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拙成巧
张大妈上了点年纪,身体不太好。前两天一个老中医给她开了个泡脚的中药方,说是清水活源,要调理身体,先把身体的各种垃圾清理干净,再把脾胃调好,才能进一步补气血。
这不,这两天吃了些煎炸的东西,张大妈感觉有些上火,医生又给她加了一味药,叫黄莲。说是加进去一起煮来泡脚可以达到清热解火的作用。
张大妈一想,黄莲是不是莲子芯呀?就是莲蓬里那颗莲子中间那小小的绿芽儿。别看这绿芽儿细细小小,吃莲子时不拿出来可是苦的,特别是煮莲子银耳汤时,无论放多少糖,吃到那莲子都让你苦不堪言。
不过这玩意能清心火,效果极好。张大妈记得老伴以前牙痛就买来泡水喝,后来牙痛好了还剩一小包。没事喝它又怕太寒凉,所以一直放着。张大妈依稀记得,当时是放在冰箱门边的格子里,她去找了找,没见着。
找不见就找不见吧,刚好等会去买菜,再去药店买一点。
张大妈拉着买菜的购物车从超市出来,恰好看到路边有一名三十来岁的年轻女子正蹲在路边卖莲子芯。
真是瞌睡遇到枕头,想买什么就有什么。
张大妈走过去。女子的莲子芯用一个编织袋装着,编织袋就放地上,口子大大张开着,里面装有大约十斤左右的莲子芯,一颗颗绿里顶着一点白,看着很是新鲜。莲子芯旁边还放着一袋像是荞麦子一样的东西。
此时,蹲在两个袋子前的还有一个穿着黑衣服的中年妇女,似乎正在与卖家询价。
张大妈走过去时,听到那中年女人说,“哎呀,便宜点嘛,便宜点我就要了。”
卖家有些为难地说:“已经是很便宜了,这莲子很新鲜,你摸摸看嘛。”
中年妇女抓了一把在手上,冲着张大妈说,“是挺新鲜的哈。”
张大妈也抓了一把在手,看了看,闻了闻,一股清新的味道。她也觉得不错,于是问:“多少钱一斤?”
卖家说:“1克7毛钱。”
张大妈一听,7毛线,应该不贵吧。她虽然不知道别家莲子芯的卖价,但一听到单位以毛计算,便觉得很便宜。
蹲着的中年妇女说:“6毛吧,6毛我就买半斤。”
卖家这回很爽快地答应下来,并把两个塑料袋分别递给中年妇女和张大妈。
中年妇女很快装了小半袋。张大妈心想,既然有人都帮谈好价了,那就跟着买点吧。于是也装了一点递过去给卖家过称。
卖家没有先拿那位中年妇女先递过去的袋子,而是先拿了张大妈的袋子称起来。
张大妈心想,这老板怎不讲究个先来后到?万一前面这顾客心里一不爽,不想要了,卖家岂不是捡了芝麻丢西瓜?但当时摊位前就俩顾客,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应该不大,所以张大妈也没往深处想。
卖家称了张大妈的莲子心,说有150克,总共90元钱。
张大妈一愣,她没想到这点莲子芯能有90元,她掂了掂份量,觉得太贵了,于是便说太多了,再减点。
第二次称是100克多一些,卖家大方地说,哎,也不算多那一点了,就算100克吧,60元!
接着卖家又去称中年妇女的,报价说是300元。中年妇女想也没想就用手机转钱给卖家,转完还让卖家确认。卖家说收到了。张大妈也马上转了60元给卖家。卖家也说收到了。
准备转身走人的时候,卖家说她还有一样好东西,也便宜给她们了。张大妈问是什么好东西?
卖家转身在她身后的电动车上,拿了袋新东西过来。张大妈一看,不认识。而那中年妇女一瞧,就说这可是好东西,立即叫卖家给她也称半斤。称好后交了钱,又叫卖家加了个袋子,把两样东西装好后就提着走了。
这时张大妈心里暗想,这么贵的东西,中年妇女为何买得这么爽快?转念又想,这中年妇女不会是托吧?这么一想,她赶紧用手机查了网上莲子芯的价格,不看不知道,一看就知道她遇到了骗子。网上的价格是250克22元,还包了邮费在内的。
可货已买下,钱已离手。这时候说东西太贵,对方说不定会翻脸不认人。张大妈不愧是张大妈,姜还是老的辣。她脑子像电动马达一样飞速运转,不一会便有了主意。
她站在那里,手指头不断在手机上划拉,装做突然搜到医生信息的样子,陪着笑脸跟卖家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医生开的药方是莲子,不是莲子芯,我弄错了,能退吗?”
那卖家一愣,她说:“这是莲子芯呀!”。
张大妈还是陪看笑脸把莲子芯递给卖家:“对,这是莲子芯,可医生开的药方是莲子,是我弄错了,不要了行吗?”
荬家立即拉着个脸,老大不情愿地接过莲子芯,说:“不要就不要吧。”边说着边拉开钱包给张大妈退了60元钱。
拿到钱的张大妈赶紧溜之大吉。
当她再次路过那里的时候,又见那个穿黑衣服的中年妇女蹲在那里与卖家讨价还价。
张大妈跟一个在医院药房的朋友说起这事,朋友大笑:黄莲是黄莲,莲子芯是莲子芯,两种是不同的中药。居然被你弄拙成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