得从征兵说起,于华是个很积极向上的人,选择当兵只是为了到部队锻炼自己。

命运之神眷顾着于华,应征检查各项合格。一家欢喜一家愁,于华家是觉得儿子争气,也许这将是跳农门的第一步。而巧玲家,忧愁占满了心头,这一别就是五年,谁能保证谁不会变呢?

从当兵出发时间订下来起,于华每隔一天都来巧玲家,白天小两口一起干活,晚上于华陪未来丈人喝上几口酒。天黑于华回去,巧玲都送到村口,一次又一次的挥手道别。那阵子倒也其乐融融,如果日子一直下去,巧玲是幸福满足的。

新兵即将入伍,临行前于华被打包成“大红花”,众人一路敲锣打鼓欢送。巧玲挤在人群中,默默地送别,再一次挥挥手告别,这一送别,真的成了最后的道别!

于华参军那阵子,巧玲也没闲着,帮父母干些农活,农闲时去拿些小饰品卖。各种头饰,引来不少爱美的女孩。

巧玲就这样在等待中度过,邮递员自行车的玲声,是巧玲是最期盼的,每周于华都有信寄来。

“王巧玲,你的信,沈阳部队寄来的。” 邮递员在门口喊。听到这声音,巧玲最为兴奋。满脸荡漾着幸福接过信,躲到一角读信,这是巧玲的精神支柱,她欢喜着,期盼着……

一年后,于华探亲归来。第二天拎着大包小包到巧玲家,小伙子穿着军装,更精神帅气了,惹得全村小姑娘好一阵羡慕,都暗自想,要是也能成个军嫂,那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

幸福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很快于华就要回部队了。于华走前向巧玲保证,明年探亲回来就把婚结了。巧玲向来很听于华的话,当然,能与于华早点结婚,也是她最期待的。

于华回部队后,信来得少了。那时候的农村就没有个秘密,谁家结婚生小孩,全村人都知道。邮递员送信没之前频率高,邻居们开始各种猜测,私下说,“人家当官了,把巧玲甩了”。巧玲妈向邻居解释,女婿准备考军校,一直忙于学习,所以没有空写信,反正明年回来都结婚了,也不急这一时。

于华与巧玲之间,隔着千山万水。全凭一封封信来传递维持感情。从每周有信,到后来是每月迟迟而到,巧玲读信后少了之前的兴奋,脸上却多了份忧愁。她与好姐妹说,信来少了,内容也少了。尽管巧玲文化不高,一个人心里是否有她,她还是能感觉到的。

最后一次收到信,是将近过年,于华报喜来着。他已经考上军校,是学医,将来准备在部队当军医。巧玲读到这依然对未来抱有希望。但父母走过的桥比巧玲走过的路都多,巧玲妈去跟亲家打听,亲家保证肯定不会反悔,如果儿子做了悔婚的事,订婚礼金一件都不要退回,还赔偿三万块钱。同时亲家公写下了保证书,这下巧玲一家才吃了定心丸。

转眼春节已到,巧玲家的节礼,于华哥哥替他照送。在大家都沉浸在春节喜庆中,有人悄悄地告诉巧玲爸,“你女婿回来了,而且还带着一个女人。”这下巧玲全家坐不坐了,全村炸开了窝,各种说道都有。

初一大早,巧玲全家出动,怒火冲天找上门去。于华那阵子就不露面,全由父母前面挡阵,在巧玲爸强烈要求下,于华才出面谈话。

巧玲妈气得哭天抹泪。任他们怎么骂打,于华一家也不还口。于华弟是个高中生,给巧玲家讲道理:“真正的感情要在同一个频道上才能幸福。”这些大道理,巧玲家哪听得下去,何况这个节骨眼上,更是火上浇油。

那个春节,巧玲家受到了打击。巧玲妈在于华家三天,各种招都使了,也还是无济于事。

最后谈判还算不错,至少巧玲家没什么损失,只是精神上一时缓不过来。所有礼金与三万赔偿的承诺都兑现了,给了巧玲家。

那阵子,村上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巧玲那年才二十岁,以后还有自己的人生,又何必强求一份不是一个频道上的感情呢?

后来的巧玲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第二年还生了漂亮的小女孩,老公更是对她呵护备至。

多年以后,于华结婚了,对方是个护士,就是当年带回来的那个女孩。

其实,于华能有什么错啊,他只是遵从自己内心寻找一个精神伴侣。即使没有当年的抉择,他与巧玲就能一直幸福吗?

爱情, 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无论爱情还是婚姻,首先是两个人的事,幸福快乐是否,与他人无直接关系,在感情之中, 唯有两个人同一个频道,才能幸福走下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