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到家--“如何做好父母”
最近,很多人意识到:
一、中国的家长很可怜。一方面是孩子的主人、上司,另一方面是孩子的奴仆、下属,始终找不到与孩子平等相处的位置。身为主人、上司为孩子谋划的面面具到,身为奴仆、下属为孩子做到事无巨悉。
二、中国的孩子很可怜。从有意识开始,就被动地步入成人式的轨道,被迫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自己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一点一点地被剥夺,社会和父母正逐步把孩子造就成合格的机器和优秀的绵羊。
那父母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呢?家庭环境的影响,榜样的力量,正确地引导和鼓励尤其重要。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有巨大影响,有以下几点:
其一,如果父母相爱,家庭和睦,孩子在爱和快乐的氛围里度过童年,他的人生就有温暖明亮的底色,可保心理健康,情商良好,有乐观向上的态度。
其二,如果父母自身素质比较高,给孩子以心智上的熏陶,同时有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童年,可保人格健康,心智发育良好。
其三,如果父母关系不容洽,经常吵吵闹闹,能使孩子性格倔强,悲观消极,在学习和生活中疲于应付。
其四,长期缺乏父爱或母爱,孩子性格孤僻,不愿与人沟通,主观意识较强,待人处事比较冷漠。
对聪明的大人说的话: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你一定也要尊重你的孩子的童年。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
有一些人执意要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在他们眼中,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一切都要大人教,而大人在孩子身上则学不到任何东西。其实,他们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大人。
在失去想象力的大人眼里,孩子的想象力也成了罪过。
有一些正经的父母,自己十分无趣,看见孩子调皮就加以责罚,听见孩子的有趣话语也无动于衷,我真为他们的孩子感到冤枉。在干早的沙漠中,孩子的智性花朵过早地枯了。在沉寂的闷屋中孩子的灵性笑声过早地喑哑了。如果一个孩子天赋正常却不会幽默,责任一定在大人。
在幼儿面前,聪明的父母要具备两种本领。一是不懂装懂,孩子咿呀学语,说一些不成语言的音节,你听不明白他的意思,也要装作懂了,鼓励他多说话。二是懂装不懂,你听懂了孩子的词不达意的表达,不妨装作不懂,适当地提问,引导他寻找更准确的表达。
看到欧美儿童身上的那一股小大人气概,每每忍俊不禁,觉得非常可爱。相比之下,中国的孩子太缺乏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不论大小事都依赖父母,不肯自己动脑动手,不敢自己做主。小时候,学习靠大人,长大了工作和结婚也会靠大人。当然并非中国孩子的天性如此,这完全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所以,在这方面首先应该做出改变的是中国的父母们。
做家长的最高境界是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这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竞争的家长,自己对生活一定存在不满,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个淡泊于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成长。
专家由此获得了一个依据,去分析貌似违背这个规律的现象。譬如说,一个自己无为却逼迫孩子大有作为的人,他的无为其实是无能和不得志;一个自己拼命奋斗却让孩子自由生长的人,他的拼命多少是出于无奈。这两种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未遂愿望,但愿望的性质和结果恰好相反。
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就是在教育上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进一个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所以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目标。
其实,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愿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乐观的人。
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可商権。现在的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其实,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
做父母的当然要对孩子的将来负责,但只能负起作为凡人的责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悉心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乐观坚毅的性格,使他具备依靠自己争取幸福和承受苦难的能力,不管将来的命运如何,都能以适当的态度面对。
社会太复杂了,变数也很大,至于孩子将来的命运究竟如何,可能遭遇什么,做父母的你能把握的了吗?既然无法把握,就只好不去管它,因为那是上帝的权能。
一个孩子如果他现在的状态对头,就没有必要为他的将来瞎操心了。如果不对头,操心也没用。而且,往往正是由于为他的将来操心得太多、太细、太具体,他现在的状态就不对头了。
现在做父母的似乎都有一个雄心,要亲手安排好孩子的整个未来,从入学、升学到工作、出国,从买房、买车到结婚、生子,皆未雨绸缪,为之预筹资金,乃至亲自上阵拼搏,觉得这样才是尽了责任。但孩子的未来岂是你们决定得了的?他的未来,一半掌握在上帝手里,即他的外在遭遇;另一半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即他应对外在遭遇的心态和能力。对于前一半,你们完全无能为力,只能为他祈祷。对于后一半,你们倒是可以起很大作用的,就是给他以正确的教育,使他在心智上真正优秀,从而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倘若你们不在这方面下功夫,结果培养出了一个心智上的弱者,则可断定,有朝一日我们必定会发现,你们现在为他的苦心经营全都是白费力气。
做父母的要明白,无论多么心肝宝贝,孩子也只是暂时寄养在你们这里的,你们只能做孩子的暂时监护人。我不只是指孩子迟早会长大,独立地走自己的人生之路,送行的一天必将到来,你们再舍不得也不可能与之同行。父母所生的只是孩子的身体,而非灵魂,我相信灵魂必定另有来源,而这来源决定了它在人世间的走向。
由此可以解释,不管父母多么精心地设计和运作,孩子的未来并不听从你们的安排,往往还使你们大吃一惊。
所以,父母的职责是做好监护人,给孩子身心成长一个好的环境,做到了这一点即可安心。至于孩子将来终于走了一条怎样的路,那不是你们能支配的,荣耀不是你们的功劳,黯淡不是你们的过错。
对于孩子的未来,不须具体的规划,只做抽象的定向,就是要让他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心智优秀的人。给孩子规定或者哪怕只是暗示将来具体的职业路径,也是一种僭越和误导。我们只关心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自由地生长。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他将来做什么,到时候他自己会做出最好的决定,比我们现在能做的好一百倍。
在智力教育中,最不重要的是知识的灌输。当然可以教孩子识字和读书,不过,这至多是手段,绝不可当作教育的目标和标准,追求孩子识多少字和背多少古诗,甚至以此夸耀,那不但可笑,而且可悲。教授知识的方法是否正确,究竟有无价值,完全要看结果是激发了还是压抑了孩子的求知兴趣。
活跃的理性能力是源头,源头通畅,就有活水长流,源头干涸,再多的知识也只是死水。对于孩子的智力教育,我没必要太用心思,也别周密的计划。不过,一定要有心,留意孩子的智力闪光,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事实上,幼儿理性觉醒的能量是非常大的,一定会有好奇、多问、爱琢磨等表现,所需要的只是加以鼓励,给他一个方向,使他知道这些都是好品质,从而满怀信心地继续发扬。相反,倘若对于自然生长的智力品质视而不见,却另外给他规定一套人为的标准,他在智力发展的路上就难免左右失据、事倍功半了。
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
因此,做父母意味着人生向你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提高你自己的素质。
所谓性格的培养,绝不是要把原本没有的某种品质从外部植入而是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固有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用优点来制约弱点。
天下谁没有弱点?只要优点在发展,有一些弱点又算什么?只要把弱点限制在适当范围内,从而减少其危害就可以了,而发扬性格本身的长处便是抑制其短处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