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上管还是不管

2022-09-18  本文已影响0人  付璐璐

今天下楼溜娃,碰到一个熟悉的邻居,跟邻居闲聊中得知她老公是博士学历。

当时我比较震惊,因为我认识她婆婆。之前经常跟她婆婆一起溜娃。

她婆婆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平时看她带孙子,也没啥特别科学的育儿方式。

对待她的孙子,除了大嗓门吼,就是在孩子淘气的时候狠狠打两下孩子的屁股。

我特别好奇,就是这么一个毫无特点的老太太,是怎样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博士学历的。

邻居的老公跟我的一个远房表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表哥从小成绩特别好,属于学霸级别的。

姑姑小的时候也是学霸,所以在表哥的学习上抓得特别紧。可以说,姑姑除了工作,其他的时间都用在了表哥身上。

当然,表哥也很给力,无论在哪个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优秀。妥妥滴别人家的孩子。

虽然我们是远房亲戚,但是在我们这一辈孩子里面,只要提到学习成绩,长辈们第一时间都会想起表哥。

小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是在表哥的光环下长大的。

姑姑也一度以自己有这么个优秀的儿子为傲。

事情的转折是发生在表哥上高中的时候。

那时表哥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那个高中是寄宿制的。

进入高中后,表哥一下子脱离了姑姑的掌控。

在学校除了老师的监督,再也没有人盯着他学习了。

刚开始表哥还会老老实实的学习,后来看寝室的同学们都在疯狂的玩游戏,慢慢的表哥也迷上了打游戏。

并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三年下来,原本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表哥,因为疯狂玩游戏,荒废了学业,高考的成绩竟然只能勉强上个专科。

姑姑当时气得脸都绿了,同时也后悔自己当初没有跟到表哥学校去陪读。

姑姑觉得,但凡她陪读三年,表哥也不至于考这么个成绩。

但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一切已成定局。

多年后,表哥跟我们一起吃饭,席间多喝了几杯,说起当年考砸了事情。

表哥说,如果姑姑在他小的时候不那么严格,或许他的自律性不会那么差。

因为从小,都是姑姑盯着他做这做那,他已经习惯了他律。

到了寄宿高中后,冷不丁要自律了,可是他之前压根就没有学会这个技能。

表哥的经历让我想起尹建莉老师曾经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在家庭教育中,不管其实是最好的管。

后来听邻居说,她老公哥兄弟五个。

公婆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要养活一大家子人,就得起早贪黑的干,压根就没空管孩子们。

她老公能上到博士,全是靠自己。

这么说,她老公从小应该是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长大的。

又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太多,看到父母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地里讨生活。

内心里有种想凭借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望,这种渴望成了他自律的内在驱力。

然后就有了今天的成就。

看到表哥和邻居老公不同的局面,我对育儿有了一样的感触。

孩子要管,但是不能事无巨细的管。

管得太多,孩子就不会成长,啥也不管,孩子容易跑偏,适当的时候,还是需要正确引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