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格局:打破困境,培养自主学习型孩子的秘诀
樊登老师说过,如果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觉得累,那一定是什么地方做错了。
若想让孩子高效学习且家长不累,不妨读一读今天要分享的这本书。
作者:黄静洁
书名:《学习的格局》
黄静洁是中西合璧的亲子教育专家。她深入体验和研究中西教育长达20年,不断汲取中西教育的精华,形成了融合中西的家庭教育新理念,并在实践中构建了独特的亲子关系培育方法,提出为世界养育孩子的父母新格局。
我看过不少教育类书籍,它们要么从方法的角度考量,要么从理念上切入。这就导致了两种情况:一是有些方法看似正确,用到自己身上却毫无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二是有些道理听起来不错,实际应用时却觉得空洞,无从下手。而《学习的格局》这本书,从理念与方法两方面出发,系统地剖析了学习问题。
理念,即道理、格局;方法,即手段、工具。这是学习的两个关键方面,即学习认知与学习方法,二者紧密相连。
我读这本书,是因为经历了养育孩子的艰辛后,希望通过分享教育类书籍,让家长们少走弯路,激发更多人对教育的思考。这本书既有引发学习思考的内容,又有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推荐。
黄静洁老师在书中分享了28个有关学习力的话题,介绍了65种高效学习的新方法和208个提升学业的小技巧,期望帮助家长重新构建对学习的认知,以全新的格局和视角看待孩子的学习表现。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书中知识点太多,我选择其中三点:
一、重新认识学习力
学习是门技术活,方法不对就只能事倍功半。所以,有时候看似相似的两个人,也会出现优等生和差等生的两极分化。
书中从学习区、学习金字塔、有效犯错、学习目标、创造力、内驱力六个方面为我们找到突破差生困境的理论依据,并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下面以学习区理论为例,看看方法的力量。
学习区出自学习“三区理论”。“三区理论”由世界知名的领导力变革专家、“有效教学循环”实践者,美国密歇根商学院教授诺尔·迪奇提出。他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划分为一环套一环的三个圆圈型区域,由内而外分别是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舒适区太简单会让人觉得无聊,恐慌区太难会使人想要逃避,学习区难度适中刚刚好。找不到自己的学习区也是一些孩子不爱学习、一些孩子热爱学习的原因之一。我对此深有感触:
以前我对写作心怀恐惧,因为它远远超出我的能力范围。我不想写作文,这只是内心恐惧的外在表现。
在加入简书并参加笑薇读书体验营和探索营学习之前,我不但不会写作文,连话都说不利索。但我知道,我不是不想写,而是写不出又不知从何下手。
现在我能写东西并且努力写好,得益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区。
从“学习三区理论”来看,体验营和探索营的学习让我进入了阅读写作的学习区。特别是在探索营学习中,老师对作业的点评指导针对性很强,会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指出最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有难度又能通过努力达成的设计,正好符合学习区的要求。
所以,成绩上不去,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方法不对。培养自主学习型孩子,不能为追求短期成绩而破坏孩子的学习天性,而要鼓励和帮助孩子在学习区努力,跳一跳够得着的努力才有效。
二、立足未来,活在当下
学习是门技术活,方向不对努力就白费。方向的把握取决于对未来趋势的洞察力。
书中,黄静洁老师从适应力、情商力、协作力、抗挫力、交友力五大“软实力”入手,引出培养孩子立足未来的核心品质与素养的教育话题。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着眼未来才能在未来取胜。如果没有为未来做准备,当未来来临时就会不知所措。
面向未来,就是学习的理念,即格局。
过去,赶马车是门技术活。后来有了拖拉机、农用车,开拖拉机和驾驶农用车也成了技术活。从马车到拖拉机再到农用车的更新换代过程中,基本上是一代技术对应一代人。但也有一小部分人从马车夫变成了拖拉机手,又变成了农用车司机。
在这些经历了三代技术变革的人中,大部分是村里的能人。他们大多目光长远,有意无意地为未来做了一定准备。
对于学生来说,那些看起来学习比较轻松的孩子,基本上都有预习的习惯。他们预习的不只是短期内要学的内容,还有更长远的发展趋势信息。当老师讲授新内容时,他们是在强化理解、巩固知识。在面临专业选择时,他们会更加从容淡定。
还有牟其中的人生经历,虽然有些看似异想天开,但却是对未来趋势的超前预判。
总之,不管做什么事,那些比别人看得更远、能多谋划几步甚至上百步的人,当未来到来时都会轻松许多。若按照未来的发展规划当下,就能在行动上占据优势。
三、学习是为了什么
分清主次:弄清楚亲子关系与学习成绩哪个更重要以及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黄静洁老师在书中说:我们必须从亲子关系入手,成为孩子的陪跑者,而不是代跑者。
亲子关系是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基石,在养育孩子时,做好陪伴而非包办代替,这是助力孩子成长的诀窍。
如果父母急于看到孩子的成果而代劳,就剥夺了孩子刻意练习的机会,甚至连简单的练习机会也没有了。
这让我想起溥仪,从影视和书籍资料看,他智商、情商都不低,可为什么连简单的穿衣都不会?就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缺少太多锻炼机会。
没有亲子关系作基础,孩子不会听话,叛逆是必然的;不陪伴只代劳,会让孩子失去最佳锻炼机会,导致孩子成长缓慢或者成为巨婴。
黄静洁老师在《学习的格局》中讲过一段让我感触颇深的话:“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天天盼他快快长大;等到孩子真的长大了,我们却发现,原来自己对培育和教育一个孩子是非常无能为力的。培育,更多的是浸入式的熏陶;而教育,则分学校的学科教育和家庭的环境教育。当前,学校的学科教育正在不断蚕食和打扰家庭的时间、空间和人际关系,我们每天都在为孩子的学习问题挣扎,甚至不顾孩子的感受,简单粗暴地对孩子提出各种苛刻的要求。”
看了黄静洁老师这段话,我不禁想起我们小时候的教育。
在家里有父母、长辈,在外有邻居、同学、师长,形成相对稳定的环境空间,具备黄静洁老师所说的浸入式熏陶和环境教育功能。
反观现在,常常一切围绕成绩转。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唯分数是从,就像一场漫长的军备竞赛,全家老小都被卷入。
其实,现在越来越卷的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学科教育,也就是学习知识。教育中很重要的环境教育,因为无法标准化衡量而几乎被遗忘。
过去教育资源匮乏,想学习却没机会;现在教育资源丰富,能学却不想学或者学不好。原因是关注点变窄了,也就是学习的格局变小了,错把学校的学科教育当成养育的重点甚至全部。实际上,学科教育之外的浸入式熏陶和环境教育才应该是养育的重点。
过去教育资源匮乏,想学习却没机会;现在教育资源丰富,能学却不想学或者学不好。原因是关注点变窄了,也就是学习的格局变小了,错把学校的学科教育当成养育的重点甚至全部。实际上,学科教育之外的浸入式熏陶和环境教育才应该是养育的重点。
黄静洁老师的《学习的格局》从理念上入手,关注一个人如何发展和能走多远的问题;从方法上入手,关注一个人能走多快的问题。这两点做好了,自主学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面对孩子学习的困扰,不管问题出在哪里,肯定有孩子被动学习的原因。家有自主学习的孩子,家长何来之累?
看了黄静洁老师的《学习的格局》后,我觉得提高孩子自主学习力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学习的认知,即父母、孩子如何看待学习的问题,这关系到一个人如何发展和能走多远;二是学习的方法,即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这关系到一个人能走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